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①。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②。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③,想沉香亭北繁华歇④,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 ①辽阳:此泛指北方。 ②《梁州》:曲名。 ③贺老:指唐贺怀智,善弹琵琶。 ④沉香亭:用沉香木做的亭子。 【译文】 凤尾琴板刻着凤尾,龙香柏木制成弹拨。盛唐开元间霓裳羽衣的乐曲曾经何等辉煌,但一切都成过眼云烟。最不幸的是浔阳江头的诗客,亭亭画船等待着出发,忽听音乐声悲悲切切。记得王昭君出塞之时,当时黄云弥漫看去象茫茫白雪。当我离开故乡三千余里时,乐曲声声述说着无限的哀怨。我回头眺望昭阳的宫殿,只见孤雁在天边出没。琴弦懂得人间的情意,多少幽恨无法向人述说。征人去辽阳已经多年,如今什么音信都没有。佳人正在慢拨慢弹着琴,表达着心中的郁结,她的伤心泪沾湿了那美丽的长睫,她技艺超群,将《梁州》曲演奏得哀彻云霄。千古事,如一场云飞烟灭。贺老再也没有消息,沉香亭北的繁华也从此风光不再。当音乐弹到这里,真让人伤心欲绝。 【译文二】 凤尾形琵琶龙香板弦拨,自开元盛世奏罢霓裳曲,又经历了多少清风明月?最愁苦白居易浔阳江送客,亭亭画舸待发又听琵琶咽。还记得昭君出塞黄云堆雪,马上万里奏琵琶离愁凄绝。她回望昭阳宫殿,只见一只孤雁飞没。琵琶声声纵然善解人意,可满怀幽恨难以诉说。 辽阳的使者音讯断绝,寒窗下弹琵琶人轻揉慢捻,泪珠儿盈满双睫。含情脉脉地推手却手,奏一曲梁州激越凄切。千古往事全都云飞烟灭。琵琶国手贺老已杳无消息,沉香亭北的歌舞繁华已歇,弹到这里谁不伤心呜咽? 【评点】 本篇为听琵琶抒感之作。在词中,词人历叙一系列历史上有关琵琶的故事,借以抒发词人忧时伤世的悲愤和家园盛衰之恨与个人身世之慨。沉郁深挚,凄婉悲凉。陈霆《渚山堂词话》评此词说:“此篇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的是妙手。” 上片连用三个典故,兼有议论和抒情。“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用杨贵妃弹琵琶的典故,前句是叙述,后两句为议论。意思是:自开元盛世后,霓裳曲经历了多少清风明月,却最终被杨贵妃的琵琶弹走了盛唐的繁华,唐朝从此国运衰微。“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写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客,听到待发的亭亭画舸中传来琵琶声,想到自己被贬谪,心中愁苦而又悲凉。接下五句写王昭君出塞,黄云满天,她在马上万里奏琵琶诉说离愁,凄绝不已。回望昭阳宫殿,只见一只孤雁飞没。“弦解语,恨难说”是词人的议论,琵琶声声纵然能善解人意,但昭君满怀的幽恨难以诉说。 下片写思妇弹琵琶,表达对辽阳使者的思念,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 全词多用典故,风格豪放,但又不失俊美之气。 [赏析] 这首词借唐玄宗年间有关琵琶和音乐的典故,抒写北宋沦亡之悲,讥讽南宋小朝廷耽于安乐。“开元霓裳曲罢”喻北宋灭亡;“浔阳江头客”喻指南迁遗民;昭君“出塞”指二圣守北;“辽阳”“音尘绝”指北方与南方断绝来往;“推手”“却手”本为琵琶术语,这里暗说朝廷主战、主和犹疑未定;“千古事、云飞烟灭”是说北伐无望;“繁华歇”给南宋王朝提出警告。全词以弹琵琶为喻,事实上“弹”(谈)的是国家兴亡之曲。 本篇题为“赋琵琶”,实借琵琶以写怨思。上片用三具典故,抒写盛唐以来世道渐哀的感慨,下片前半看待用赋的笔法写征妇怨,借思妇弹奏琵到思念辽阳征人的形象,抒发对中原矿国的思念之情。这首词以琵琶为中心,组织起许多有关的历史故事,从而引申出对人生的不幸以及千古吏事的感慨。“此篇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的是妙手”(陈霆《渚山堂词话》)。本词有两点需注意,一是结构别致,与另一首《贺新郎》(绿树听鹈 )章法基本相同。词的上片,主要描写王昭君,作者在这里是把她当做不的牺牲者,给予很大的同情。词的下片,主要描写一个身世悲惨的妇女,因为丈夫被金贵族掳走杳无音信;她只能在空寂的屋子里“轻拢慢捻,泪珠盈睫”、“一抹《梁州》哀彻”,抒发自己的满腔悲愤。作者所塑造的这位妇女形象,其实是当时中原地区遭受苦难的人民的一个缩影。姜夔《疏影》词中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郑文焯评此二句曰:“伤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胡以昭君托喻。”此为深中肯綮之言,亦可佐证上言之不虚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