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宋词赏析 >

范仲淹《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全词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0-26 09:48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参考译文
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洲岸的婀娜和野花的妩媚互相映衬。 看不到花的尽处和岸的尽处,彷佛是漫步在“桃花源”里的小路。(我虽然忧国忧民) 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功名的“得”和“失”乃是时运注定,连那黄莺都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 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 怎么能要求我辈就没有欢乐的情绪呐!

赏析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上阕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下阕表达旷达的思想。
题为“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白花洲”。穰,即穰县,故城在河南邓县外城东南隅。“百花洲”在河南邓县城东南隅,范仲淹营为游咏之所,大概是穰城(即穰县县城)的郊区。范仲淹五十七岁知邓洲,五十八岁时曾写《中元夜百花洲作》一诗,其中有“百花洲里夜忘归”句,故【定风波】定是五十七岁之后的作品,是记常游百花洲之事而抒己之志的作品。
开头是“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是说穰城里虽然“罗绮满城”花花绿绿,但是春天已近逝去,于是到百花洲上寻找春天的美好景色。百花洲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呢?“浦映□花花映浦”,美极了。“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这种美好境界无边无际,走进去好象突然走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去“世外桃源”的路上的境界一般。这上片,字面上的意思是,城里的春天景色即将逝去,没什么好景致,到城外游咏之地寻美景吧;而那里,景致确实很好,真如世外桃源一般。换句话说,对城市的生活已没什么兴趣,必须离开城市,到山林原野之间去,那里远比这表面繁华的城市生活来得好。这表明了范仲淹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对表面稳固的朝庭存在着反感,想离开朝庭,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去,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屡次请贬的原因之一。)这是上片的思想感情的实质。所以,下片紧接着说:“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替自己的这种思想进行辩解,认为他想这样做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最后说,“莺解新声蜨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在词的意境上是写对景色的欣赏,实际上是表白自己去退隐归田是很愉快的、很乐观的、很自然的。
这首词,反映了范仲淹在仕途受阻、政见受挫之时,其本阶级(中、小地主)软弱的一面的作用下,有退隐的念头,乍看起来,这种念头是不符合范仲淹的思想实际的。范仲淹“每感激天下事,奋不顾身”(宋史),“公少有大节,其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趍舍,其所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范文正公集》《褒贤集:神道碑铭》)可是我认为,范氏的世界也是有矛盾的,以上所引的活只道出了它的一面(而且是主导一面)。范仲淹消极低沉的时候也是有的,只是不很严重而已。这是因为他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他所代表的阶级——中、小地主——在当时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地位都是不巩固的,虽然有上升的积极要求,却是很软弱的;他所处的时代是沉闷的时代。(关于范仲淹有积极一面和消极一面,从以上分析的三首词中亦可看出来,上面的分析也或多或少作了些说明,读者要更进一步了解这种两面性的具体情况,实质和根源,可参阅马茂元的《范仲淹的词》一文,我完全赞同马氏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也许有人会说,他既然在五十七岁左右有这种消极退隐思想,可是他在58岁时怎么能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积极的散文呢?不错,《岳阳楼记》是篇积极的作品,但我正要以它作为旁证,说明范仲淹在知邓州时(五十七、八岁)思想上消极面积极极面有着激烈的斗争,而斗争的结果是积极面占了上风。《岳阳楼记》写了两种人在洞庭湖两景色面前所表现的两种不同情绪,实际上与他自己的思想有关。他年轻时,生气勃勃,积极进取。后来三遭贬职(知邓州就是其中一次——知邓州前充边任),知邓州时,年纪老了,由此,他有一些消极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岳阳楼记》最后强调“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自己的矛盾着的两种思想倾向对立斗争的结果,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了,他过去一贯的积极处世的思想复活了。所以他在末了说:“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否定了消极一面,希望、鼓励自己向古仁人看齐,希望、鼓励自己比古仁人更进一步。他在这时思想斗争的结果是积极一面占了上风,但当时的消极一面却在【定风波】中记录下来了。

暮春时节,词人惜春觅春,入得山去。见花团锦簇,花朵与绿水相映,让人恍惚置身桃源之中。偶遇老翁,闲话家常,顿觉隐逸生活的乐处。既然功名不保,朝廷改革失败,那么还是与这山中的黄莺、山蝶共处。悲欢还真是一言难尽。此词是典型的以乐景反衬哀情。


文章标签: 写景   春景   黄莺   豁达  



相关阅读

晁端礼《雨霖铃·槐阴添绿》“雨馀花落,酒病相续”
米芾《满庭芳·咏茶》“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
岳珂《生查子》“缺月故窥人,影转阑干角”全词翻译
史达祖《绮罗香•咏春雨》全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吕《鹧鸪天·寄情》“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
胡世将《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阅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