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李觏《苦雨初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8-16 22:54
苦雨初霁 

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注]:霁:雨过天晴    林薄:交错丛生的草木。

1、该诗表现了作者的几种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2. 该诗颈联有两个字颇受后人赞赏,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1)标题中的“苦”写出了作者为久雨所苦的心情(或第一句的“恐”写出作者为久雨所苦或担心久雨不晴的心情);
(2)第二句中的“惊”表达出大自然变化的惊讶之情;
(3)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表达出作者久雨初晴的喜悦之情;
(4)尾联写出作者不要再下雨的希望(或期盼)。(写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2.(1) 这两个字是“活” “全”。(2分)
(2) “活”字采用比拟手法写出了车马行道的轻快。(2分)
(3)“全”字写出雨后林中果香四溢给作者的感受,含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愉悦之情。(写出两句中任一点即可得 1分)

译文
久积的阴雨成为祸患,担心它继续阴沉连绵。阴雨一旦被革除,人们才对造化的力量之大发出惊叹。天空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人们见到了日月。大地把浓浓的秀色赋予了山川。路上的泥泞少了,车子才跑得更欢。树木稀少的林子里,雨水刚被太阳晒干,树林里在这个季节里应该有的野果样样齐全。聊且寄语天空中的残云你要知足啊,不要因为依靠着银河里的流水就让人间的雨水再度“油然”。

赏析
李觏有《论文》诗:“今人往往号能文,意熟辞陈未足云。若见江鱼须痛哭,腹中曾有屈原坟。”反对陈词滥调是李觏的重要文学观点,他的诗作,劲质崛强,生新奇特,是受到唐代韩愈、皮日休、陆龟蒙诸家影响。
久雨初霎之类,本是人们咏熟了的应时写景诗题,但到了李靓笔下,却能振聋发聩,刻意创奇,兼有古硬清新之美。诗人抓住了人们苦于久雨、亟盼新晴的特定心理,深入体察,表现出新的境界。先写积阴为患,淫雨不断,使人唯恐沉绵阴雨不可摆脱,以点出题面的“苦”,为下句的“惊”蓄势。苦雨一朝散去,令人喜出望外,使人们感到惊讶,大自然挥手之际便可以雨去晴来。积患既除,人们感到耳目一新,轻松愉快,进入了一个新天地。所叙下一联“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就接写造化之功:这里不说日月重光,而说把旧光还给了日月;不说山川增秀,而说将浓秀付给了山川。这种拟人写法,把天地造化写活了。此联虎虎有生气,“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宋诗钞序》语)。接着一联,具体写景,转向精细入微的刻画,诗人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感受,主要体现在初霁时的景象转换和感觉变化。车声、果味,一为听觉,一为味觉,再加上上联的光影色彩,使初霁的境界全出。人们欣悦之情不言而喻。而最后一联,却又峰回路转,再出一层意思:“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诗人从人的心情说,苦雨太久,心有余悸,担心新晴不老,旧雨重来,因此寄语残云:该知足一点了,可别靠着天上河汉的水势,再来油然兴云、沛然作雨,破坏这美好的晴光。这一结束,语重心长,深得抑扬顿挫之妙。
这首诗在炼字上很见功夫。沈德潜《说诗晬语》说:“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难字而已。”这首诗中的“活”、“全”等字,虽然平常朴素,但却十分精彩。“车声活”的“活”字,圆转流利,表达出一种愉快感,它与原先车轮在泥泞中带水拖泥的咿呀之声,形成对照。“林薄初干”(林薄,指茂密的丛林草木),叶上初阳消宿雨,果味尝来,很是鲜美,着一“全”字,不坐实,不说死,但用来恰到好处。像这样的炼字法,很值得玩味。


作者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世称盱江先生,又称直讲先生。1042年(庆历二年)举“茂才异等”不第。倡立盱江书院。皇祐(1049—1054)初期,因范仲淹的举荐试太学助教,历任太学说书、管勾太学。拥护“庆历新政”。极力排斥佛、道二教。以文章知名,有《直讲先生文集》(亦称《盱江文集》)。



相关阅读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及全诗
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全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思及全
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
许月卿《挽李左藏》“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

有帮助
(3)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