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范成大《望乡台》“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9-24 11:22
望乡台
范成大
千山已尽一峰孤,立马行人莫疾驱。
从此蜀川平似掌,更无高处望东吴。

注释
①望乡台:有人认为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面。有人认为作者入川途中未必经过这里。用此作题主要是取登高远望,权以当归之意。
②尽:走完。
③立马:使马站住,指停马不走的意思。疾驱:赶马很快地奔跑。
④蜀川:指四川盆地。
⑤更无:不再会有。
东吴:指作者的家乡江苏省苏州市。

参考译文
越过千山,登上最后一座峰峦,容我立马山巅,莫要快马扬鞭。
进入蜀川地势就像手掌一样平坦了,再没有高高矗立的山头可以登上去远望东吴家乡。

创作背景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静江府(桂林)赴成都任所,入川境途中作此诗。登台望乡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许多地方都有望乡台,这个望乡台可能是作者入川路上遇到的一座高峰。诗人登高望远,权以为题,以表达宦身千里、殷切思乡的心情。

赏析
《望乡台》是南宋范成大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范成大被调到成都出任知府的赴川途中,全诗用简练质朴,清新疏朗的语言表现了诗人的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既有愿为国效力、不应因征途遥远而犹豫彷徨的心情,又有对家乡切切的思念和不尽的眷恋。全诗质朴简淡,语言清新疏朗,但所蕴含的心绪却幽婉,别有韵味。
这首诗自是旅途登高之作,也是怀乡之作。此诗成功地运用了欲抑先扬、顿挫有致的艺术手法。
首句写艰难行程。诗人自被从广西经略安抚使调四川制置使,几个月来,早春从桂林出发,经湖南而至荆州,然后沿秭归、巴东、巫峡、万州一线人川,时而舟楫浮江,时而越岭攀山,半载漂泊在万水千山的旅途中,至遂宁府才“千山已尽”,始见平川。其间必是历经惊险,也有“野翁酌水煎茶献,自古人来到此难”(《九盘坡布水》)的欣慰。既然“千山已尽”,一马平川始见,那么这最后一山便显得孤峰独拔了。此句“尽”与“孤”相呼应,不仅写出了行程艰辛,还写出了眼前景色,更流露出诗人快到达目的地的喜悦心情。
次句写诗人缓辔踟蹰不前。照说艰难行程已告终结,面对一抹平川,理当庆幸欢悦,策马扬鞭,但诗人却笔锋一转,竟留连于这最后一座山头了,作一顿挫。
三、四句直抒胸臆,申述“立马行人莫疾驱”的原因。一写诗人眼见“平似掌”的川蜀心情开朗,二写出诗人将入川中,离乡愈远,乡思也愈切的微妙情怀。原来诗人踟蹰的是从此再无高可登,再不能遥望家乡了。既畏登山险劳,又生无山可登之愁;既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矛盾的心态,更以前者衬托后者,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念。
此诗作者用深婉而不低沉,萦回而不失开阔的格调,准确地表达了复杂的心情,真不失为他轻巧诗风的佳作。



相关阅读

李之仪《书扇》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寇准《书河上亭壁》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詹本《闲坐》“万事问不知,山中一樽酒”全诗翻译
陆游《游山西村》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王柏《野兴》“兴来锄晓月,倦后卧斜阳”全诗翻译
杨万里《夏夜追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