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陈师道《登鹊山》“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9-22 23:08
登鹊山
陈师道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


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赏析
1100年(元符三年)正月,宋徽宗即位,太后向氏听政,在她的主持下,被贬斥的旧党诸人陆续被召还京,官复原职。陈师道自从1095年(绍圣二年)服母丧以来一直闲居徐州,境况窘迫,也在这一年七月被任为棣州(州治在今山东惠民)教授。这是他在棣州任上写的诗,表达了当时喜任新职、舒畅爽快的心清。诗人并非汲汲于功名利禄之徒。他闲居徐州数年,尽管“累日不炊”、“贫无以养”,但“当权者或召见之,顾非其好,不往”(谢克家《后山居士集序》)。诗人“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所以高官厚禄打不动他的心,而一旦得到这个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业的教授职务,尽管俸薄官微,也使他欣喜异常,不顾体弱多病,兴致勃勃地去登山游玩了。
经历过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生活折磨的陈师道,尽管这年才四十八岁,但已感到精力不济。“小试”说明诗人对自己的体力没有把握。试登了一程后,诗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今年不用扶”,在这喜悦后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辛酸。人逢喜事精神爽,思想轻松,步履也就轻快了。可是往年,无论是新春览胜,还是清秋登高,诗人都要在亲朋好友的搀扶下才能勉力而行。时当壮年的诗人却体衰如此,生活的贫寒是可想而知的了。
三四句写诗人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只见济水、泺水如同两条白色的绸带,绕过山脚,往北流去,相交于远方的泺口。“微微”,即隐隐约约,看不真切。目光稍稍收回,青、徐二州的辖地上,阡陌纵横,牛羊成群;房屋田垅,树木庄稼,历历在目。徐州是诗人的家乡,家乡的山水他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纪昀认为三四两句“有神致,虚字炼得好”(《瀛奎律髓刊误》卷一),这“神致”就在于这两句是景中有情。那样远的泺口都看到了,说明诗人在山顶逗留时间之久;那样多的景物一一“数”来,可见诗人的兴致之高。诗人不是把自己兴奋愉快的心情明白说出,只是通过写景来透露;而写景又没有具体描摹云水竹石、鸟鸣花香,只是通过望远、指点两个动作来概括,这既符合登高远眺的实际,又含蓄地点明了要表达的情意。正如王士祯所说:“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然而使人见而心服者,在笔墨之外也。”(《带经堂诗话》卷三)画天外山峰,略具笔意,便使人体味到言外的情意,这就是这两句诗的“神致”所在。
诗人眼中的风土人情是那样浑朴、淳真,如同虞舜治理下的太平盛世;山川河流是那样恬静、驯服,如同大禹治水后的景象。谟,即谋划。天下明德自虞帝开始,山川由大禹来平定。看到眼前的山川,诗人想起了舜和禹这两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赏风景,忆英雄,心中十分快意。然而当诗人的目光从远处收回到脚下,思绪从远古拉回到现实时,笔锋陡转,气氛骤变,兴致锐减。脚下的山因古代名医扁鹊而得名,可他尽管体衰力弱,疾病缠身,却因贫穷而得不到卢医(扁鹊家在卢国,所以被称为卢医,这里代指名医)的医治。“终年聊一快”,这是十分凄婉的声音。诗人面对无情的现实,无可奈何。难得一年到头有这么一回愉快的时候,他只好先忘掉一切,尽情享受风景了。没有人知道诗人的欢颜后面隐藏着多少痛苦、多少悲哀。


文章标签: 登高   山水   登山   鹊山  



相关阅读

赵师秀《雁荡宝冠寺》“流来桥下水,半是洞中云”
李弥逊《云门道中晚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全诗翻译赏析
吕本中《柳州开元寺夏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白玉蟾《早春》“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
真山民《杜鹃花得红字》“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