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苏轼《题沈君琴》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3-04 16:14
题沈君琴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参考译文
如果说琴弦可以发出声音,
那为何把琴放在匣中时又听不到声音了呢?
 如果说发声的奥妙在手指,
 那为什么不到您的手指头上去倾听琴声呢?


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名为“题沈君琴”的诗,其内容如下:“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请自由发挥,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
【参考答案】
表面看诗人是在做“十万个为什么”式的天真提问,实际是无疑而问,表达出较为深刻的辩证思考,形象地揭示出一个道理:任何事情“有声有色”的成功,都是主观努力作用于适当的客观条件的结果。 

赏析:
苏轼在这首詩中只是提出问题,旨在呼应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为什么没了乐声?如果说琴声发自手,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并没有回答结果,而是让读者去思考琴为何物、琴声从何而来?琴和手指即人和物的关系,其中所含哲理等····在思考中发人深省,找到理想的结果和如意的答案。

思考中我们首先明白哲学中普遍联系的道理;任何一件事都不会孤立存在,总是由几个因素相辅相成的,没有琴就无法听到美妙的琴声,没有手也听不到动听的琴声。琴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敲击钢丝 ,产生振动发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手指和琴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相关阅读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
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
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全
许月卿《挽李左藏》“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及全诗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思及全

有帮助
(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