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明诗鉴赏 >

李梦阳《石将军战场歌》“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2-01 16:57
石将军战场歌
李梦阳
清风店南逢父老,告我己巳年间事;
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镞尚带勤王字。
忆昔蒙尘实惨怛,反覆势如风雨至;
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
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
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
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
朝廷既失紫荆关,吾民岂保清风店。
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
儿女牀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
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
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
万里烟尘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
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
处处惧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
应迫汉室嫖姚将,还忆唐家郭子仪。
沈吟此事六十春,此地经过泪满巾;
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
行人来折战场柳,下马坐望居庸口。
却忆千官迎驾初,千乘万骑下皇都;
乾坤得见中兴主,杀伐重闻载造图。
姓名应勒云台上,如此战功天下无!
呜呼战功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

注释
石将军:石亨,渭南人。后恃功高,日益骄纵,下诏狱,以谋反罪论斩,死于狱中。
清风店:在今河北省易县。石亨追瓦剌军于此。
己巳: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
遗镞(zú):留存下来的箭头。
勤王:地方官吏起兵救援危难之中的王朝。
蒙尘:天子出走曰蒙尘,此处指英宗被也先所俘虏。
惨怛(dá):伤痛。
“反覆”一句:指瓦剌兵乘胜入侵,势如风雨。覆,一作“复”。
紫荆关:在今河北省易县的紫荆岭上。这一年十月,也先挟持明英宗攻陷紫荆关,向北京进兵。
彰义门:京城九门之一。当时瓦剌军曾攻彰义门,被明军击退。
于尚书:即于谦。
岂保:怎能保。
“儿女”二句:谓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乡间的人攀登屋上窥探战事情况。野人,乡下人。旌旄,泛指军中旗帜。
追北:追逐败逃的敌人。北,败北,这里这里作名词用。
父子英雄:指石亨及其侄石彪。《明史·石亨传》:“其从子彪,魁梧似之。骁勇善战,善用斧。也先逼京师,既退,追击余寇,颇有斩获,进署指挥佥事。”
李晟:唐代中期名将。多次平定叛乱
方叔:周宣王时贤臣,曾征讨蛮夷。
单于:本为匈奴最高首领称号,此处借指瓦剌部首领。
倒马关:在今河北省唐县西北。明代与居庸关、紫荆关合称三关。石亨曾追击瓦剌部首领也先的弟弟于此。
羯奴:这里是对瓦剌的蔑称。
飞狐道:又名飞狐关,在今河北涞源县和蔚县交界处。这里两崖壁立,一线通天,蜿蜒百余里,形势十分险要。
嫖姚将:指霍去病。汉武帝时,霍去病为嫖姚校尉,前后六此击败匈奴,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居庸口:居庸关,在今北京市平昌县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迎驾:指瓦剌同意放回英宗,明朝派人迎接英宗回京。
载造:同“再造”,指国家破败之后,重新缔造。
图:版图,地图。
云台:汉代所建高台。汉明帝为追念前代功臣,曾命人在台上画了邓禹等二十八位大将军的肖像。
杨:指杨弘。明代保家卫国的功臣之一。
胡:当指鞑靼。明中叶前后,鞑靼为主要外患。《明史·鞑靼传》:“正统后,边备废弛,声灵不振,诸部长多以雄杰之姿,恃其强暴,迭出与中夏抗。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云。”李梦阳写此诗时,正是鞑靼侵边而朝廷抵御无方之时。
勒:刻石。

参考译文
我在清风店南边遇到了几位父老,他们告诉了我正统十四年的一些事。
店北的古战场还保存着,箭头上还存有扶护朝廷的义字。
回想当年皇帝被俘,实在是惨,瓦剌乘胜入侵,像雨一样不绝。
当年被占领的紫荆关外每日都有军号声,幽朔一带满是厮杀声。
瓦剌大军直逼彰义门,烽火照亮了黑夜燕山上的云。
但是,大明朝廷内有于尚书,外有石将军抗战。
石家军如雷电一般开赴战场,在清晨的旷野与敌军激战。
不过,朝廷已经失去了紫荆关,民众又怎保得住清风店?
携老小四处避难,哭声似狂风震彻天空。
孩子们被鼓角之声吓得伏在床头不敢动,乡间的人攀登屋上窥探战事情况。
这时,石将军率军迎战,杀敌有如割草。
追击败逃的瓦剌军,归来后以血洗刀,太阳未动,苍天仍是原样。
激烈的战事,为石家军一剑扫空,如石家二将军一样的英雄自古就少。
(曾经唐朝大将李晟,保家卫国;周朝方叔征讨蛮夷。)
瓦剌头领败逃至倒马关,不禁痛哭,敌军在飞狐道死伤已过半。
处处响起鼓乐声为石家军而庆,家家以酒肉款待将士。
石将军的功劳,和汉朝的霍去病、唐朝的郭子仪相当。(石将军的功劳,超过了汉朝的霍去病、唐朝的郭子仪。)
这件事传来六十年了,今天在清风店听父老讲起,不禁落泪。
落日不仅映得云发黄,还照着当年的遗骨,飞沙走石,此状惨淡,使行人也愁惧。
我折下杨柳,席地而坐,像居庸关而望,回想当年迎接英宗回朝的场面。
但千官迎驾回都,是石将军铁骑的功劳啊。
明朝沉浮终于有贤君了,征战南北重新缔造国家。(明朝沉浮终于有贤君了,日夜辛劳重新缔造国家。)
石将军的姓名应刻在云台上,让后人铭记,这样的战功天下无人可比。(英雄不会贪图云台之名,因为石将军与杨弘齐名,是天下所无的。)
呜呼,这样的战功今天没有了,怎能得到这样的人去抵御现在的鞑靼外患呢?(呜呼,杨石二将军已经去世了,怎能得到这样的人去抵御现在的鞑靼外患呢?)

背景
此诗作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瓦剌是西部蒙古各族的总称。明英宗时,瓦刺首领也先曾短期统一各部兵力强盛,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进犯大同,分兵骚扰辽东、宣府、甘肃。英宗亲征,8月15日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俘,10月,也先挟持英宗,攻陷紫荆关,直通京城。石亨等九将于京城九门外电乓抗敌,相持五日,敌兵退去。石亨率兵追击。在清风店北大败伯颜近帖木儿(也先弟)。此次京城保卫战,首功应归之于决策性人物于谦,若论战功,则以石亨为第一。战后,石亨晋爵封侯,并总率京师团营。
正德四年(1509),武宗时年19岁,耽于游乐,荒淫无度,朝政大权集于宦官刘瑾之手。瓦刺在也先时短期强盛后即告衰落,代之而起的鞑靼成了明代中后期北方和西北的主要边患。李梦阳家乡庆阳附近的花马池、环县等地不断受到鞑靼的侵扰。李梦阳一生曾多次回庆阳居住,还曾奉命到宁夏统军,至榆林犒军,对于边患的严重性是探有休会的。在京师为官期间,对于边地的军情,又会常有所闻。此诗即在此背景写成。

赏析
《石将军战场歌》是明朝诗人李梦阳的作品之一。李梦阳一生清节不渝,不阿权贵。此诗也具有鲜明的讽谕色彩,抨击了封建官场之黑暗,也体现了李梦阳反宦官反权贵,刚直耿介的可贵精神。
此诗歌颂石亨的这一段战迹,诗人的用心在于借怀念石亨以呼唤现实生活中抗敌卫国的英雄。全诗分三部分。
开篇四句是全诗的一个引子,诗人自述,当他来到清风店南时,当地父老向他讲述了在上一个己巳年发生在店北的那一场战事。“店北犹存古战场,遗锻尚带勤王字”二句,不仅在空间上展开,指明古战场的方位,以及上次战争的遗迹,而且在时间上打通了历史与现实。诗作从第五句起也就顺势折入对己巳年间战争的回忆。
自“忆昔蒙尘实惨怛”至“岂说唐朝郭子仪”共30句,是全诗的主干部分。这部分用笔的特点在于,不作泛泛的叙述,而是采用绘形绘色的再现,“忆惜”句点出八月间英宗被俘一事,“蒙尘”谓天子被俘。“反覆”句写再次进攻。时间已到十月。“反覆”是一再的意思,十月间的进攻已非首次,所以这样说。“势如风雨至,脱胎于高适《燕歌行》的“胡骑凭陵杂风雨”,铁骑来袭,犹如风雨骤至,极言其迅猛。继而写敌兵一路过关夺隘,直通京师城下:“紫荆关头昼吹角,杀气军声满幽朔。胡儿饮马彰义门,烽火夜照燕山云。”“关头昼吹角”表明此关已落入敌手,幽州和朔方因之笼罩在浓重的战争气氛之中。彰义门前胡儿饮马。烽火烛天,意味着京城已危在旦夕。在写足敌方以后,转写石亨一面。“石家官军若雷电,天清野旷来酣战”以“若雷电”形象地写出石亨的军队奔进之速与气势之壮,由此不难想见士气之高昂。“天清野旷”四字,本于杜甫《悲陈陶》“野旷天清无战声”句。“天清”言天时,“野旷”说地利。这两句从主客观两方面表明决战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条件都已具备,似乎只待短兵相接了。出乎意料的是,用笔上忽然荡开,插入对战区百姓情况的描写。据历史记载,在清风店保卫战中,百姓们同仇敌忾,投石助战。诗中写“野人屋上看旌旄”可见对战事的关心;“吾民岂保清风店”,更有毁家纤难的慷慨气概。但描写的侧重点则在于战事带给百姓的恐惧与灾难,“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展天风怒号”便是这方面的典型诗句。写百姓的若难,从另一角度加强了对战争氛围的渲染,更为进一步写石亨作好铺垫,见出石亨抗击入侵之敌既是保卫明王朝的需要,也是救民于水火的义举。对石亨的直接描写,着墨不多,但很有层次感而且写得相当精彩。“挺戈出”,是石亨刚一露面时的英姿;“杀敌不异草与蒿”,写他“有我无敌”,猛勇冲杀;“追北归来血洗刀”,写他杀伤甚多,胜利返回。“白日不动苍天高”,一句相当深入而细致地表现了石亨等人在血战之后突然抬头时的特定感受,也是拟人化了的“白日”“苍天”在见到人间的厮杀场面时感到吃惊以至变得出神的表现。杨升庵在《空同诗选》中于此七字旁加圈,见出他对这一神来之笔的句子是颇为欣赏的。“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从敌人一面说石亨的战功;“处处欢声嗓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从百姓一面写克敌制胜引起的广泛而又热烈的反响。主千部分开始时写敌人,表现的是敌入的嚣张;写百姓,侧重于写出战争环境中百姓的痛苦。至这一部分行将结束、再次写到敌人与百姓时,敌人已是溃败之师,百姓已沉爱子欢乐的气氛之中,从而与中间正面有写石亨的主要笔墨互相呼应,在相当广阔的背景上展示并歌颂了石亨的战功。“休夸汉室嫖姚将,岂说唐朝郭子仪”在前面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沦、抒情。西汉时霍去病六击匈奴,战功卓著;唐朝郭子仪,大破安禄山,有再造唐室之功,引霍、郭作比,且以“休夸”、“岂说”加以比较评价,意谓石亨决不霍之下,可见诗人对己巳年间进行保卫战的石亨评价之高。
从“沉吟此事六十春”至诗末共14句,是全诗的结尾部分。全诗的语气由开篇的第一人称,至中腹改用第三人称,至此重又改为第一人称。写法上,由倒叙历史重又拉回到现实。诗人途经古战场,时间已是六十年后的另一个已巳年,其时正当日暮,“黄云落日”下,“古骨”暴露于野,砂飞石走,景象惨淡。诗人下马折柳,席地而坐,向东北方向的居庸关的所在地遥望,在想像中出现了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千官迎驾的热烈场面。瓦剌统领也先在己巳年战败后,挟英宗诱和不成,不得已于下一年将英宗送还北京。诗中称英宗为“中兴主”,虽不免夸大,但从歌顷石亨战功的角度写到英宗的回归,还是符合历史的真实的。“枭雄”二句,由前之写英宗,仍复转回到石亨身上。以杨石并提,重点在石亨,杨弘为连类而及。此二句意在以汉明帝时的中兴功臣作比,突出石亨力挽狂澜l的砥柱作用。诗的结尾落到“安得弄生此辈西备胡”,诗人抚今忆昔,回顾历史,日的正是为了呼唤现实中的英雄。



相关阅读

于谦《示冕》“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唐寅《菊花》“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戚继光《登舍身台》阅读答案附赏析
(明)李昌祺《归自南阳》“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
王廷美《龙池看塔影》“波摇宝铎惊浮雁,水隐明珠
王守仁《龙潭夜坐》阅读答案及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