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 (一)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2 中难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考点20 中难 (二) 古代诗歌鉴赏(10分) 【来源】(2017年河北衡水中学一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考点22 中难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E.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4.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考点22 中难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来源】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10分) 安贫 韩偓①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②。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注】①韩偓:唐末五代诗人,唐昭宗曾欲拜他为宰相,但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逐出朝廷。后来朱温篡唐,建立梁朝,韩偓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 ②蒲卢,又名螺嬴,一种细腰蜂,每产卵于小孔穴中。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考点22 中难 A.诗歌首联中的“风”指四肢风痹。“八行书”指信札。“暗”是形容老眼昏花,视力不明。“九局图”指棋谱。“手风”和“眼暗”,都写自己病衰的身体。 B.颔联就室内景物略加点染,进一步烘托出“安贫”的题旨。“野马”一句暗示时光如白驹过隙,难以把握。“筠管”,竹管,这里指毛笔筒。 C.《新唐书•韩偓传》记载,一次朱温上殿奏事,侍臣们纷纷避席起立,唯有韩偓端坐不动,引起朱温的恼怒。这就是诗中自谓的“安蛇足”、“捋虎须”,也就是诗人致贫的来由。 D.尾联紧承颈联对往事的回忆,运用了“滥竽充数”这一典故,表达自己对黑暗世事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满腔的愤懑最终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 E.《安贫》是唐代诗人韩偓晚年感叹身世的作品。诗作将现实与回忆连成一片,这里的“贫”,一语双关,不光指经济上的困窘,同时也指政治上的失意。 6.诗作题为“安贫”,诗人真的安贫吗?这首诗反映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6分)考点22 中难 1.【答案】AE(每项2分,共4分) 【解析】试题分析:A项“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说法错误,此时是心情严肃的。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错误。 2.(6分)【答案】比喻的手法,(2分)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2分)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2分) 【解析】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3.BE(每项2分,共4分)(B“希望位至宰辅”于诗无据。2分)(E“语言直白浅显”错,语言不全是直白浅显的,多处运用比喻,委婉含蓄2分) 4.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5.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B项中的“野马”指浮游于空气中的埃尘,语出《庄子•逍遥游》。意思是:闲居无聊,望着室内的埃尘在窗前日光下浮动。D项尾联,诗人在回顾自己报国无成的经历之后迸发出的一个质问:世界上怎会没有人将人才问题默记于心,可又有谁准备像齐愍王听竽那样认真地选拔人才以挽救国事呢?质问又带有那么一点微茫的希望,而更多是无可奈何的感慨:世无识者,有志难骋,不甘于安贫自处,又将如何!满腔的愤懑终于化作一声叹息,情切而辞婉。诗人的心情是矛盾的,并非彻底失望,愿意隐退。故选BD。 6.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评价诗歌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清诗歌的核心思想尤其是诗歌蕴含的核心内涵,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从“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一句中可以看出诗人敢于公正执法,触碰权贵,故表面以“安蛇足”自嘲,实际上以敢于“捋虎须”而自负,表明一种忠贞不屈的人生态度。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处可施展才华 ,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贯串于诗人晚年生活中的这一思想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复杂心理变化。 答案: 5.BD(每项2分,共4分) 6.不是真的安贫,颈联中诗人敢于坚守礼法,触怒权贵.他感到自己虽愚拙,但报国不避艰危,透露出他在颓唐外表下隐藏着的一片舍身许国的忠诚;(3分)尾联,诗人确实有感于世事黑暗,没有明辨贤愚的明君,人才只能沉默无言,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无奈。题作“安贫”,实质是不甘安贫,希望有所作为;但由于无可作为,又不能不归结为自甘安贫。表现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