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名文 > 高中古诗文 >

《三国志 魏武纪》曹操《求贤令》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1-19 20:42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摘编自《三国志 魏武纪》)
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摘编自曹操《求贤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
B. 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
C. 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
D. 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抄/公击破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人的表字,在本名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通常有相同相近或相反关系的称谓。
B. “唯魏种且不弃孤也”中“且”与“且放白鹿青崖间”中“且”含义相同。
C. 顿首,旧时一种礼节。跪而头短暂叩地,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敬礼。
D.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中的“用”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用”含义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年少有,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追捧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
B. 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C. 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 《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表达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
13. 把文中画横线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
14. 文段二中,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证明?请概括回答。



10. D 11. B 12. A
13. (1)能对他的双亲孝顺的人,怎能不对君主忠诚呢(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所需求(寻求)的人。
(2)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14. ①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②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被流箭射中,大儿子曹昂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公反击打败了他。
“公与战”主谓俱全,后面断开;“军败”也是主谓结构,其前断开排除AC。
“公击破之”中“公”作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含义的掌握能力。
A.正确。
B.前句,副词,将。句意: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后句,连词,又;一边……一边。句意:一边作战一边后退。“且”字含义不相同,判断错误。
C.正确。
D.前句,动词,使用、任用。句意:如果一定是廉洁的人才然后才使用。后句,以,来。句意:(宾客)屈驾前来探望我(和我互相问候)。“用”字含义不相同,判断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受到当时人追捧认可”错误,原文“世人未之奇”是说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孝于其亲”,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其亲孝”,对他的双亲孝顺;“岂”,难道,怎么;“此吾所求也”,判断句,这正是我所需求(寻求)的人。
(2)“因为”,于是写下;“长句”,七言长诗;“凡”,总共;“言”,字;“命”,命名,题名。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可知,曹操认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
结合“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可知,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曹公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异于常人;只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颙都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不是命世之才不能拯救,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就是你吧!”二十岁时,曹公被推举为孝廉任郎官,又被征召授任为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人投降,不久又后悔,再次反叛。曹公和他交战,军队战败,被流箭射中,大儿子曹昂被杀害。曹公就带领军队返回舞阴,张绣率领骑兵攻掠,曹公反击打败了他。曹公对将领们说:“我降伏张绣等人,过失就在于没有立即扣押他们的人质,以致于落到这种地步。我已知道失败的原因。请大家看着,从今以后我不会再失败了。”便撤兵回到了许都。
当初,曹公举荐魏种作孝廉。兖州叛乱,曹公说:“只有魏种将不会背叛我。”等到听说魏种逃走,曹公生气地说:“只要魏种向南不逃到越地,向北不逃到胡地,我就不会饶恕你!”建安四年春天,活捉魏种,曹公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松开捆绑他的绳子而任命他。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把黄河以北地区的事务都委托给他治理。
当初,曹公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就拜别遣还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毕谌磕头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毕谌离开之后,就逃亡归附了吕布,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生擒。大家都为毕谌担忧,太祖说:“那个人能对他的双亲孝顺,怎会不对君主忠诚呢!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
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曹公下令说:“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如果一定要是有德行(廉洁)之士然后才能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能称霸当世!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建安十六年,又下令道:“有德行的人,未必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未必就有德行。陈平难道是一个行为惇厚的人吗?苏秦难道是一个恪守信用的人吗?但是陈平巩固了汉代大业,苏秦济助了弱小的燕国。由此而言,一个人如果有些缺点,难道就一定要抛弃而不任用吗?各级官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阅读答案解析及翻
《明史·熊概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滕子京《岳阳楼诗集序》阅读答案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冬天行乐,必须设身处地”
“秦纮,字世缨,单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