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及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 【注】: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枹鼓不鸣:没有人击鼓鸣冤。意思是治安非常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B.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C.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D.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辟,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举孝廉”一样,都是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 B.黄门,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的近侍之臣。 C.白衣,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同样是指古代官府中的低级官吏。 D.豪强,指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人,董宣痛恨这类人,一有机会就大力打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董宣办案严酷,杀公孙丹父子后。公孙丹宗族亲友三十多人,带着兵器来到官府喊冤,董宣也以私通海贼为由悉数收押并让书佐水丘岑将他们全部杀死。 B.董宣不畏权贵,湖阳公主的奴仆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并躲藏在公主家里,董宣趁着奴仆跟公主外出之机,勒停车马,数其罪过,叱其下车,当场格杀。 C.董宣强项不屈,湖阳公主向皇上投诉,皇上本想杀死董宣,但他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也坚决不向公主磕头谢罪,最后,皇上赦免其罪,并赏钱三十万。 D.董宣廉洁奉公,他死时,只有粗布裹尸,留下数斛大麦、一辆破车,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凄惨场面令皇帝动容,因而赐礼厚葬,并封他的儿子董并为郎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4分)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4分) 14.请结合文本说明董宣被称为“强项令”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0.C【解析】“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归降散。 11.C【解析】C项文中的“白衣”指平民。 12.B【解析】B项“数其罪过”的对象是“公主”。 13.(1)光武帝的特使快马驰至,特意赦免董宣的刑罚,而且命令押回大牢。光武帝派遣使者责问董宣滥杀无辜一事。董宣把公孙氏一案的情况告诉使者。 【解析】得分点:“原”“还狱” “以状对”各1分,大意1分。 (2)光武帝为此伤心,说:“董宣清正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为董宣曾经担任二千石的官职,因此赏赐他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他。 【解析】得分点:“伤”“ 廉洁” “葬以大夫礼”各1分,大意1分。 14.董宣坚决不向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打击豪强恶霸势力,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 【解析】光武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迫让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