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外集诗注原序 [宋]许尹 六经所以载道而之后世,而《诗)者,止乎礼义,道之所在也。周诗三百五篇,有其义而亡其辞者,六篇而已。大而天地日星之变,小而虫鸟草木之化,严而君臣父子,别而夫妇男女,顺而兄弟,群而朋友,喜不至渎,怨不至乱,谏不至讦,怒不至绝。此诗之大略也。古者登歌清庙,会盟诸候,季子之所观,郑人之所赋,与夫士大夫交接之际,未有舍此而能达者。孔子日:“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又日:“不学诗,无以言。”盖诗之用于世如此。周衰,官失学废,大雅不作久矣。由汉以来,诗道浸微,陵夷至于晋、宋、齐、梁之间,哇谣甚矣。曹、刘、沈、谢之诗,非不工也,如刻缯染穀,可施之贵介公子,而不可用之黎庶。陶渊明、韦苏州之诗寂寞枯槁,如丛兰幽桂,可宜于山林,而不可置于朝廷之上。李太白、王摩诘之诗如乱云敷空,寒月照水,虽千变万化,而及物之功亦少。孟郊、贾岛之诗酸寒俭陋,如虾、蟹、规、蛤,一啖便了,虽咀嚼终日,而不能饱人。惟杜少陵之诗出入古今,衣被天下,蔼然有忠义之气。后之作者,未有加焉。 宋兴二百年,文章之盛,追还三代,而以诗名世者,豫章黄庭坚鲁直。其后学黄而不至者,后山陈师道无已。二公之诗,皆本于老杜,而不为者也。其用事深密,杂以儒佛,虞初稗官之说,《隽永》鸿宝》之书,牢笼渔猎,取诸左右,后生晚学此秘未睹者,往往苦其难知。三江任君子渊博极群书,尚友古人,暇日遵以二家诗为之注解,且为原本、立意、始末,以晓学者,非若世之笺训,但能标题出处而已也。既成,以授仆,欲以言冠其首。 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虽然,论画者可以形似,而捧心者难言;闻弦者可以数知,而至音者难说。天下之理,涉于形名度数者,可传也;其出于形名度数之表者,不可得而传也。昔后山《答秦少章》云:“仆之诗,豫章之诗也。然仆所闻于豫章,愿言其详;豫章不以语仆,仆亦不能为足下道也。”呜呼!后山之言,殆谓是耶?今子渊既以所得于二公者,笔之于书矣,若乃精微要妙,如古所谓味外者,虽使黄、陈复生,不能以相授,子渊尚得而言乎?学者宜自得之可也。子渊名渊,尝以文艺类试有司,为四川第一,盖今日之国士、天下士也。 绍兴乙亥冬十二月,鄱阳许尹谨序。 (选自《山谷诗集注》) [注]黄庭坚魯直:黄庭坚,字鲁直,豫章(今江西)人,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下文所云陈师道,字无已,江西诗派的追随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B.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C.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D.予尝患二家诗兴/寄高远/读之有不可/晓者得君之解玩味/累日如梦而寤/如醉而醒/岂不快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经,指《诗》书》礼X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经”。 B.大雅,《诗经》组成部分之一,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周人的正声雅乐。“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卫风”就是卫地的民歌。 C.摩诘,王维取字“摩诘”。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子20,女子15)取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乙亥,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成。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序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诗》承载道义,且广泛运用于宗庙祭祀.政治外交.士人交际等场合,可见《诗》具有教化和实用的双重功能。 B.作者列举汉代以来的诸位诗人,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却对杜甫大为推崇,认为其诗有“忠义之气”,从中体现作者的诗学观念。 C.任渊已为黄.陈之诗做了周密的注解,可使读者明白晓畅,但作者又认为这与传世的训释古书之作仍有距离,勉励任渊要精益求精。 D.本文赞《诗》、杜诗,又谓黄,陈之诗“本于老杜”;赞许任渊为“国士”,又说是否注出精微之处应由读者评判,起到推荐作品的效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生晚学此秘未睹者,往往苦其难知。(4分) (2)然仆所闻于豫章,愿言其详;豫章不以语仆,仆亦不能为足下道也。(4分) 参考答案 10.(3分)C 11.(3分)B(《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12.(3分)C(“但作者又认为这与传世的训释古书之作仍有距离”是对原文“非若世之笺训,但能标题出处而已也”的曲解.“非若”是“不像”的意思,该句是说“(任渊的注释)不像一般的世上的注释之书,仅仅能写明题目和出处来源而已”。) 13.(8分)(1)年纪较小的后辈学者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奥秘的话,常常因其难以理解而痛苦不堪。(“后生晚学”“秘”“苦”各1分,句意1分) (2)(然而)我从黄庭坚那里听来的,都愿意详细地说出来;黄庭坚不曾告诉我的,我也不能对你说啊.(“愿言其详”“语仆”“为足下道”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六经是用来承载大道并且将其传之后世的,而《诗经》,遵守礼义,正是道所存在的地方。周诗有三百零五篇,只标明大义(标题)但没有文辞的,只有六篇.(《诗经》这本书,)大到天地日月星辰的变化,小到鸟兽草木虫鱼的变化(全都具备),并且严格区分君臣父子的关系,合理地区分夫妇和男女,使兄弟之间和顺,使朋友聚集在一起,使人喜悦但又不过分,哀怨但又不混乱,提出意见但又不至于攻讦,有怒气但又不到断绝交情的地步。这是《诗经》的大略啊.古人在清庙之中吟唱,诸侯会盟,吴公子季札所观看的,郑人所诵读的,士大夫之间交际所用的,没有离开《诗经》能做到的.孔子说:“创作这《诗经》的人,恐怕都是知道道的人吧!”又说:“一个人不学《诗经》,就没法说话.”《诗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大概就像这样吧.周朝衰落之后,官员散失、学问废弃,大雅之作(《诗经》中的篇名)不兴起已经很久了.从汉朝以来,诗歌之道逐渐衰微,衰落到晋、宋、齐、梁的时侯,就更是靡靡之音了.曹植、刘祯、沈约、谢安的诗歌,不是不工整,(只是他们的诗)像精致的丝绸,可以用在贵胄公子的身上,却不能用在平民百姓身上.陶渊明、韦应物的诗歌则透露出寂寞颓废之气,就像兰桂之花,适合在山林之间留存,却不可以放在朝廷之上。李白、王维的诗歌就像乱云布满天空,寒月照在水里,虽然千变万化,但对于实际事物的作用却很少.孟郊、贾岛的诗歌寒酸俭朴粗陋,就像虾、蟹、蚬、蛤,吃完便罢,即使你成天吃,也不能使人吃饱.只有杜甫的诗歌出入古今,功泽天下,充满着忠义之气。后世的作者,没有一个超过他的。宋朝兴起二百年后,文章繁盛,直追夏商周三代,而以写诗闻名于世的,要算豫章黄庭坚鲁直先生.之后还有学习黄庭坚但水平不如黄庭坚的后山陈师道无己。两位先生的诗歌,都本源于老杜,但又不是模仿老杜.他们的诗歌用典晦涩,掺杂儒家佛家(学说),还有野史小说之言,《隽永》《鸿宝》等书,就像用笼子网格捉兽捉鱼一样地将它们取材过来,年纪较小的后辈学者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奧秘的话,常常因其难以理解而痛苦不堪.三江的任子渊先生博览群书,尚与古人为友,闲暇的时候就把黄、陈二家的诗拿来注解,并且写明其本来面目、主旨立意、创作始末,来使学习的人知晓,(任渊的注释)不像一般的世上的注释之书,仅仅能写明题目和出处来源而已.(注解)完成之后,他将书交给我,想让我在这本书的卷首写几句话。我曾经担心黄、陈二家的诗歌,起兴、寄托都很深远,阅读起来可能会有不明白的地方,现在获得了你的解释,终日揣摩,简直如梦初醒,如酒醉而醒,真是痛快啊! 虽然这样,讨论绘画的人可以用外形来使它相似,但谈论心迹的人却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听音乐的人可以用技术来理解音乐,但最精妙的音乐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天下的道理,凡是涉及外形虚名度量技艺的,都是可以用语言传授的;那些在外形虛名度量技艺之外的东西,却不是可以用语言来传授的.陈师道曾经在《答秦少章》中说(过这样的话):“我的诗,传承于黄庭坚的诗.(然而)我从黄庭坚那里听来的,都愿意详细地说出来;黄庭坚不曾告诉我的,我也不能对你说啊。”啊! 陈师道的话,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指诗歌中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言下之意是,任子渊的注释仅能标注诗歌中能用语言解释的部分,其最精深的部分,注释者尚未理解,因为连作者本人都未必能清楚)现在任子渊已经将从黄、陈二位先生那里得到的东西,用笔写在书上了,至于那些精微玄妙之处,就像古人所说的味道之外的东西,即使让黄、陈二位先生再生,也不能传授,任子渊还能说明白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习的人自己去探索就可以了.任子渊名渊,曾经凭借文艺取士,考为四川第一,实在是今日的国士、天下士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