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古塘传 方苞 余从先兄百川求友,得邑子同寓金陵者曰刘古塘,于高淳得张彝叹。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然其年或先后生于余,而自有其侪;或年相若,而交期则后。惟诸君子同时并出,而为交皆久且深,故世莫不闻。丁酉秋,作《四君子传》。 刘捷字古塘,先世怀宁人,迁于桐,既而流寓金陵。其为行笃,自信而不牵于众,文亦然。始入江宁县学,课试必压其侪,名日起,独自谓所业弗善也。中岁发愤,究讨经史诸子。久之出所为文,众弗善。以进于有司,则摈焉,而私自喜。 有与同姓名者,为江宁学武生,大患乡里,督学邵嗣尧闻其名而未察也。捷入试,忽命榜笞数十,已而知其误,乃置其文四等,比郡皆哗。无何,邵以暴疾卒,人皆为捷快,而捷前后无几微动于词色。 家甚贫,僦屋穷巷,无一亩之田。以名在天下,诸大府常不远数千里以厚币招之,一语不合,则驾而归,无能留者。遂宁张公鹏翮督学江南,招入使院,有故人以夜诣捷,出千金为其姻家请事。捷曰:“吾不意君以此等人视余!”其自远方归,解装常得数十百金,族姻故旧环至,视其所急而分给之。随手尽,俄而窘空,日旰不得食,宴如也。 捷故名家子,其祖若宰,明崇祯辛未及第第一人。兄辉祖,康熙庚午乡试举第一,及辛卯,捷复举第一。众议皆谓:“宋、明科目有三试皆一者,今独无有,惟捷可当之。”而为礼部者独不喜捷所为文,磨勘停一科。癸巳秋,将赴公车,会其友方苞以《戴名世文集》牵连编旗伍,檄有司解送妻子北上,捷曰:“吾义不可不偕行。”至京师,试期已过。其后病且衰,竟未得一与礼部之试。 (节选自《方苞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 B.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 C.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 D.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于宿松得朱字绿/余平生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南京的别称,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金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临安”也是南京的别称。 B.督学:又称“视学”,旧时教育主管部门中负责视察、监督学校工作的人,是提督学政或督学使者的简称。 C.磨勘:吏部和各道观察使对官员考绩进行复验或翰林院儒臣对乡、会试试卷进行复核,文中指后一种意思。 D.公车:泛指科举时代举人进京应试或入京应试的举人,后来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本文指举人进京应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结交了众多朋友,他们志趣相投,学业相近,年龄比作者或大或小,唯独四君子年龄相近,交情久深。 B.刘捷在江宁县学时,考试必定超过同辈,声名鹊起;中年发愤读书,研究经典,但是写出的文章不被别人看好。 C.刘捷家境贫寒,租赁房屋居住在陋巷,但是只要有钱,他会根据族人、姻亲、老朋友的情况缓急分给他们钱财。 D.刘捷是名家子弟,乡试、会试都取得了第一名,大家都认为刘捷可以承担科举考“三试”皆第一的重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何,邵以暴疾卒,人皆为捷快,而捷前后无几微动于词色。 ②随手尽,俄而窘空,日旰不得食,宴如也。 (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刘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C (2)A (3)D (4)①不久,邵嗣尧因为突然发病死去,大家都替刘捷感到高兴,但是刘捷事前事后在言语神色上没有多少微小变化。 ②(刘捷)随手散尽(钱财),不久陷入穷困之中,到了晚上也吃不上饭,(他)依然安然自若的样子。 (5)①仁义敦厚;②自信有主见;③率性不羁;④处世泰然;⑤重义轻利。 【解答】 (1)根据句意断句。“于皖”作句子“归试于皖”的后置状语,要连在一起,排除BD;“余平生昵好”指我平生亲近喜欢的,句意完整,其后断句,排除A.故选C.译文:回皖参加考试,结交了刘古塘的兄长北固先生,在宿松结交了朱字绿。我平生亲近喜欢的、志趣学问与我相近的,和这几位君子相像的人也是有的。 (2)A.“'临安'也是南京的别称”有误,临安是杭州。 (3)D.“乡试、会试都取得了第一名”错,原文为“及辛卯,捷复举第一”“至京师,试期已过。其后病且衰,竟未得一与礼部之试”,原文只说刘捷取得了乡试第一,未取得会试第一。原文说他到了京师,会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以后生病并且衰老,最终不能参与礼部的会试。 (4)①“无何”,不久;“暴疾”,突然发病;“无几”,基本上没有。译文:不久,邵嗣尧因为突然发病死去,大家都替刘捷感到高兴,但是刘捷事前事后在言语神色上没有多少微小变化。 ②补出主语“刘捷”;“俄而”,不久;“日旰”,晚上;“宴如”,安然自若的样子。译文:(刘捷)随手散尽(钱财),不久陷入穷困之中,到了晚上也吃不上饭,(他)依然安然自若的样子。 (5)原文第二段“其为行笃,自信而不牵于众”可见刘捷仁义敦厚、自信有主见;第四段“一语不合,则驾而归,无能留者”体现其率性不羁;“解装常得数十百金,族姻故旧环至,视其所急而分给之”“檄有司解送妻子北上”,他视朋友情况缓急分给他们钱财、护送方苞妻子儿女北上体现其重义轻利;“日旰不得食,宴如也”体现其处世泰然。 参考译文: 我跟随兄长百川寻求朋友,结交了和我同乡并且一样寄居金陵的叫作刘古塘的人,在高淳结交了张彝叹。回皖参加考试,结交了刘古塘的兄长北固先生,在宿松结交了朱字绿。我平生亲近喜欢的、志趣学问与我相近的,和这几位君子相像的人也是有的,可是他们的年龄有的比我大,有的比我小,他们自有他们的同辈人;有的与我年龄差不多,但是我们交往的时间却很晚。只有这几位君子同一时期一起出现了,我们交往的时间都很长且交情深厚,所以世人没有人不知道(我们之间的情谊)的。丁酉年秋天,我写了《四君子传》。 刘捷字古塘,祖先是怀宁人,后来迁徙到桐城。不久流落到金陵居住。他品行仁义敦厚。相信自己并且不被众人牵制,文章也是这样。起初进入江宁县学,考试必定超过同辈,名声一天天地传开了,唯独自己认为所从事的课业不喜欢。中年发奋读书,研究探讨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学说。时间长了,他拿出写的文章,众人都不喜欢。他把(文章)进献有关部门,就被摈弃不用,但是私下里自己很喜欢。 有和刘捷同名同姓的人,是江宁县学武秀才,大肆祸害乡里,督学邵嗣尧听说了他的名字却没有仔细调查,刘捷进去考试,督学邵嗣尧突然命人(把他)鞭笞拷打了数十下。不久督学知道自己误会了,就评定他的文章为第四等,临近的郡都议论纷纷。不久,邵嗣尧因为突然发病死去,大家都替刘捷感到高兴,但是刘捷事前事后在言语神色上没有多少变化。 家里非常贫穷,在冷僻简陋的小巷租赁房屋,没有一亩之田。因为名扬天下,许多总督常常不远千里用丰厚的礼物招揽他,一言不合,就起身回去,没有人能留下他。遂宁张鹏翮督学江南,招他进入自己幕府,有个朋友在夜里拜访刘捷,拿出千金替他的姻亲用私事请托。刘捷说:“我没想到您拿这样的人来看待我!”他从远方回来,卸下行装常有几十上百两金子,族人,姻亲,老朋友等围着他,他根据他们的急用情况来把钱分给他们。(刘捷)随手散尽(钱财),不久陷入穷困之中,到了晚上也吃不上饭,(他)依然安然自若的样子。 刘捷原本是名家子弟,他的祖父刘若宰,明朝崇祯辛未年进士及第第一人。同母兄长刘辉祖,康熙庚午年乡试举第一,等到辛卯年,刘捷又考取乡试第一。众人都说:“宋明科举考试有三次考试都是第一的,唯独现在没有,只有刘捷可以承担这项重任。”但是礼部的主考官唯独不喜欢刘捷写的文章,翰林院官员复核之后,认定其中一科不合格。癸巳年秋天特地举办的会试,刘捷将要去参加考试,恰逢他的好友方苞因为《南山集》案牵连被编入八旗壮丁的户籍(奴籍),命令有关部门押送妻子儿女北上,刘捷说:“我的道义让我不能不一起前去。”到了京师,会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在这以后生病并且衰老,最终不能参与礼部的会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