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苗裔也。叔喜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所。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教岁,切直廉平,赵王贤之。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注]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曰:“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贯高等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得出。孝文帝既立,召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也。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敌士卒战死者教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敞,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以故死者教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叔常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以为鲁相。相初到,民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王以故不大出游。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此处“张王”即赵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B.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C.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周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D.会陈豨反/高祖往诛之/过赵/赵王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苗裔中的“苗”取植物初生、禾谷结实之意,“苗裔”后就引申为世代较远的子孙。 B.“弑”在我国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诛”和“杀”则主要用于杀有罪,杀不仁者。 C.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是为孝;故剃光头发的髡利是一种羞辱。 D.“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头触地面时间短暂,“叩头"是它的俗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叔忠心事主,冒死辨冤。赵王没有参与谋反,但高祖并不清楚,抓了包括赵王在内的众人;田叔自愿随王进京分罪共罚;也有为王做证之意。 B.田叔秉公直言,举不避亲。他与孟舒曾经共同忠诚于赵王;结下了生死之交;后来经由他的举荐和极力辩污正名,孟舒得以官复原职。 C.田叔以退为进,为民做主。鲁王搜刮百姓,民怨沸腾;田叔设计,故意惩戒百姓,以周唤醒鲁王的道德良知;最终的确达到了让鲁王还钱的目的。 D.田叔考虑周全,用心良苦。田叔作为鲁国的国相,在规劝鲁王时煞费苦心,他的儿次行事看似不给鲁王面子,可实际上都是在维护鲁王的形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赵人举之赵相赵午,午言之赵王张敖所,赵王以为郎中。 (2)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 参考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