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风子传 (清)方享咸 滇多产细竹,坚实可为箸。武生以火绘其上,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精夺鬼工。人奇之,每得其双筹,争购钱数百。于是武生之交戚贫者,因以为利。生顾未尝售也,颇自矜重,一箸成,辄把玩不释,保护如头目。或醉后痛哭,悉焚之,醒复悔,悔而复作。然不轻与人。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为之,虽累百不倦。于是滇之士夫或相馈遗,皆以武生箸为重。王公大人游于滇者,不得武生箸即不光。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 注:卫:明代军队编制名。清初曾沿用。于要害地区设卫,大致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由都司率领,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如威海卫、金山卫等,后相沿成为地名。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 B.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 C.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 D.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风子者,……名恬”,古人幼时命名,字和名使用有别,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男子在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则在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B“先”,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妣,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考,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C“丁亥”,丁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4个。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4年称“丁亥年”。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D“王师”,意即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如陆游《示儿》一诗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就是“国家的军队”这个意思。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恬贫贱不能移,生性喜好闲散,嗜酒,每天都要谋得一醉,虽然穷困潦倒,却不改其乐。 B.武恬擅长用火绘筷子,巧夺天工,人们对此感到很惊奇,就争相高价购买;武恬不轻易给别人,有时遇到贫苦僧道求助,他却欣然为之做筷子。 C.滇地流寇作乱,贼人悬赏捉拿武恬,后武恬被抓捕,在贼人的利诱与威逼之下却不为所动,甚至贼人威胁要杀他,他也坚决不为贼人制作筷子。 D.武恬威武不能屈,安定太守要他为他自己制作筷子而武恬不答应,结果太守大怒,在庭院里鞭挞他,把他打得血流体溃,但武恬最终还是没有答应,表现出极高的骨气。 7.把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遇贫士及释道者流,告以困穷,辄忻然为之,虽累百不倦。(5分) 译文: (2)时贼帅有侍侧者曰:“腐鼠何足膏斧钺?曷纵之?徐徐当自逞其技也。(5分) 译文: 4、B 翻译答案: 7(1)有时遇到贫士以及佛门、道家这类人,把困苦不得志的情况告诉他,他就欣悦地为他们做筷子,即使做上百双也不厌倦。 7(2)当时有一位在贼帅身边侍奉的人说:“腐鼠怎么值得用来为斧钺上油呢?何不放了他?慢慢地他应当会自己逞弄他的技艺的。” 参考译文: 武风子,是滇南武定州人,名恬。先辈凭借军功官至都司。恬因为是长子,少年时学习书法,不久就抛弃不学。生性喜好闲散,不求荣华名利。好酒,每天只图一醉,箪瓢每每是空的,(却)也淡定。凡是游艺杂技之类,他过目就知道了(原理)。 滇多产细竹,坚硬扎实可作筷子。武生用火烫在上面绘画,作禽鱼花鸟、山水人物、城门楼阁,精妙绝伦、巧夺天工。人们对之感到惊奇,每每为求得他的一双筷子,争相用数百钱购买。于是武生的那些贫穷的朋友、亲戚,借此而谋利。武生却不曾出售,颇为矜持,一根筷子做成了,就把玩不放手,像保护自己的头目一样。有时醉酒后痛哭,(把筷子)都烧毁了,酒醒后又后悔,后悔而后又再做。但是不轻易给人,有好事的人趁他买醉时,拿酒招待他,他一到必定喝得尽兴。酒喝得酣沉了,人们把火和筷子错杂地放在前面却不说话。他捋起袖子,露出胳膊站起,顷刻之间完成了几十双,挥挥手不顾(就走了)。有人在喝酒过程中以做筷子的事来嘱托他,他就发怒,拂袖而去,终身不再与他相见。有时遇到贫士以及佛门、道家之人,把困苦不得志的情况告诉他,他就欣悦地为他们做筷子,即使做上百双也不厌倦。于是滇地士大夫有时相互之间赠送礼品,都把武生做的筷子看得很珍重。王公大人到滇地游玩,没能得到武生的筷子就算是不光彩的事。 武生本来是一个落落儒生,不曾以“疯子”为名。丁亥年,流寇从四川败逃,自立名号于滇,滇地士大夫和黎民百姓慑于盗贼淫威,都纷纷依附。只有武生藏在深草丛中不出来。流寇在民间见到他的筷子,对此感到很奇异,遍地(寻找)召见他而不得,于是悬赏求索他。有人对武生说:“为什么不出来谋求富贵?”武生大笑说:“我难道要作奇技淫巧来取悦贼人吗?”侦探把讯息告诉给贼人,他被捕而来。到了贼营就白着眼睛仰望苍天,默然无一句话。贼人命令他制作筷子,在他面前摆出金帛之类,还在他身边摆设了美酒来诱惑他,(他)不答应;(贼人又)陈列出刀锯来恐吓他,(他)也不答应。贼人大怒,挥手(示意)要把他斩首。(他)被捆缚押送到菜市场,但脸色自如,始终不说一句话。当时贼人统帅身边有侍卫说:“腐鼠怎么值得用来为斧钺上油呢?何不放了他?慢慢地他应当会自己逞弄他的技艺的。”(于是,贼人)放了他,然而武生从此生病了。他披散头发假装癫狂,蓬头垢面,满口污言秽语,每天或歌唱或哭喊着行走于集市中,每晚追逐猪和狗并与它们呆在一块,人们于是都喊他为“武疯子,武疯子”。 等到王师平定了滇地,疯子病也稍好了些,也渐渐地给人制作筷子用以买醉,人们比平常更看重他的筷子。安定太守某,受贵人嘱托,叫他制作,(他)不答应。太守大怒,在庭院里鞭挞他,使之血流而身体溃烂,始终不答应。从此武疯子的踪迹就没有确定了的,有时是在道观僧庐,有时是酒肆田家,去了必定停留好多天,留下来必定制作几十双筷子来买醉。但是进出无定时,于是他的筷子可以得却难以得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