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雄有孝性,颇涉书史,好刑名,廉谨雅素,不妄交友,喜怒不形于色。释褐奉朝请。父于郡遇患,雄自免归,晨夜扶抱。及父丧居忧,殆不可识,为世所称。清河王怿为司空,辟户曹参军,摄田曹事。怿迁司徒,仍随授户曹参军。并当烦剧,诤讼填委。雄用心平直,加以闲明,政事经其断割,莫不悦服。先是,御史中尉元匡复欲舆棺谏诤,尚书令元澄劾匡大不敬,诏恕死为民。雄奏理匡曰:“窃惟白衣元匡,历奉三朝,每蒙宠遇。高祖赐之以匡名,陛下任之以弹纠。刚毂忠款,群臣莫及;骨鲠之迹,朝野共知。先帝已容之于前,陛下亦宜宽之于后。”未几,匡除龙骧将军。 右仆射元钦曰:“至如辛郎中才用,省中诸人莫出其右。”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城南叛。时遣大都督延明督临淮王或讨之,盘桓不进。乃诏雄辅太常少卿元诲为使,持节,乘驿催军,有违即令斩决。寻转吏部郎中,迁平东将军,郎中如故。上疏曰:“帝王之道,莫尚于安民,安民之本,莫加于礼律。礼律既设,择贤而行之,天下雍熙,无非任贤之功也。”书奏,会肃宗崩。未几,诏雄以本官兼侍中、关西慰劳大使。将发,请事五条:一言逋悬租调,宣悉不征。二言简罢非时徭役,以纡民命。三言课调之际,使丰俭有殊,令州郡量检,不得均一。四言兵起历年,死亡者众,见存者老,请假板职,悦生者之意,慰死者之魂。五言丧乱既久,礼仪罕习,如有闺门和穆、孝悌卓然者,宜表其门闾。”帝从之。 永熙三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诸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节选自《魏书·辛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B.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C.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D.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近习专恣/请托不已/雄惧其谗慝/不能确然守正/论者颇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释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科举时代称新进士及第授官。 B.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即指平民,但不能指被罢免官员的身份。 C.持节:“节”指“符节”,古代朝廷传达命令的凭证,使臣奉命出行常执符节。 D.崩:即“驾崩”,中国古代帝王或皇太后之死的专称,诸侯之死叫“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辛雄性情雅静,为人孝顺。父亲生病时,辛雄辞官回家,早晚料理;父亲去世守丧期间悲伤得模样几乎都变了,被时人称赞。 B.辛雄谙习政务,公正处理。他做户曹参军时,对于烦琐的部门事务,能做到平心正直、公断合理地处理,无不使人心悦诚服。 C.辛雄为人正直,敢于进谏。面对元匡因想抬着棺材进宫死谏而被弹劾之事,辛雄历数元匡的忠义与率直,元匡非常感谢他。 D.辛雄心怀百姓,关心苍生。他担任关西慰劳大使出发前,上奏朝廷请求减免租税、免除一些徭役等,以缓解战后百姓的负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礼律既设,择贤而行之,天下雍熙,无非任贤之功也。(5分) (2)丧乱既久,礼仪罕习,如有闺门和穆、孝悌卓然者,宜表其门闾。(5分) 10.A(先疏通句意,再结合断处分析。语段中的“于时”是“在那个时候”的意思,如果断为“永熙二年/又兼吏部尚书于时”则前后重复,所以“于时”应是后句的状语,排除C与D项;“近习”即皇帝身边的近臣,而“专恣”和“请托”同为动词,不可能同做一句话中的谓语动词,所以中间应断开,排除B项。) 11.B(白衣,指平民也可指被罢免官员的身份。可以从原文意思推测出,因为辛雄为元匡辩护的时候,元匡已经“诏恕死为民”。故B项错误。) 12.C(“元匡非常感谢他”原文未讲。) 13.(1)礼制和法律设置好了,就可选择贤能的人来施行,天下安定和谐,无不是任用贤能的功劳。(“贤”译为贤能的人;“雍照”译为安定和诸;“无非”译为无不是;“贤”“雍熙”无非”各1分,语意2分。) (2)国家战乱这么久,礼仪已经极少演习,如果有全家和睦、孝悌显著的家庭,应加以表彰。(“罕习”译为极少演习;“闺门”官苑、内空的门。借指宫廷、家庭。“表”译为表彰;“罕习”“闺门”“表”各1分,语意2分。) 【参考译文】 辛雄,字世宾,陇西狄道人。辛雄有孝顺的秉性,读了不少书,喜好刑名之学,廉洁谨慎,雅静补素,不随便交结朋友,喜怒不形于色。由奉朝请起家做官。父亲在郡任上得了疾病,辛雄辞官回家,早晚侍候父亲。到父亲去世守丧期间,他的模样都变得几乎认不出来,被世人所称道。清河人王元怿任司空,征聘辛雄为户曹参军,代理田曹事务。王元怿升任司徒,辛雄仍然艰随担任户曹参军。负责处理那些繁重的事务和堆积的诉讼案子。辛雄平心正直地处理,加上他熟悉政务,很多事情经过他的公断处理,莫不使人心说诚服。在此以前,御史中尉元匡又想抬着棺材进宫死谏,尚书令元澄弹劾元匡对皇上大不敬。皇帝下诏对元匡恕免死罪,贬为平民。辛雄上奏为元匡辩护道:“臣认为庶民元匡,历经三朝,常蒙皇恩宠信。高祖赐给他匡的名字,陛下也任命他纠察弹劾的专职。他刚毅忠诚,群臣都比不上;率直的行为,朝野共知。先帝已经客忍在前,陛下也应宽怒在后。”不久,元匡被任命为龙骧将军。 右仆射元钦说:“比起辛郎中的才能,尚书省中任何人都超不过他。”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举城叛降南方,当时朝廷派遣大都督元延明督导临淮王元彧前往征讨,部队徘徊不前。皇帝就下诏让辛雄辅助太常少卿元诲为特使,拿着符节,乘驿马催促军队,有违抗者可下令斩决。不久,辛雄转为吏部郎中,又开迁为平东将军,郎中的职务不变。辛雄上疏道:“帝王的根本原则,莫过于安民,安民的根本,关键在于礼制与法律。礼制和法律设置好了,就可选择贤能的人来施行,天下安定和谐,无不是任用贤能的功劳。”这疏议上奏时,正遇上肃宗去世。不久,皇帝下诏让辛雄以原官兼任侍中和关西慰劳大使。准备出发之前,请求皇帝考虑五件事:第一是拖欠或逃漏的租税,应该一概不再征收。第二是整顿免除耽误农时的徭役,以缓解百姓的沉重负担。第三是征租收税的时候,要区分富庶与贫困地区,下令各州郡衡量统计经济情况,不得统一要求。第四是战争已经有几年,死亡的人很多,幸存的老人,请给予一定的待遇,从而愉悦活着的人的心,同时安慰死者的灵魂。第五是国家战乱这么久,礼仪已经极少演习,如果有全家和睦、孝悌显著的家庭,应加以表彰。”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永熙二年,辛雄又兼吏部尚书。这期间皇帝身边一批近侍宠臣专权朝政,恣意妄为,互相不停地请托,辛雄害怕他们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就不能坚持正确立场,议论的人对此颇有讥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