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 ……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B.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C.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D.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在犯法当斩时,滕公见他出语不凡,相貌堂堂,没有斩他。滕公同他交谈后,更是高兴,就向汉王推荐,汉王让他做了治粟都尉。 B.萧何认为韩信是位奇才,后来听说韩信和几十个军官半路上一起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 C.萧何劝说汉王一定要重用韩信,不然他就会走掉。汉王开头说看在萧何的情面上让韩信做将军,萧何坚持让韩信做大将,汉王最终同意了。 D.军官们听说汉王要筑坛拜大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6.下列关于《史记》体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 B.“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 C.“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D.“表”是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3分) (2)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3分) (3)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4分) 4、A解析:首先应熟读精思,理解内容大意,然后抓住某些标志性词语(如开头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固定结构等),根据文意进行断句。 5、B解析:“韩信和几十个军官半路上一起逃跑”与原文不符。 6、B解析: “世家” 在《史记》中所占篇幅最多。说法错误,应为“列传”所占篇幅最多。 7、(1)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郁郁不得志地长久待在这里呢?(“东”解释为“向东”,“居”解释为“待在”,各1分,大意1分) (2)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逃跑了。(“度”解释为“估计、料想”,“上不我用”为宾语前置,各1分,大意1分) (3)大王假如只想永远在汉中称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王”解释为“称王”,第一个“事”解释为“使用”“计”解释为“谋划、商议”,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同他谈话,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荐给汉王。汉王派他做管理粮饷的治粟都尉,还是不认为他是个奇才。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回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