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生员傅先生山传 嵇曾筠 【注释】①袁临候继咸:袁继咸,明代大臣,提山山西时上疏抨击权贵,遭宦党诬陷,解京治罪,傅山等百余人追随至京为之辩诬。明亡后拒降被杀。临候,官职名。②直指,官职名,“直指使者”的简称。③岐黄,指上古时代的两位医学家岐伯和黄帝。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下列各组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傅山品行高尚的一组是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友爱诸季,先人遗产,弟荡费强半,终身无怨色。 (2)精岐黄术,踵门求医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 (3)然钦其名者益众,率纡道往见,冀得一面为荣。 参考答案 9.D(逮:至,到。) 10.C(①写傅山的聪明天赋;②是袁继咸对傅山的器重和期望;⑤写别人对他的赏识与安排。C项,③有情有义,④至孝,⑥宽容。) 11.B(“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人谓孝通神明”,是别人认为他的孝行感动了神灵,并非是真实的。) B卷:1.C 2.D 3.A 4.B 5.A 6.A 7.C 8.D 9.C 10.B 11.A 12.⑴(他)友善地爱护几个弟弟,先祖留下来的遗产,弟弟们抢占了一大半,他一生没有埋怨的脸色。 ⑵(他)精通医术,登门求医的人经常挤满了屋子,无论身份贵贱他都一样对待。 ⑶这样钦敬他名声的人更多了,都迂回绕道前往拜见他,希望能以见他一面为荣耀。 【参考译文】 傅先生名山,字青主,山西阳曲人。 傅山小时候就聪慧过人,读书时十行一下浏览而过,过目就能背诵。十四岁,督学文太清选拔他到学校(学习)。袁继咸一见就很器重他,时常用道义和学问激励他,傅山更加勤奋闭门苦读。崇祯丙子年,袁继咸被直指使者张孙振诬陷诋毁下到狱中。傅山徒步奔走千里,赶到京城为他申辩冤屈。张孙振大怒,到处搜捕傅山,傅山穿着破衣烂衫,四处辗转躲藏,经受了很多挫折但不退缩,最终袁继咸的冤情得以真相大白。当时,傅山为人仗义的名声传遍天下。后来,袁继咸到南方做官,多次召傅山前往,但傅山最终也没去。 清朝建立后,朝廷从九江押着袁继咸北上,傅山就潜入到都城,悄悄伺候袁继咸的日常起居。袁继咸被杀,傅山收藏他的遗骨返归家乡。 傅山为人特别重孝道,他的父亲傅之谟病重,他从早到晚虔诚地在神像前跪拜,愿意以身代替父亲。十天后,他的父亲病情痊愈,人们都说是傅山的至孝感化了神明。(他)友善地爱护几个弟弟,先祖留下来的遗产,弟弟们抢占了一大半,他一生没有埋怨的脸色。弟弟死后,他抚养弟弟的遗孤胜过对待自己的孩子。傅山丧妻时刚二十七岁,儿子傅眉刚刚五岁,他发誓终生不再续娶。 自从李自成进攻京城,明庄烈皇帝殉国(指明朝灭亡)以后,傅山就断绝了求取功名的意念,抛弃读书人穿的青衣戴上黄帽子(指出家当道士)。他穿着草鞋,时常遨游在平定、祁汾之间,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笔墨的痕迹。他工于写诗赋文,擅长古文词章,学习书法得到了王羲之、王献之的精髓,他博览古今典籍,百家诸子的文章没有不深通广晓的。(他)还精通医术,登门求医的人经常挤满了屋子,无论身份贵贱他都一样对待。他家里本来还算富有,此时渐渐贫困,但他安贫乐道,恬然淡泊。房舍田产宅院,大多被小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占据,他一概置之不理。 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举行博学宏词科考试,朝中大臣呈递奏章推荐傅山,傅山以年老多病为由坚决拒绝。但是当权者强逼着他上道赴京应试,傅山在半道上称腿有病不能走路,于是就让别人用轿子抬着他入京,到了京城,他却躺在旅店里不去赴试。满族和汉族的王公大臣、贤良之士,下至平明百姓,没有不推崇傅山品行道义的,求见的人列满了他的门庭,儿子子眉送客迎客经常来不及。傅山只是靠在床榻上说:“(我)身体衰弱不能行礼。”众多的身份显贵的人因此尊重傅山,不责怪他。 第二年三月,朝廷念他年迈,特授予他内阁中书的官职,着令地方官去慰问他,于是傅山得以放归故里。回到故里后,他更加清静淡泊,自己甘愿居住在偏僻的山村,不再进入城镇和官府。这样钦敬他名声的人更多了,都迂回绕道前往拜见他,希望能以见他一面为荣耀。又过了六年,傅山去世,远近来参加葬礼的多达数千人。 我说:傅山先生大概是那种坚守道义而隐居的人。至于为节义伸张知己的冤屈,他比世上那些师友间平常相亲相慕,一旦临难就背弃,却不出手相救,冷漠如同不相识的人贤明太多了。傅山先生真是无愧于贤明的称号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