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於晋、秦。秦缪公①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 [注]①秦缪公(?—公元前621年),也作秦穆公。②衰绖(cuī dié):古代丧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主其城门 B.更晋地,过周北门 C.何移之速也 D.相与之久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缪公乃罢兵归 B.因丧破我滑 C.虏秦三将以归 D.秦、晋连兵而伐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王室兄弟阋墙,日渐衰微。周襄王遭到弟弟攻打只好出逃郑国,向秦晋求告,最后还是依靠缪公、文公的支持才得以回朝,杀死弟弟。 B.烛之武审势度势,一言纾难。烛之武陈说利害,指出灭掉六国只会利晋而无益于秦,还会给秦国埋下祸患,最终促成秦国退兵,保全郑国。 C.秦穆公利益至上,相时而动。秦穆公本来是助晋围郑,认清利弊之后马上叛晋而亲郑,但后来有人出卖郑国时,又不惜劳师袭远攻打郑国。 D.晋文公借力使力,晋国坐大。晋文公借助秦的力量回国登位,又在秦穆公的带领下助襄王回朝。城濮之战四年后,晋文公竟能阻击大破秦军。 7.把原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 (2)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 (3)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参考答案 4.B 5.D 6.D 7.(10分) (1)况且,(既然)有人出卖郑国,怎么知道我国就没有把我们的实情告诉郑国的人呢? (3分) (2)郑国有个做买卖的商人弦高,赶着十二头牛将要到周地去卖,遇见秦军,他害怕被杀或被俘,就献上他的牛。(4分) (3)(秦穆公)一旦被烛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擤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 (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