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往来塞下,勤苦忘寝食,期有以报上。出按屯至泾原,闻元昊乞和,公谕诸将曰:“无约而降者,谋也。宜益备不可懈弛。”遽调兵瓦亭。兵未集,贼果犯山外。公指图授诸将曰:“山间狭隘可守,过此必有伏,或致师以怒我,为饵以诱我。皆无得,辄出。待其归且惰也,邀击之。”而裨将任福、王仲保狃小胜,数违制度。公遣府吏耿传就诘责,不从,则又檄福曰:“违节度,有功亦斩。”任福犹进兵,遇伏,遂战死。嫉公者乞置公大罪,后大帅使收余兵,得檄福衣带间,封上之。安抚使王公尧臣亦以实奏朝廷,知罪在诸将,止。 (节选自《韩忠献公琦行状》) 材料二: 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尹洙为判官,同诣阙献入攻元昊之策。时吕夷简居上弼,天下之务一断于己。吕因谓人曰:“自刘平败覆以来,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韩、尹健果如此,岂可沮之也?”然吕不计事之可否,而但持此说,识者非之。韩、尹既遂请,即驰驲而西。自畿甸近郡,道路拥塞,晓夜不绝。其诸用度尽于关中括取,州县不胜其扰。范仲淹虽与琦同副帅任,已专守延安,不预此议。及师举有期,仲淹固执不可。洙径走延安见仲淹,图为协力,仲淹终不从。元昊遂并兵来寇,欲逆折官军之锋。琦谓诸将曰今勇将锐师悉萃于此而贼辄来犯其胜必矣。将佐皆庸人无谋虑,贼又羸形诱之,时委老弱牛畜令官军俘获,众益喜,贪功不可遏。琦在壁中,左右争请行,亦有不白而去者,追奔逐北惟恐后。时任福辈竟至好水川,贼所伏劲兵由四山而下,不可胜数。烟尘坌合,前后相失,官军围蹙其中,无复行阵。流矢如雨,杀声震地,任福而下将佐死者五十余人。 (节选自《儒林公议》)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琦谓A诸将曰B今勇将C锐师悉萃D于此E而贼辄来F犯G其胜H必矣。 11.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邀,文中指阻拦、截击,与《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意思不同。 B. 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于书写重要文书的较长竹木简,文中此处特指信函。 C. 诣阙,指赴朝堂或京都。阙,本指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 D. 逆折,指摧折、挫折,与《蜀道难》中“冲波逆折之回川”的“逆折”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琦在出外巡察时听到了元昊求和的消息,认为这是阴谋,应当加强自身防务,结果军队尚未集合,敌兵就从山外发动了袭击 B. 裨将任福遇伏战死,有人请求从重处置韩琦,后在任福衣带里发现了证据,王尧臣也将此据实上奏朝廷,韩琦才得以洗清罪名。 C. 在吕夷简同意了进攻元昊的请求之后,韩琦、尹洙开始采取行动,军队的各种开支完全从关中搜刮,州县不能承受他们的骚扰。 D. 范仲淹虽然参与了进攻元昊的军事行动,但是他专守延安,即使尹洙径直到延安拜见他,希望他能够协同助力,他也没有听从。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间狭隘可守,过此必有伏,或致师以怒我,为饵以诱我。 (2)自刘平败覆以来,言羌事者人人震怯,今韩、尹健果如此,岂可沮之也? 14. 从材料二看,韩琦入攻元昊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0. BEG 11. B 12. D 13. (1)山间狭窄之处可以防守,经过此处必有埋伏,或者挑战来激怒我军,设置诱饵用来诱骗我军。 (2)自从刘平败亡倾覆以来,谈论羌族事务的人个个惊惧胆怯,现在韩琦、尹洙如此勇猛果敢,怎么能阻止他们呢? 14. ①韩琦骄慢轻敌;②韩琦部将贪功冒进;③元昊示弱设诱,伏兵围攻。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韩琦对众将说:“如今英勇之将、精锐之师都聚集在这里,如果贼人立即前来侵犯,那胜利是必然的。” “诸将”是“谓”的对象,不能断开,“曰”后B处需要断开;“勇将锐师”并列短语,不需断开,“今勇将锐师悉萃于此”状语后置句,结构完整,“此”后E处要断开;“而贼辄来犯”,是假设情况,“其胜必矣”是预判的结果,中间G处要断开。故选BEG。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A.正确。“邀”:阻拦、截击。句意:截击他们。/“邀”:邀请。句意: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B.“文中此处特指信函”错误,此处是动词,指“用檄文晓谕或声讨”或“下文书”。 C.正确。 D.正确。“逆折”:摧折、挫败。句意:想要挫败官军的锋锐。/“逆折”:水流回旋。句意: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范仲淹虽然参与了进攻元昊的军事行动”错误,原文是“不预此议”,即范仲淹坚持认为不行。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狭隘”,狭窄之处;“致师”,派来军队;“怒”,激怒,使动用法;“为饵”,设置诱饵。 (2)“败覆”,倾覆;“震怯”,惊惧胆怯;“健果”,勇猛果敢;“沮”,通“阻”,阻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二“琦谓诸将曰:‘今勇将锐师悉萃于此,而贼辄来犯,其胜必矣’”可知,韩琦骄慢轻敌; 从材料一“裨将任福、王仲保狃小胜,数违制度”和材料二“众益喜,贪功不可遏。琦在壁中,左右争请行,亦有不白而去者,追奔逐北惟恐后”可知,韩琦部将贪功冒进; 从材料一“任福犹进兵,遇伏,遂战死”和材料二“贼又羸形诱之,时委老弱牛畜令官军俘获”“贼所伏劲兵由四山而下,不可胜数。烟尘坌合,前后相失,官军围蹙其中,无复行阵”可知,元昊示弱设诱,伏兵围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韩琦往来边塞,勤勉辛劳,废寝忘食,希望能够报答皇恩。出外巡察,驻兵防守到了泾原,听闻元昊求和,韩琦告诉众将说:“没有和约而投降的,是阴谋。应当更加防备,不能懈怠松弛。”立刻调兵到瓦亭。军队尚未集合,贼人果然从山外袭击。韩琦指着地图,命令众将说:“山间狭窄之处可以防守,经过此处必有埋伏,或者挑战来激怒我军,设置诱饵用来诱骗我军。如果都没有成功,敌军就会出动。等到他们撤退并且懈怠的时候,截击他们。”但是副将任福、王仲保贪图小的胜利,多次违反规定。韩琦派属官耿传前去问责,他们没有听从,于是韩琦又下文书给任福说:“违反了节制调度,即使有功也要问斩。”任福还是进兵,遇到埋伏,就战死了。嫉恨韩琦的人请求以大罪处置韩琦,后来大帅派人收集残兵,在任福衣带里找到了文书,封存文书并上报了此事。安抚使王尧臣也据实上奏朝廷,朝廷知道罪责在于众将,于是停止了调查。 材料二: 韩琦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尹洙担任判官,两人一起到朝廷进献攻打元昊的策略。当时吕夷简辅佐政事,天下之事全由自己决断。吕夷简于是对人说:“自从刘平败亡倾覆以来,谈论羌族事务的人个个惊惧胆怯,现在韩琦、尹洙如此勇猛果敢,怎么能阻止他们呢?”然而吕夷简不考虑事情是否可行,而只是主张这一观点,有见识的人非议这件事。韩琦、尹洙的请求已经实现,立即驾乘驿马向西疾行。从京城地区邻近的郡县开始,道路拥挤堵塞,日夜不停。军队的各种开支完全从关中搜刮,州县不能承受他们的骚扰。范仲淹虽然与韩琦共同担任副帅的职务,自己专守延安,不去参与这项计划。等到军队出动定下日期,范仲淹坚持认为不行。尹洙径直跑到延安拜见范仲淹,希望他能够协同助力,但是范仲淹最终也没有听从。元昊于是聚合兵力前来进犯,想要挫败官军的锋锐。韩琦对众将说:“如今英勇之将、精锐之师都聚集在这里,如果贼人立即前来侵犯,那胜利是必然的。”将领佐吏都是没有谋略的庸人,贼人又以羸弱之形诱骗他们,不时丢下老弱之人和牛羊牲畜让官军俘获,众人更加高兴,贪图功劳不能遏制。韩琦在军营之中,身边的将领争着请求出战,也有没有禀告就离开的,追亡逐北,争先恐后。当时任福等人最终到了好水川,贼人埋伏的精锐士兵从四面的山上冲下来,不可胜数。烟尘聚合,前后离散,官军被包围逼迫到中间,不再有军队行列。流箭如雨,杀声震天,任福以下战死的将领佐吏有五十多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泊慈姥矶下(其二) 陆游 慈姥矶头月,纤纤照酒杯。 素秋风露重,久客鬓毛催。 宿鸟惊还定,飞萤阖复开。 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提纲挈领,提示了本诗内容为诗人夜泊慈姥矶下的所见所闻所感。 B. 诗人借景抒情,以秋日里的风寒露重来衬托自己久居异地、羁旅漂泊之苦。 C. 诗人观察敏锐,笔触细腻,刻画出“宿鸟”“飞萤”的变化,富有动态美。 D. 诗人抒发对往昔生活的真切感受,语言平易晓畅,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16. 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这一观点在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 D 16. ①诗人在诗歌最后两句叙述自己暮年的生活状态,以看似轻松的语调,将平生的豪情壮志转化为年老之后的悠闲自得。②实际上抒发自己一生抱负难以施展,老来百无聊赖的悲愤,“悠哉”实为反语,隐含诗人深沉的痛楚,感情真挚动人,不愧为大家之作。 【解析】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对往昔生活真切感受”错误,此诗应是即景抒怀之作,是对当下生活的有感而发。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诗歌最后两句是“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四方志”即志在四方,表明诗人曾经有过宏伟的抱负和满怀的豪情;而“老去”表明诗人现在已经是暮年,而“悠哉”则写出诗人晚年生活的悠闲自在。 但我们结合陆游生平可知,诗人一生都没有放弃收复失地的理想,直到临死之前还在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由此再看这两句,才明白表面上看诗人晚年生活很自在闲适,用看似轻松的语调说,将平生的豪情壮志转化为年老之后的悠闲自得。但实际上诗人并不愿意过这种生活,他依然渴望实现“四方志”,可惜没有实现抱负的机会,只能老来百无聊赖地看宿鸟、看飞萤。由此我们知道,“悠哉”实为反语,隐含诗人深沉的痛楚,感情真挚动人,不愧为大家之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面对司马光的质疑诘难,强调自己遵从皇上的旨意“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不是侵犯官权。 (2)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梦境作为结尾,似幻似真,画面感强,引人遐想。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剧《观沧海》中,为了表现曹操的雄才伟略,可以引用前人描述曹操的诗文,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②. 以授之于有司 ③. 小楫轻舟 ④. 梦入芙蓉浦 ⑤. 酾酒临江 ⑥. 横槊赋诗(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授”“楫”“浦”“酾”“槊”“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