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济南市2023届高三3月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4-01 09:57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一)1.C 2.B 3.D
4.①“蕉鹿”典故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和预示了贾探春的性格、命运。②“蕉鹿”典故的惯用语境寄寓了世事无常、人生空幻的悲剧意味。③贾探春形象与“蕉鹿”典故的深层联系,在于远大理想抱负与凄惨命运结局之间的根本矛盾。(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5.我更认同“我最喜芭蕉”的表述。①“最”字凸显了贾探春对芭蕉的喜爱程度,②芭蕉疏朗潇洒的形态映衬了“探春素喜阔朗”的性格,③芭蕉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寓意和贾探春身上的仕女品格相吻合。(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我更认同“我是喜芭蕉的”的表述。①“是”字淡化了贾探春对芭蕉的喜爱程度,②符合材料三所说“芭蕉与贾探春形象之间不具备排他性的联系”的观点,③更能说明“蕉鹿”典故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和预示贾探春性格、命运,而非芭蕉本身。(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6.B 7.D
8.(1)老旧凋敝的廊桥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它历经风霜仍具有别样的美和动人心魄的力量。(2)廊桥在生活上为百姓提供便利,在精神上成为庇佑百姓之所。(3)廊桥文化中供奉神灵的习俗蕴含了人们精神上对廊桥的重视和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4)廊桥是承载传统习俗精神礼仪的文化瑰宝。
答出精神层面“是百姓的精神寄托”也可。 (一条2分,答出3条即可满分)
9.(1)纪实性:①作者对廊桥进行实地寻访,用自己的眼、耳去发现廊桥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周遭之间的关系。②素秋当讲解员的人生选择和感悟、喝茶老人讲北涧桥、乡民们集资建桥、村民祭拜神灵等内容都是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作者用纪实的语言予以记录。
(2)文学性:①通过素秋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讲述廊桥和村民的故事,运用了叙事性的文学语言,比如“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等。②赋予廊桥以象征意义,廊桥不仅仅是交通工具,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是乡民们长久不衰的精神信仰的源泉。③倒数第二段运用想象对廊桥未来热闹场景进行描写,表达了要传承发扬廊桥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主题。④文中运用的比喻等修辞(如“时间一点一点,像流水一样淌走”)、哲理性评论(如“有一种美,是需要以同等的能量才能看见的”)都能体现出文学性来。
(纪实性、文学性每方面至少答出1条,每条2分,要点1分,分析1分;答满3条即可满分;只答纪实性或文学性一个方面,最多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35分)
(一)10. C 11.A 12.A
13.(1)仁宗说:“你只管说,不要让在朝还是在地方有所差别。(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于是那些奸邪之人更加忌恨欧阳修,(就共同)陷害他。(得分点:第,只管,只。 间,差别,不同。 忌,忌恨。 谮,说人坏话,诬陷别人。各1分,句意1分)
(2)按照旧例,修书时,只有官位最高的一个人写上职位名称。(得分点:故事,按照旧例。 书,写。 各1分,句意1分。)
14.①替范仲淹鸣不平,不为私利;②直言进谏,论事切直;③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④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1点1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更是群出众,卓有声誉。荣选为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欧阳修进入朝廷,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奏章解救他,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因为这件事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后来范仲淹任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必同时升迁。”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朋党的议论产生,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其中概要是:“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我以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只有君子才有。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禄,所贪求的是金钱财物,当他们的利害关系相同时,就暂时互相援引,结为私党,这是伪朋党;当他们见到利益时,就会争先抢夺,或者利益抢完后就互相伤害,即使是血肉兄弟,亲朋好友,也不能共存,所以说小人没有朋党。君子则不然,他们所恪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将这些道德品质用于修身,则能志同道合而相互得益,将这些道德品质用于效力国家,则会大家携手同心,互相扶持,始终如一,所以说只有君子才有朋党。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只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朝廷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那些奸邪之人更加忌恨欧阳修,陷害他。出欧阳修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撰写了纪、表、志,宋祁撰写了列传。当时,宋祁所撰写的是过渡性文字,而且同一本史书却出自两个人之手,于是让欧阳修详细审看,好改成同样的风格。欧阳修说:“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何况宋公是前辈。”于是改书这件事就停止了。按照旧例,修书时,只有官位最高的一个人写上职位名称。当时宋景文公做郑州知州,职位在欧阳修之下。欧阳修说:“宋公在修撰史书上出力很久,功夫很深,怎么能掩盖他的名声呢?”于是就在他们所撰写的文章上各自署名。古代的君子,存心极其公道,无欲无求的上人就像这样啊!
(二)15.B
16.①马“老”且“病”,与杜甫晚年的身体状况相似;②马处“关塞深”,与杜甫流寓边地的政治境遇相似;③马“尘中老尽力”,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相似;④马“驯良”忠诚,与杜甫忠君爱国的精神相似。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17. (1)中原北望气如山 少时棋柝曾联句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示例一: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示例二: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示例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示例四:可怜楼上月徘徊(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每写对一句得1分,满分6分)
三、(20分)
(一)18.(1)不可或缺(必不可少)(难能可贵、弥足珍贵也可) (2)虚无缥缈(飘渺) (捉摸不定、难以捉摸、变幻莫测也可) (3)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精彩纷呈、多姿多彩也可)
19.D
20.①动宾搭配不当,将“体现”改成“塑造”或者“刻画”;②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清晰呈现”后面加“的精神”。(每处指出错误类型1分,修改1分)
(二)21.①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 ②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③会带来一年的好收成。(每条2分,三条6分,意思对即可)
22.①农谚简洁凝练,写出了雨水充足会带来丰收(1分)与雨水不足对春耕不利(1分)的情况,突出了雨水节气对农事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之情(1分)。②农谚富有生活气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表达更生活化,更具灵活性(1分,②中答出任意一点均可得1分)。
四、(60分)
23. 1、考题解读:作文材料关联了现代文阅读《廊桥上的人生》的素材,将写作任务放在具体情境之中,以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体验为出发点,把“读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廊桥上的人生》一文素秋最终回到家乡,作为导游,在对家乡的介绍中逐渐加深了对“廊桥”的认识,结尾升华“用整个青春岁月守护廊桥”的情感,再次呼应了选择回到家乡的价值和意义。
作文题要求学生在读过材料之后,对“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还是外出闯荡”看似矛盾的问题做出选择,充分体现了对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的关注,考查了学生对语文学科读写能力的把握程度。
2、审读材料:
“素秋回到家乡用整个青春岁月守护廊桥”和“有人认为留在大城市未必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这两句话既是审题的关键突破口,也是审题的难点重点。
解析材料:语料以分号为标志,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素秋应如何选择,即“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大城市”,这是两种人生的选择。
如果结合《廊桥上的人生》一文,材料似乎有“回到家乡”这个倾向;但结合生活实际,“留在大城市”也是一种人生选择,也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从这个角度进一步来看,两种选择并无高下之分,都可以实现人生理想或人生价值。
在写作要求上,除了常规的要求外,特地强调了“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要再以素秋为例证。
从类型上看,这是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从两者中选择其一或思辨地谈自己的选择,但必须要谈出自己的原因。
3、审题立意:
一类立意:(这里只是一类立意,还要看具体的论证、语言、结构等方面,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分析的浅层或有逻辑上的错误,则往二类打)
(1)选择回到家乡,建设家乡,造福家乡。
(2)选择留在大城市,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为祖国服务。
(3)先外出闯荡(开阔眼界)然后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推动家乡特色文化)。
(4)虽身在城市,但心怀思念家乡之情和建设家乡之志,并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发展。
(5)无论选择回家乡还是留在大城市,都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为了推动家乡发展也好,为了服务祖国建设也好,都是为了民族的发展。(这里请注意不是同时选择的问题,不是“又……又”的关系,是“可以……可以……”的关系。要有充足的理由支撑)
请注意:也要关注在一类立意中,要阐释清楚做出选择的原因(有层次、有条理),并且有典型的事例作为支撑。
二类立意:
面对“回到家乡”和“留在城市”做出了选择,但是理由不够充分或者没有将其作为重点来谈。
三类立意:
面对“回到家乡”和“留在城市”做出了选择,但文中部分段落没有紧扣“回到家乡”还是“留在城市”这个主题或只是作为开头的引子,后面大谈其他的选择的。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