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解析】“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可知,人们的实践活动不能是独立的。 2.C【解析】“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说法错误,对前人的文化遗产的继承,都需要批判地继承。 3.A【解析】材料一的基本观点是要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A项论述的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B项论述的是考古的实质,未涉及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C项论述的对象是“人生”,而不是人类文化遗产。D项论述的对象是“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与人类文化遗产为交叉关系,不能用对“中国精神”的论述来阐述要批判地继承人类文化遗产这一观点。 4.黑格尔辩证法有合理的内核,但它是倒立着的;(1分)马克思“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正是批判其颠倒了关系;(1分)而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赞成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1分)马克思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看似矛盾的态度,正是他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1分)(意思对即可) 5.①放一把火烧光大宅子,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这种人不懂得历史不是凭空创造的,也不懂得文化的连续性。②“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一种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这种人不懂得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必须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B【解析】A项“多次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说法错误,文章没有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C项“更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说法错误,写屠呦呦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是论证今人可以从典籍中汲取营养,与前文事例并列,不存在递进关系。D项“文章写崆峒山是为了表现道教对平凉的影响”说法错误,文章写崆峒山是为了表现平凉是千古圣地。 7.B【解析】“这印证着此处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说法错误,原文为“平凉是目前考古所能证实的最早有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选项缺少“目前考古所能证实”这一限制,表述不准确。 8.①以问句结尾,表现平凉文化神秘不可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感佩之情。②收束全文,有力地突出了平凉之地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指出平凉文化植根于华夏文明,蕴藏着中华文化最古老的“基因密码”,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①文章融神话传说、历史文献、考古资料于一体,内容翔实,写出了平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深厚。②文章选材典型,详写崆峒山,以点带面,通过写作为“道源圣地”的崆峒山,表现了平凉浓厚的历史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③文章着眼于对平凉之地纵向历史文化的挖掘,展现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代文人受其吸引而不断到来,在增加其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又将这种文化不断进行传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D【解析】“至齐”是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闻”是下句的谓语,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故”是连词,一般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11.C【解析】文中“固让”的“固”是坚持的意思,而“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固”是本来、原来的意思,两者含义不同 12.C【解析】“聂政将这两个仇人都杀死了”说法错误。韩王不是严遂的仇人,聂政刺中韩王,是因为“韩傀走而抱烈侯,聂政刺之,兼中烈侯”,韩王是被聂政误伤。 13.(1)在这时严遂害怕遭到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各国,四处寻求可以替自己向韩傀报仇的人。(“于是”“亡去”各1分;“求人可以报韩傀者”,定语后置句1 分;句意1分) (2)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身体,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虽然这不是我弟弟的本意。(“至贤”“爱”各1分;“非弟意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14.①聂政当初拒绝是因为他的母亲还在世,需要儿子赡养。②母亲去世后,聂政有感于严遂的深情厚谊,因而主动前去请求为严遂报仇。(每点1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韩傀在韩国做相国,严遂也受到韩烈侯的器重,因此两人相互忌恨。严遂敢于公正地发表议论,直言不讳地指责韩傀的过失。韩傀因此在朝廷上怒斥严遂,严遂拔出剑追杀韩傀;由于有旁人阻止才得以化解这场纠纷。在这时严遂害怕遭到杀害,就逃出韩国,游历各国,四处寻求可以替自己向韩傀报仇的人。 严遂来到齐国,听到齐国有人说:“轵县深井里的聂政,是一位勇敢的侠士,他为躲避仇人才隐居在屠户中间。”严遂就暗中和聂政交往,有意识地用深情厚谊来对待他。聂政问严遂说:“您想怎么用我呢?”严遂说:“我为您效劳的时间还很短,如今侍奉得也不够,怎么敢对您有所请求呢?”于是严遂就置办了酒席在聂政的母亲面前敬酒。严遂恭敬地拿出百镒黄金,上前献给聂政的母亲,祝她长寿。聂政大为震惊,对严遂厚礼相待的用意越发感到奇怪,就坚决地辞谢严遂的赠金。但严遂坚决要送,聂政就推辞说:“我有老母亲在世,家境贫寒,只得离乡背井以杀狗为生,现在我能够早晚买些味美松脆的食物来奉养老母亲。奉养老母亲的物品已经齐备了,按理说是不敢再接受您 的厚赐的。” 严遂避开周围的人,趁机对聂政说:“我有仇要报,为此曾游访过很多诸侯国。而我来到齐国,听说您是极重义气的人。我之所以直接送上百金,只是想将它作为您母亲用来买粗淡食物的费用,来与您交成友好的朋友,哪里敢有什么请求呢?”聂政说:“我之所以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于市井之中,只是因为希望能够养活老母亲。老母亲还活着,我的生命不敢奉献给别人。”严遂坚持让聂政收下赠金,聂政始终不肯接受。然而严遂最终还是尽了宾主之礼才离开。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已经安葬了,聂政守孝期满,脱去丧服。于是往西到了濮阳,见到严遂时说:“以前之所以没有将我的生命奉献给您,只是因为老母亲还在世。如今老母亲不幸逝世,您想要报仇的人是谁?”严遂将情况详细地告诉聂政,聂政于是拒绝了车马和随从,辞别严遂,只身一人持剑到了韩国。 适逢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王和相国都在那里,他们身边有很多拿着武器守卫的人。聂政径直闯入,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逃跑并抱住韩烈侯,聂政刺杀韩傀,同时也刺中韩烈侯,韩王身边侍候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声呼喊着,杀死了几十人 接着用剑划破自己的面容,挖出眼珠,又剖腹挑出自己的肠子,就此死去。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悬赏千金来征求他的身份。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 聂政的姐姐听说这件事后,她说:“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身体,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虽然这不是我弟弟的本意。”于是她就去了韩国。抱住聂政的尸体痛哭道:“这是我弟弟,轵县深井里的聂政。”说完也在聂政的尸体旁自杀而死。 15.C【解析】“虚写”说法错误。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是实写。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落日斜晖,草色荒城,也是诗人的所见之景。 16.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暮鸦、斜阳、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②章法结构:本诗的首联和颈联写景,颔联和尾联抒情,写景和抒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7.(1)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值 (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8.①天马行空 ②独一无二 ③依依不舍(每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 19.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富有气势与韵味,突出李白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比喻成“朋友”“知己”“理想的象征”等,表现了李白想象力的丰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正确调整“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语序2分,正确修改“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动宾搭配2分;意思对即可) 21.D【解析】文中的“牛饮”、A项中的“梨花”、B项中的“西子”、C项中的“剪刀”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项中的“孤帆”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2.①就很少有不爱喝茶的 ②但成都人都不喜欢(但都比不上盖碗茶)③才真正算得上是爱茶(每处2分,符合语境及字数要求即可) 23.【写作指导】作文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概括指出在“消费降级”的同时某些东西在“升级”。第二段通过举例具体阐释“消费降级”的表现以及被“升级”的各种事物,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其中动手能力、理智与自控能力、科学规划能力、身体的健康状况的“升级”是对个人产生的积极影响;空气质量与国货地位的“升级”则是对自然、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要求围绕“降级与升级”进行写作,意在通过二元思辨话题引导学生辩证评价社会现象,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又比如······”以省略号代替具体内容是鼓励学生提出更新颖、更独到的见解,不必拘泥于材料所给的角度或说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论证过程需要基于“消费”这个前提,以此为出发点和结束点,行文中可适当引申、扩展到其他领域,不能过于脱离某经济报社“消费面面观”栏目的定位与特色。 参考立意:①横看成岭侧成峰,降级升级有不同;②消费降级,祸兮福兮?③透视“降级”背后的“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