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省高中名校联合体2023届第二学期高三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2-03 09:25
高三诊断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1. A (3 分) 解析:B. 略有变化 错误;C. 原文是 时间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期的文人对 于园林文化的认识也不尽然相同;D. 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 应该为大观园。
2. C (3 分) 解析:C. 水的应用 和 形成了绚烂夺目、华丽炫人的园林风格强加因果。
3. C (3 分)
4. (任选一个,人物、植物、分析、性格各 1 分,共 4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林黛玉住的是潇湘馆, 那里最多的植物就是竹子,竹子的生命力顽强, 具有高洁不屈 的精神,也是变相的表达了林黛玉虽纤细但不曾折腰的高洁品质;
②薛宝钗住的是蘅芜苑, 那里大多都是香气馥郁的香草, 能够得到众人的喜爱, 这也在 说明宝钗是世故圆滑、同时横溢的品格。
5. (每点 2 分,共 4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在改在传统园林时,注意营造寓学于游的游览环境,融合文化交流, 促进游客在游览 园林中可以通过思索、比较来得到学问,增长智慧;
②在保留园林意境根基的基础上,在园林的改造融入古代文人的情思与意趣,并将山和 水合理搭配,从而把园林景色带活以吸引游客。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 18 分)
6. C (3 分) 解析:C. 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 错误
7. C (3 分) 解析:C. 用王芳的胆小懦弱反衬 错误 8. (每点 2 分,共 6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 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
②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 贯穿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 贯;
③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 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 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
9. (每点 2 分,共 6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在战场的真实经历感染了作者,给了他强烈的创作冲动, 让他有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的需要;
②作者把与志愿军的真挚情谊和对志愿军的由衷赞美通过小说诉诸读者,体现了“把心 交给读者”;
③小说叙述故事时以顺叙娓娓道来, 语言质朴,情感自然, 体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无技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 E, N (2 分,有错不得分,只断一处且正确得 1 分)
11. A (3 分) 解析:A. 有尊敬劳动者之意 错
12. A (3 分) 解析:A. 立志的方法 没有提及
13. (每个要点各 1 分,大意各 2 分,每句 5 分, 共 10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关注以下重点字词:隳,玩岁愒时,志之未立;夫过者,害,为。
(1) 现在的读书人, 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 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 由于(他们)未能立定志向罢了。
(2) 说到过失,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 因为 他能改正啊。
15. (每点 2 分,共 4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重情重义、饱含不舍:山路不平、溪云重重、风雪凛冽, 学生们却相送很远, 诗人对 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 展现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
②重学善教、殷切期望:诗人期盼听到学生们蟾宫折桂的好消息,叮嘱学生们别后勤加 钻研学问, 体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
16. (每点 2 分,共 4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有伤别之情:诗人描写溪云压头、霜雪染白两鬓的画面, 勾勒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表 达出依依惜别的伤感之情;
②有开阔胸襟:虽然不舍分别,但诗人理智地告诫学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 要用心 做学问,希望能早日登科及第。
17. (每空 1 分,共 6 分, 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1)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传其道解其惑者
(2)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3) 雁过也 正伤心 或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答案不唯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 10 分) 18. (每个 1 分,共 2 分)
①今非昔比,②方兴未艾。
19. (每点 2 分,共 4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句中的“所谓……就是……”是阐述概念的常用句式,后面的内容是对“文化挪用” 这个概念的解释;
②句中的破折号是用于表示前后句的逻辑关系(因果),前面的观点句是“果”,后面 的分句内容是“因”。
20. (每点 2 分,共 4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增文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极大地增强了语句的表达气势;
②广文义:从形式到审美再到精神愉悦,句意丰富, 全面表述了还原历史真实所能产生 的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 3 小题, 10 分)
21. (3 分, 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我们文艺工作者可以有怎样的作为?
22. B (3 分) 解析:都是搭配不当;A 项数量短语成分赘余, C 项主语残缺,D 项语序不当。23. (每点 2 分,共 4 分,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①“我”和“我的”都属于第一人称表达方式,在这里起到了拉近与读者距离、便于抒 发情感、使文章更具真实性的效果;
②和句中其他两处第一人称代词共同使用,句式协调,更加突出了这种效果。
四、写作(60 分)
24. (60 分) 按照 2022 年新高考 I 卷作文评分标准评分,建议基准分 43 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志向不能立定, 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即便是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 也 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现在的读书人, 旷废学业, 堕落懒散, 贪玩而荒费时日, 因此百事 无成, 这都是由于(他们) 未能立定志向罢了。所以立志做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了;立志做 贤人就可成为贤人了。志向没有立定, 就好象没有舵的船, 没有衔环的马, 随水漂流, 任意 奔逃,最后又到什么地方为止呢?古人所说:“假使做好事可是父母和他生气,兄弟怨恨他, 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如像这样就不去做好事是可以的;做好事就使父母疼爱他,兄弟喜欢 他, 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 何苦却不做好事不做君子呢?假使做坏事可是父母疼爱他, 兄弟 喜欢他,族人乡亲尊敬信服他,如像这样就做坏事, 是可以的。做坏事就使父母和他生气, 兄弟怨恨也, 族人乡亲轻视厌恶他,何苦却一定要做坏事、做小人呢?”各位同学想到这点, 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立定志向了。
已经立志做一个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 必定是他的志向 还没有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以聪明智能机警敏捷为高尚, 却是以勤奋确实谦 逊有礼为上等之选。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 假若有人本来空虚却装做充实, 本来没有 却装做已有, 掩饰自己的无能, 忌恨他人的长处, 自我炫耀自以为是, 大话骗人的人, 假使 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吗?他固然 可以欺骗人,别人果真就被他欺骗, 有不暗中讥笑他的吗?假如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 以 无才能自居, 坚定意志努力实行, 勤奋求学, 喜好请教;称赞别人的长处, 并且责备自己的 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表内心一致的人, 即使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很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吗?他固然以无能者自 居, 并且不求超过他人之上,他人果真就以为他是无能, 有不尊敬崇尚他的吗?各位同学明 白了这个道理,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
说到过失, 即使是大贤人也不会完全没有, 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 正啊。所以做人没有过失不重要, 可是能够改过最重要。各位同学自己想想, 日常也有缺少 于廉耻忠信的德行吧?也有轻视于孝顺友爱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诈苟且刻薄的习气吧?各 位同学恐怕不至于这样。不幸或者有此情形, 都是他不自知而误犯过错, 平日没有老师朋友 的讲解学习规勤约束的缘故啊。各位同学试着反省,万一有近似这样的行为,也要自我反思,
自行悔改, 然而也不要仅仅凭此自我愧疚, 甚至在改正错误发扬从善方面失掉勇气。只要有 朝一日能改正过去的错误, 即使过去是盗贼流寇, 今后也可以成为君子。如果说我过去已经 是这样了, 现在即使改正错误做好事了, 万一人们不相信我, 且不宽恕我之前的罪过, 反而 让我怀着羞耻之心无颜见人, 进而甘心堕落,一错再错,那么我也绝望了。
材料二
当初, 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 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 “君子居住在 那里, 有什么简陋的呢?”王阳明因罪被贬龙场, 龙场在夷蔡 (今河南南部) 之外, 如今也 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 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多天, 很安乐, 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 人们, 结发于额头, 说话似鸟语, 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 没有高大的房子, 也 没有繁密的礼节, 有着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 法制没有完备, 人们 不受礼法约束, 就都这个样子, 不能认为是落后啊。夷地的人们好骂人, 说粗话,但性情率 真,淳朴。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