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泉州市五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1-27 16:06
参考答案:
1 .C2.B 3.D 4.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②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 5.①实用的态度:《杏帘在望》是以宝玉的身份应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②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富有美感。③生命的态度: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 与实用的态度相反”错误,文中说“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的态度和实用的态度相反。
故选C 。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 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错误。原文为“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可知不是无法改变,是脱离不了。
C.“ 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为“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作者举王维和谢灵运诗歌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还有第四种态度即“生命的态度”,并没有说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
D.“ 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可知“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是必要条件。
故选B 。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
结合原文“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花”和“草”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排除AB。
结合原文“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可知C中作者是审美主体,“梅”“雪”是作者的审美对象,有明显的主客体之别,排除C。
D.“ 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无人即是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如如自在,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
故选D 。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第一段“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第四段“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五段“先说实用的态度”,第六段“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第七段“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可知,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由“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等可知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句意为: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也难怪被元妃大为赞赏,体现了实用的态度,具有实用价值。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中间四句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体现了美感的态度。
“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菱荇、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这是生命的态度。
6 .D7.B 8.①主题更加集中。精卫化鸟的细节突出了精卫娇纵任性、蛮横偏执的个性,给人成长的思考,而“衔石填海”部分表现了精卫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执着精神。
②形象更加鲜明。结尾展现“鲜血一样颜色”,“尖叫着”“急速地飞了出去”等细节,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③增强艺术感染力。从艺术效果上来说,故事定格在精卫化鸟急速飞出的画面,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9.①这篇小说改编自神话,情节超越现实生活,如炎帝和龙王的形象,退海、化鸟等情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展现有艺术真实性。小说细节真实,情节合理;精卫自我膨胀的成长悲剧,也是溺爱、迁就的教育悲剧,悲剧具有必然性。
③现实生活中有精卫这样的年轻人,也存在养成他们的品性弱点的社会土壤。小说对神话故事的“再虚构”隐射了现代社会青年教育成长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解析】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D.“ 从这里可见精卫的义无反顾”错误,这句话表现了精卫不通情理、自以为是、蛮横固执的性格。
故选D 。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B.“ 张扬了本文追求自由的主题”错误,精卫说的“我不是笼中的鸟”表现了她的个性,但这句话不能展现文章的主题。
故选B 。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段作用的能力。
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需要从主旨、人物、读者效果等方面考虑。
由前文和“只见,刚才还在的精卫不见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可知,炎帝劝告精卫不要再去找龙王麻烦,龙王也想化干戈为玉帛,但是精卫“固执远比石头更为坚硬”,结尾段描写精卫尖叫着冲出去,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性格,给人成长的思考,可见小说结尾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人物形象上,前文写“我偏要他退,我偏要他再退!看他能把我怎样!他一定知道,我是炎帝最娇惯最纵容的女儿”“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等可以看出精卫的任性蛮横,结尾段写死后变为精卫鸟的精卫依然如此,突出了她的一心复仇的执拗心理,更增加其悲剧性色彩。
读者效果上,“它一从里面钻出来,就尖叫着从营帐的门帘处急速地飞了出去……”用省略号替代确定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想象精卫鸟将去做什么,结果如何。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小说特色的能力。
题干的关键词是“如何处理虚构和真实的关系”,需要分析小说哪里是虚构,哪里是真实,然后再分析文本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的。
虚构,由小说内容可知,小说改编自《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这一神话传说,小说中炎帝、龙王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小说中“精卫脱下靴子,径直朝海边走去,海风忽然变小,海浪也安静了许多”“奇怪的是,不安的海浪再次变小变得平静,只有海鸥和海燕的叫声尖锐,它们跳着奇怪的舞蹈”“海浪又一次退后,远处,它们汹涌翻滚,几乎要和压低的乌云粘在一起了”“在她的衣服里面,钻出一只鲜血一样颜色的鸟”等情节同样超越了现实生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虚构的特点。
真实,就细节而言,小说记叙描写精卫因为受到炎帝的疼爱而娇纵任性、蛮横偏执,以至于想要让海浪后退,固执复仇,这些情节和细节与现实生活中的溺爱教育相吻合,体现了情节和主旨的真实。
结合生活分析,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无法无天,刁蛮固执。由此可见小说来源于真是的现实生活,又通过虚构的情节、故事、人物等映射现实生活,指出现实社会存在的教育成长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0 .A11.C 12.B 13.(1)赵国曾以河间十二县贿赂秦国,国土被削减,兵力被削弱,最终不能消除秦国的祸患。
(2 )赵王若能以武安君李牧为将,赵国一年以后灭亡;如果妄杀武安君李牧,赵国则不出半年就会灭亡。14.①秦得到土地,欲望得到一时的满足,便会退兵。②其他诸侯国必然十分恐慌,从而出兵救赵。
【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赵王大臣中有一个叫韩仓的,凭借曲意逢迎符合赵王心意,他们的关系很亲密。这个人嫉恨贤才妒忌功臣。如今赵国处境危急,赵王必定听从他的话,武安君必死无疑。
“以曲合于赵王”中“于赵王”是句子的状语,这是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以曲于赵王合”,所以中间不可断,排除BD。
“其言”作为一个整体,作“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故选A 。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
C.“ 而悉教以国事”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悉”前后者意思相同,意思为全、都。句意:而对于国事能够对我不吝赐教/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
故选C 。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
B.“ 司空马曾担任秦国的相国”说法错误,从原文“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可知司空马“做过尚书一类的事情”。
故选B 。
13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 )“赂”,贿赂;“赵赂以河间十二县”,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赵以河间十二县赂”;“地削兵弱”,被动句;“卒”,最终。
(2 )“将”,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将;“期年”,满一年;“若”,如果。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
司空马想实行赂秦之策的原因,在他劝说司空马所说的话中。因此,对原因的分析,可以从“臣请大王约从”的结论前筛选分析。
“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是对秦国的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大王赂秦以半数国土,秦国兵不血刃便获此厚利,必大喜过望。秦一来担心赵兵作鱼死网破之争,二来深恐诸侯率兵来救,秦王必定迫不急待收受献地。秦得到土地,欲望得到一时的满足,便会退兵回国暂作休整,赵国虽然仅剩半壁河山,还足以自存,由此可归纳出:秦得到土地,欲望得到一时的满足,便会退兵。
“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是对其他诸侯国的分析,意思是秦国收到贿赂日益骄横,山东诸侯必然十分恐慌;假如赵国灭亡就会危及他们自已,他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从而出兵救赵。在形势的推动下,合纵阵线顷刻间就能形成,由此可归纳出:其他诸侯国必然十分恐慌,从而出兵救赵。
参考译文:
司空马逃往赵国,赵王让他代理相国。秦国于是出兵进攻赵国。司空马劝赵王说:“文信侯担任秦相时,臣是他的下属,做过尚书一类的事情,因此熟悉秦国的情况。如今大王让臣做代理小官,我也要了解赵国的情况,臣愿为大王假设秦、赵两国战事的比较,来亲自看看谁的胜算大。大王您看,赵与秦哪一个国家更强大?”赵王答道:“赵国当然没秦国强大。”司空马又问:“以人口而言,哪一国更多?”答道:“比不上秦国。”于是司空马说:“既然大王您的赵国诸事都不如秦国,那么面临的就只有灭亡了。”赵王恳求说:“希望先生不要嫌弃赵国,而能对于寡人的国事不吝赐教,寡人愿意听从先生的谋划。”司空马献策说:“假如大王赂秦以半数国土,秦国兵不血刃而得到赵国的半壁江山,秦国必大喜过望。秦在内担心赵兵作鱼死网破之争,在外深恐诸侯率兵来救,秦王必定退兵。秦王收受献地而退兵。赵国虽然仅剩半壁河山,还足以自存。秦国收到贿赂日益骄横,山东诸侯必然十分恐慌;假如赵国灭亡就会危及他们自已,他们一定会惊恐不安,从而出兵救赵。在形势的推动下,合纵阵线就能形成。臣请求为大王约合各路诸侯。如果合纵联盟成功,那么,大王名义上虽然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组成了崤山以东诸侯各国共同抗秦的合纵联盟,秦国也就不难被灭亡了。” 赵王说:“前些时候,秦国出兵进攻赵国,我们割让了河间十二县,虽然土地减少了,兵力削弱了,可终究还是免不了遭到秦国的战祸。现在又要割让半个赵国去增强秦国,我实在无力自保,眼看就要灭亡了。希望您重新考虑。”司空马说:“我年轻的时候,在秦国做过办理文书的小吏,年长以后任过小官,可从来也没有率兵打过仗,我请求带领赵国的全军去抗击秦国。”赵王不任命司空马为将。司空马说:“我奉献计谋,大王却不采纳,这样,我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为大王效劳的了,请求大王允许我离开赵国。”
于是司空马离开赵国后,经过平原津,平原津守令郭遗来慰劳他,问他:“秦国出兵进攻赵国,贵客从赵国来,赵国的情况怎么样呢?”司空马说到他给赵王献计,赵王却不采纳,赵国必然灭亡的看法。平原守令问:“根据贵客的预料,赵国何时会灭亡呢?”司空马说:“如果赵国以武安君李牧为将,一年就会灭亡;如果杀了武安君,不过半年就会灭亡。赵国大臣中有一个叫韩仓的,他善于阿谀奉承,迎合赵王,赵王和他关系很亲密。这个人嫉恨贤能,妒忌功臣。现在赵国正处于危急之时,赵王必然会听从韩仓的话,武安君必死无疑。”
韩仓果真诽谤武安君,赵王也另派人代替武安君。武安君被调回后,赵王让韩仓去责备武安君,韩仓说:“将军打了胜仗,大王给你敬酒。将军给大王祝酒时,却暗藏匕首,依法当判死罪。”武安君便向北拜了两拜,感激“赐死”之恩。武安君死后才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15 .C16.①想象:词人通过想象,描述自己到达天界,周游上下,创造出神奇瑰丽的神仙世界。②夸张:词人将“青霓”“明月”视为手中可持之物,泉涌万斛,石高千丈,意境奇绝,气势恢宏。③与天帝神仙交游对话(拟人亦可):词人见到天帝,受到天帝的热情款待,天帝还高兴地说:“我要将苍壁赐给你!”
【解析】15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词的意象,分析诗词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反衬出辛弃疾对天界美好生活的留恋”说法有误。辛弃疾借马和仆人因思念家乡而悲伤来表达自己深情地眷恋着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是正衬。
故选C 。
16 .本题考查赏析诗词创作手法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是浪漫主义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并理解全词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的使用,用词(倾向于华丽)等角度入手,分析是怎样体现浪漫主义色彩的;最后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本词大意是:左手拿住青霓,右手挟住明月,我让雷神丰隆在前面做向导,叫开天宫之门。我周游太空,径直走入天之最高处。游历了神奇迷离的仙山悬圃,观赏了水源滔滔的涌泉和直立千丈的仙石。天帝用钧天广乐并设瑶池宴来款待我。天帝请我饮酒,并赐苍壁一块。苍壁重叠高耸,正在瓢泉丘壑山水之间。我的马不肯前行,驾车人因思家而悲伤,从天上返回人间我觉得恍惚惆怅。(1 )从整体上看,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五彩缤纷的联想和光怪陆离的幻觉。词人通过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形象和理想的神仙世界。他在那里得到无限广阔的自由天地,受到礼遇和赏赐。上阕写登天与周游。词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乘着神马飞入太空。作者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描绘进入天宫的情景。“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描写遨游天宇的情景。词人在天国里上下周游,直到太虚之境,在那里饱览了天上的奇景珍物,游历了神奇迷离的仙山悬圃,观赏了水源滔滔的涌泉和直立千丈的仙石。下阕写受赐与怀乡。“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这四句写天帝对词人的恩赐。这里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的典故。辛弃疾把这个典故借用过来,描写自己想象中受天帝款待、赏赐的情景。(2)“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作者运用夸张手法,起句便很有气势,把读者带入了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的神奇壮丽景象之中。(3)“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写天帝以隆重的仪式迎接他,在瑶池设下宴席,众多乐工奏起仙乐,天帝亲自斟酒,还高兴地说:“我要将苍壁赐予你。”这是至高无上的恩遇。与天帝神仙交游对话,运用拟人手法,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结合以上分析分点作答即可。
17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滑”“磴”“鳝”“躁”。
18 .①徒有虚名②气势恢宏③气吞山河19.合肥战役的几个回合中,他不但留下了“孙十万”的“美誉”,面对年少的魏明帝,还留下临阵退缩的“佳话”。20.①“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孙权”,喻体“鹌鹑”。②鹌鹑胆小、懦弱,说人像鹌鹑即是说人无胆识,遇到事情临阵退缩,这里比喻孙权面临曹魏政权大敌压境时,畏首畏尾的状态。③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说明号称打虎英雄的孙权在大敌压境时是很惊慌的。
【解析】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孙权是“组团”打虎,因此免不了有人说他打虎光有名号,没有实际作用,可填“徒有虚名”。徒有虚名:空有名声,名与实不相符合。
第二空,苏轼用“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描写孙权“打虎”,写得阵势很大,可填“气势恢宏”。气势恢宏:意思是气势磅礴,场面大气。
第三空,结合“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姿态需要多低摆多低”可知,孙权不是一个有气魄的偶像形象,可填“气吞山河”。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表意不明,语序不当,“几个合肥战役的回合中”中“几个”是修饰“合肥”还是“回合”不清楚,应将“几个”放到“回合”前面去;
语序不当,两个句子的主语都是“他”,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到“他”后面。
搭配不当,“孙十万”应对应“美誉”,“临阵退缩”应对应“佳话”。
20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蜷缩得鹌鹑一样”,运用比喻手法,把孙权比作“鹌鹑”;
鹌鹑胆子小,易受惊;野生鹌鹑胆小怕事,一般早晚出来觅食,白天躲在草丛中,一有响动,会迅速逃离。笼养鹌鹑受惊会乱飞乱撞。此句把孙权比作鹌鹑,是说孙权没有胆识,遇到事情逃避退缩;结合“曹魏面前他畏首畏尾”和“蜷缩”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地写出孙权面临曹魏政权大敌压境时,畏首畏尾的状态。
再结合“‘孙郎射虎’,乍听上去‘气吞万里如虎’,真正的孙权绝非如此”可知,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说明号称打虎英雄的孙权在大敌压境时是很惊慌的。
21 .D22.①它的制作较为精良②此纸才被诗人知晓③澄心堂纸制作精细
【解析】2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原句中“经济”的含义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A. 动词,治理。
B. 含义用较少的花费获得较大的成果;效益高。
C. 指生活费用。
D. 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
故选D 。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此空与上文应构成转折,上文“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区制造的麻纸多不精良,书法亦不工。传世的南方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纸亦不精细”可知其它纸张制作不精良,由此可填:它的制作较为精良。
第二空,“南唐灭亡后,储藏在宫中的这些纸无人知晓,竟长达半个世纪”可知澄心堂纸无人知晓,后文“史学家刘敞从南唐宫中得到一百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两张,于是他们之间专为此纸互相吟诗唱和”,可知自北宋以后为文人所知,据此可填写:此纸才被诗人知晓。
第三空,本空是总括,后文是对其的解释,横线后“澄心堂纸是以楮皮为料,用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是在说制作澄心堂纸过程的精细,据此可以填写澄心堂纸制作精细。
23 .例文:
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这是个问题。然而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共存的。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何谓“有意思”?就是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时候我们需要敢于做自己,活出自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过得有趣有意思,是值得一生研究的课题。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被赋予了过量的“意义”。看动画片被认为幼稚、浪费时间;读名著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乐器是为了考级;学英语是为了读研、出国;上各种补习班是为了提高成绩考上理想大学,读好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挣大钱……我们被“有意义”的生活一路裹挟,从幼儿园,不,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终止,被功利的“有意义”胁迫不停地奔波。到了生命终止那一天,回想这一生,除了忙碌,还剩下什么?
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坚持跑步,他在书中写道:“跑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根支柱。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在我诸多习惯里,跑步是最有益的一个。”是啊,跑步,除去健康的功利意义外,还可以让人“快乐”,这不就是“有意思”吗?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为了得到什么,只是喜欢,这才叫生活。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追寻自己的梦想,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有意思”。
有意思是浅表感受,有意义是深度幸福。
何谓“有意义”?就是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人生是需要不断思考大问题的,诸如自我存在的意义,对他人、社会的意义。纵使找不到终极答案,也能在反思中洗涤灵魂的尘垢。人,不只是属于自己,他还属于这个社会,那么你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们,能够甘于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靠的不是“有意思”,而是“有意义”;黄旭华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不能为父母尽孝,不能担起丈夫、父亲的职责,不是因为这份工作多么“有意思”,而是因为它“有意义”;塞罕坝几代人坚持植树造林,在远离繁华城市的地方扎根,也不是因为这件事“有意思”,而是因为“有意义”……“有意思”或许让你尝到浅表的快乐,“有意义”才能让你不怕艰苦,甚至不惧牺牲,体会到人生深度的幸福。
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非黑即白、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和谐并存的。一辈子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才是完整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的目标,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生活,而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关注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也不能只盯着目标而忽视了人生的乐趣,“有意义”之外还应适当追求“有意思”。
每个人的生活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哪一种生活,只要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进而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作出自己的小小贡献,并从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就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有“有意思”“有意义”两个关键词。“意思”一词,是有“情趣、趣味”的含义;“意义”一词,是有“价值、作用”的含义。本题包含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称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对于关系型的题目,审题的任务就是审出其中的两元关系。其中题干中“它们真的是非黑即白、互相排斥的吗?”一句给了我们思考提示。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关系:(1 )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思,需要有意义,或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义,需要有意思。(选择关系)(2)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并列关系)(3)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递进关系)(4)无论我们的生活有无意思,但一定要有意义。(条件关系)然后根据作文体现“正能量”的原则,选择其中合情合理的关系立意。
比如可以将文章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活不能仅仅关注“有意义”,还应该关注“有意思”;第二层,生活不能仅仅停留在“有意思”,更要注重“以意义”;第三层,让生活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立意:
1.“ 有意义”之外还应“有意思”。
2. 生活的本质还应是“有意义”。
3.“ 有意思”与“有意义”相辅相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