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3-01-27 15:52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其士大夫贵经术而重氏族,其民尊吏而畏法,其农夫合耦以相助,盖有三代、汉、唐之遗风,而他郡之所莫及也。始朝廷以声律取士,而天圣以前,学者犹袭五代之弊,独吾州之士,通经学古,以西汉文词为宗师。至于郡县胥史,皆挟经载笔,应对进退,有足观者。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象事之,而其贤者,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至四五十年不忘。家藏律令,往往通念而不以为非,虽薄刑小罪,终身有不敢犯者。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择其徒为众所畏信者二人,一人掌鼓,一人掌漏,进退作止,惟二人之听。鼓之而不至,至而不力,皆有罚。量田计功,终事而会之,田多而丁少,则出钱以偿众。七月既望,谷艾而草衰,则仆鼓决漏,取罚金与偿众之钱,买羊豕酒醴,以祀田祖,作乐饮食,醉饱而去,岁以为常。其风俗盖如此。
今太守黎侯希声,轼先君子之友人也。简而文,刚而仁,明而不苛,众以为易事。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既留三年,民益信,遂以无事。因守居之北墉而增筑之,作远景楼,日与宾客僚吏游处其上。轼方为徐州,吾州之人以书相往来,未尝不道黎侯之善,而求文以为记。
嗟夫,轼之去乡久矣。所谓远景楼者,虽想见其处,而不能道其详矣。然州人之所以乐斯楼之成而欲记焉者,岂非上有易事之长,而下有易治之俗也哉!今吾州近古之俗,独能累世而不迁,盖耆老昔人岂弟之泽,而贤守令抚循教诲不倦之力也,可不录乎!若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轼将归老于故丘,布衣幅巾,从邦君于其上,酒酣乐作,援笔而赋之,以颂黎侯之遗爱,尚未晚也。
(节选自《苏轼文集·眉州远景楼记》)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B .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C .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D .岁二月/农事始作/四月初/吉谷稚而草壮/耘者毕出/数十百人为曹/立表下漏/鸣鼓以致众/
10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在材料中的含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学者犹袭五代之弊B .则记录其行事以为口实
C .其风俗盖如此D .而求文以为记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声律,诗文的声韵格律和字数,文中指科举考试的一项内容。
B .漏,即漏壶,古代计时工具,以滴水或漏沙的刻度标志计时。
C .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此处是苏轼对其父苏洵的尊称。
D .耆老,多指德高望重的老人,古称六十岁为耆,七十岁为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圣以前,许多地方的学者仍旧因袭五代以来的陋习,只有眉州士子通晓经书学习古文,把西汉文章视为典范,这体现着眉州的近古风俗。
B .每年到了稻谷成熟而杂草衰败的时候,眉州的农人们会用劳作时收缴的罚金和补偿众人的钱买来猪羊酒醴祭祀田祖,也供大家酣饮饱食。
C .眉州知州黎希声为人简易而有文雅之气,刚直而仁爱,明察而不苛刻,当地百姓十分信赖他,有人还写信让苏轼为黎侯增建的远景楼作记。
D .眉州百姓对远景楼的建成感到欣喜,写信请托苏轼为楼写记,不是为了赞美眉州容易相处的太守黎侯,而是为了赞美当地容易治理的风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民事太守县令,如古君臣,既去,辄画象事之。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满将代,不忍其去,相率而留之,上不夺其请。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注
韩淲
坐上有举昔人《贺新郎》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万事佯休去。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泪暗洒、神州沉处。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但目尽、东南风土。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割舍了,对君举。
【注】绍兴八年(1138 ),宋金议和已成定局,主战派李纲仍上书反对,张元干乃赋《贺新郎》“曳杖危楼去”一词寄之,以示支持。五十余年后,休官退居上饶的韩淲于酒席上因有人举其词,感其壮,遂步其原韵,挥笔写成此词。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笔感慨深沉,佯作抛却万事,与收笔“割舍了”遥相呼应,含蓄地展现出词人“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爱国情怀。
B .“灵山起雾,玉溪流渚”两句,描写了归隐环境之清幽,暗含了词人内心情感的怅惘、愁恨,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C .“金鼓”指“鸣金击鼓”,词中借代收复中原的北伐,“郁郁”抒发了爱国志士一心北伐却不为朝廷所用的压抑愤懑。
D .下阕写秀美的吴蜀两地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国家形势一言难尽,直抒词人对沦陷国土的怀念,以及恢复河山的宏图壮志。
16 .本词用典寄意,请结合全词,选择两处加以赏析。
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琵琶女娴熟的指法,表现了她技艺的高超。
(2 )《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表现了箫声的作用和力量。
(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民众对异族统治已经麻木的现象。
(4 )《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面对江水,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都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也仍然是他们① 的图景。然而,现实却是另一种场景。有的村子年久失修,破败消亡;有的村民一无所知,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冯骥才曾感叹:“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的确,从《汉书》中“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形成,到《金翼》里“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② 的使命,也塑造了人与人之间“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到今天,③ 的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固然需要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但同样也离不开历史文脉吸纳地气。因而,对村落留此存照,就成了回答“从哪里来”的标准答案,也成为标注“向何处去”的最佳注脚。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C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人多隐士,已是学界共持之论。由于社会矛盾凸显【a】战争频仍,士人的观念受此冲击,隐逸之风在此期更盛。其突出的代表是以杨维桢为代表的铁门文人群体、以黄公望为代表的画家群体和以高启等人为代表的吴中诗人群体。作为 ① ,无疑成了元末文人共同尊奉的精神偶像。贡奎诗云:“我爱陶渊明,梦幻视今古【b】他们不仅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和崇高人格中培养起文人的独立价值以及寻找其心灵与行迹的精神支撑,② ,进而培育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诗学内容。
他们细致地体悟陶诗中的“自然”。其中,杨维桢认为谢灵运对“自然”的欣赏与观察重在“游”,所到之处并不深入体会自然真意,只得山水之“形”【c】而陶渊明则在静处深入体察“自然”之“神”,享受的则是景物本身所带来的趣味。也因此杨维桢为学陶者指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途径【d】③ ,再以自己的志趣发言为诗。
20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在原文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名著阅读
22 .下列各项中,有关血缘社会和地缘社会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血缘社会是契约社会,地缘社会是身份社会。
B .血缘社会由理性支配人们的活动,地缘社会由感情支配人们的活动。
C .血缘社会以贸易方式清算,地缘社会以馈赠方式清算。
D .血缘社会的人们大都相互依赖,地缘社会的人们大都冲突竞争。
八、小阅读-课内
23 .下列对著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治和法治之别,不仅体现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也体现在维持社会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上。
B .儒家所注重的“孝”道,其实是维持社会安定的手段,孝的解释是“无违”,那就是承认同意权力。
C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
D .当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无法满足人们的欲望时,人们必然会怀疑传统的正确性而暗地里违背传统;长老权力又会为传统加以新的注释以适应社会变动,这种表面无违的结果必然是名实的分离。
九、材料作文
24 .按要求作文。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作中常见的主题。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蕴含着解万民于倒悬的豪情壮志,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表达了忧国忧民的苦痛,韩淲《贺新郎》中“泪暗洒、神州沉处”饱含对山河沦丧的无限悲叹。
请在上述三首诗词中任选一首,从思想感情、形象、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等任一角度,完成一篇文学短评。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5 .按要求作文。
故都的秋让郁达夫魂牵梦萦,清华园的荷塘月色让朱自清暂获宁静,赤壁水月让苏轼精神突围……自然山水总是能给身心以疗愈,予精神以慰藉。
生活中是否有一方山水、一处风景走进了你的生命,启迪了你的心灵?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散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