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苏州中学等四校2023届12月阶段调研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12-25 15:03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①阎典史者,名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怖急,男女奔窜。
②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假一竿,值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巡抚状闻,以钦依都司掌徼巡县尉,得张黄盖,拥纛,前驱清道而后行。非故事,邑人以为荣。
③当是时,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豫王大军渡江,金陵降,君臣出走。守士吏或降或走,或闭门旅拒,攻之辄拔;速者功在漏刻,迟不过旬日。自京口以南,一月间下名城大县以百数。而江阴以弹丸下邑,死守八十余日而后下,盖应元之谋居多。
④先是,贝勒统军略地苏、松者,既连破大郡,济师来攻。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涕泗交颐。应元骂曰:“败军之将,被禽不速死,奚喋喋为!”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城俄陷,大军从烟焰雾雨中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再夺门,门闭不得出。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而刘良佐令军中,必欲生致应元,遂被缚。良佐箕踞乾明佛殿,见应元至,跃起持之哭。应元笑曰:“何哭?事至此,有一死耳。”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日暮,拥至栖霞禅院。院僧夜闻大呼“速斫我!”不绝口。俄而寂然。应元死。
⑤凡攻守八十一日,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尸骸枕藉街巷皆满然竟无一人降者
(清·邵长蘅《周典史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尸骸枕藉/街巷皆满/然竟无一人降者/
B.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尸骸枕藉/街巷皆满然/竟无一人降者/
C.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尸骸枕藉/街巷皆满然/竟无一人降者/
D.凡损卒七万五千有奇/城中死者/无虑五六万/尸骸枕藉/街巷皆满/然竟无一人降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官职变动,文中指升官。能表示官员调动的词还有转、徙、移、调、出、入、辟等。
B.钦:对帝王的命令或其所做的事冠以“钦”字,以示尊崇。诏、敕、制等都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发布的命令。
C.元:帝王的年号,与天干地支一样。帝王年号也可以用来纪年,如文中的“崇祯”。
D.漏:带孔的壶,是古代的计时器具,经常与别的词连用表示时间,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江盗来袭时,阎应元虽为卑微典史,但挺身而出,号召百姓抗击,又在兵器匮乏之时想出了应对之策,最终众人齐心赶跑了盗贼。
B.南明守将有的投降清军,有的弃城逃跑,就算关闭城门聚众抵抗,也都功亏一篑,快的当天即被攻破,坚持最久的城邑也不会超过十五天。
C.清军劝降,阎应元誓死不从;城破之时,他还在街巷中带兵作战;因不愿被擒,他投湖自尽,湖浅未死,后来被抓,不屈而死。
D. 阎应元是一个忠贞不二、坚守节义的人,这从他叱骂降将,不跪敌首、临死坦然等行为中可见,和双手反绑、跪于城下的劝降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丞簿怖急,男女奔窜。(5分)
(2)而刘良佐令军中,必欲生致应元,遂被缚。(3分)
14.选文第②节怎样塑造阎应元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形象?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兵后寓吴①
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怒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夫。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鸭、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②在,同邻翁,要写牛经③否,翁不应,但摇手。
【注】①兵后寓吴:1276年元军占领苏州、常州和临安后,词人离开家乡宜兴,流寓苏州一带。②枵(xiāo)囊:无钱的空口袋。毛锥:毛笔。③牛经:关于养牧牛的书。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宽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描绘温馨幸福的生活场景,后文描写艰辛困窘的漂泊生活,一虚一实,表达了作者的悲痛之情。
B.“万叠”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戍角悲鸣不已,与姜晏(扬州慢)中“清角吹寒”句意境相似。
C.羡慕寒鸦有巢可归,反衬作者居无定所的境遇,与秦观的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用法如出一辙。
D.看“如旧”江山,叹“浮云”“苍狗”,其中蕴含的情感深沉悲苦,交织着作者乱世之伤与流离之叹。
16.有评价认为蒋捷这首词“以小说家的笔调”表现了当时动荡的时局。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晋代成公绥在《<乌赋>序》中称赞乌鸦能“反哺识养”,《陈情表》中“_▲_,_▲_”两句使用该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尽孝之心。
(2)《登高》中,与“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样,意境宏阔悠远的写景名句是“_▲_,_▲_”。
(3)“鹿”因其恬淡、惬意且安静的生活习性而受古人青睐,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北大何幸!沙滩红楼何幸!迎来了李大钊。李大钊,河北乐亭人,早年留学日本,于一九一六年回国,因主编《晨钟报》而 ▲ 。稍后又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日刊,深得章氏的激赏。章士钊、蔡元培、陈独秀,这都是一条道上的志士,彼此相知有素, ▲ 。蔡元培主事北大不久,就聘请章士钊为图书馆主任。章士钊在这个任上没有待多少天便辞职,转而向蔡元培推荐李大钊。如此这般,李大钊就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到北大上任了。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是北大,也是全国第一个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以北大图书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为阵地,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渴骥奔泉般的热血青年。在这里,北大这个舞台是弥足珍贵的,那是“黑暗中之灯塔” (李大钊语)。或者说,那里面已经积聚并仍在积聚更多的热力,只待一声引爆便燃起烛天的火光。还是那位章士钊先生,他的观察十分到位:“守常一入北大,比于临淮治军,旌旗变色,自后凡全国趋向民主之 ▲ ,从五四说起,几无不唯守常之马首是瞻。”那学府,还是书声琅琅的学府;那气韵,却已是雷霆万钧的气韵。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声名鹊起 相辅相成 所作所为
B.声名煊赫 相得益彰 所作所为
C.声名鹊起 相得益彰 一举一动
D.声名煊赫 相辅相成 一举一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北大何幸!沙滩红楼何幸!迎来了李大钊。
B.稍后又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日刊,深得章氏的激赏。
C.在这里,北大这个舞台是弥足珍贵的,那是“黑暗中之灯塔”(李大钊语)。
D.那学府,还是书声琅琅的学府;那气韵,却已是雷霆万钧的气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从中医角度讲,①_。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以让自已略感凉而不寒为宜,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忽冷忽热而生病。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②,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_③_。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老人、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秋冻”。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请依据上文第二小节内容,概括“秋冻”应注意的事项。(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创始人荀慧生曾说:“熟戏要当生戏演。”这句话揭示了表演艺术中熟与生的辩证关系,饱含老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智慧。其实,表演艺术如此,学习、生活等也是如此。
以上这段话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