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亡国非无智士也,非无贤者也,其主无由接①故也。无由接之患,自以为智,智必不接。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三月不葬。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 (选自《吕氏春秋·知接》,有删改) 【注】①接:达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 B.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 C.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 D.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以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管仲虽然尊称易牙为“子”,但认为他烹煮儿子以满足桓公,过于残忍。 B.垣多指矮墙,“有一妇人逾垣入”指妇女爬过矮墙,《氓》中“乘彼垝垣”的“垣”也可解为“矮墙”。 C.文中的“归”指回家,而《红楼梦》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的“归”特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D.“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把社内人姓名写在簿册上。文中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和土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牙烹子、竖刁自宫、卫启方父死不归,在管仲看来,其行为虽一时迎合了桓公,但都不合人情,他们不可能真正忠于桓公。 B.管仲引用谚语说,居家者不必装载外出时使用的东西,远行者无需储藏居家时的物品,自己将死没有什么可以再告诉桓公。 C.管仲认为生死疾病都是自身原因导致的,桓公过于倚重常之巫,必有后患。四年后,常之巫看到桓公将死,果然犯上作乱。 D.管仲死后,桓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但是过了三年,桓公改变了主意,最终招致祸患,临死之时,幡然醒悟,但是为时已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4分) (2)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4分) 14.请简要概括桓公不得善终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 念奴娇 【宋】张辑 嫩凉生晓,怪得今朝湖上,秋风无迹。古寺桂香山色外,肠断幽丛金碧。骤雨俄来,苍烟不见,苔径孤吟屐。系船高柳,晚蝉嘶破愁寂。 且约携酒高歌,与鸥相好,分坐渔矶石。算只藕花知我意,犹把红芳留客。楼阁空濛,管弦清润,一水盈盈隔。不如休去,月悬良夜千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晨微寒,湖面平静无风,远处古寺藏在桂香浓郁的树丛中,殿宇金碧,雨后诗人穿着木屐行吟于铺满苔藓的小径。 B.上阙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有远景,有近景,也有时间的流逝。写景时多感官描写,有视觉、听觉、嗅觉等。 C.下阙多用拟人手法写游湖之事,鸥鸟与我分坐石上,藕花知我心意,湖水脉脉含情,音乐清润婉转,都真心留我。 D.全词描绘了诗人从微凉拂晓到月夜的游览景象,他赏湖光山色,听晚蝉嘶鸣,携酒高歌,留情花鸟,听歌赏月。 16.下阙“与鸥相好”体现的是孤寂之情还是愉悦之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将进酒》中这两句用圣贤与饮者作对比,抒发了万古寂寞之愁。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 , ”两句对当时文人士大夫崇尚虚无的清谈进行了否定。 (3)《念奴娇·过洞庭》中“ , ”两句写作者从回忆转到现实,虽有几分落寞但气概未减,内心从未动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 寒门学子 ” 被自身拥有优势资源的 “ 高位者 ” 嘲笑称为 “ 小镇做题家 ” ,那些 ① 的声音,并没有领会 “ 知识改变命运 ” 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对于出身普通和家境贫寒的学子而言,通过读书来改变自身命 运 ② 。纵观古今仁人志士,无数勤恳上进的读书人靠自身的努力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战国时期头悬梁锥刺股的纵横家苏秦,西汉凿壁偷光的经学家匡衡,牛角挂书的李密,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 …… 他们虽出身贫苦,但都通过自身努力追逐理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 ③ 的一笔。 不仅如此,脱贫攻坚计划也把 “ 教育脱贫 ” 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斩断 “ 穷根 ” ,通过 “ 教育脱贫 ”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让人增长才干,掌握知识,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实现了贫困家庭 的命运 。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争做奋斗者、进取者、实干者,拒绝成为旁观者、懈怠者、等靠者。 “ 小镇做题家 ” 是千千万万为了自身理想而不懈奋斗的普通人的缩影,奋斗者值得被尊崇,不应被嘲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很强的鼓舞激励作用,请简要赏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 乡土社会的秩序是靠 “ 礼 ” 来维持的 ,只要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礼治社会便不需法律来维持秩序,无讼是乡土社会的特色。费孝通特别指出,中国正处在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要使现代司法制度得以彻底推行,必须 “ 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先有一番改革 ” 。他还进一步剖析了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 ① ,即社会冲突中发生的横暴权力,社会合作中发生的同意权力,社会继替中发生的长老权力和社会急剧变迁中发生的时势权力。 费孝通在分析乡土社会 秩序的维持和结构的稳定的同时, ② 。他认为从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名与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重要区别之一还在于前者的人们是靠欲望行事,虽然这些欲望由于文化的陶冶而恰好符合人类的生存条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是根据经验, ③ ,运用知识去计划社会生活。费孝通认为 “ 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 。 21.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B.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今天,要制伏“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击壤歌》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老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 古人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你有何启发 ? 学校团委准备以 “ 美好生 活 ” 为话题开展一次征文活动。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与体验,写一篇征文。 【注意】 ① 角度自选,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 不得少于 800 字。 ④ 不得抄袭、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