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解析】依据文意,因果关系不成立。“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只是原因之一,而且结论表述也过于绝对。 2.B【解析】“新的研究历史形式”表述不合文意。原文有“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的表述。 3.D【解析】D项最能体现历史多元性的特点,口述历史同样需要多角度去看待,才能提高历史真相的可信度。其他选项所讲历史的特点,均与口述历史的可信度问题关系不大。 4.①填补了历史空白,丰富了治史的方法。②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每点2分)【解析】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从研究历史的方法和对中华民族精神传播的角度去整合相关信息即可。 5.①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断扩大知识储备,尽量多了解与历史事件真相相关的信息。②口述历史过程:努力克服有选择性地回忆,更不会故意忽略关键的细节,力争做到客观全面。(每点2分)【解析】题目考查的实质是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提取出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因素的有效信息,然后从正面阐释即可。 6.C【解析】“表现其对过往政治生涯的眷恋”错误。屈原整理装束是要以有尊严的形式赴死,意在昭告世人、警示统治者。 7.D【解析】“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错误。屈原只是在无力挽救国运的情况下,无奈做出投江的选择,并非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8.①第一次面向西北,想象秦兵入侵下的楚国,战火不断,生灵涂炭,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为无力挽救国家的命运而感到痛心不已。②第二次面向西北,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对国都与故土,既有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更有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每点3分)【解析】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透过屈原的想象之景和他的动作行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屈原的身份地位以及他的理想抱负去思考。 9.①从“渔翁”“老渔父”的角度看,他们的问询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状况和百姓的前途命运,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②从屈原的角度看,面对“渔翁”“老渔父”的问询,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每点3分)【解析】首先要比较出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然后针对两种表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其作用和效果的侧重点。 10.A【解析】特别注意“故”的含义,“燕太子”不能断开。 11.C【解析】“开具证明”中的“具”有陈述、写出之意,与“具币”中的“具”含义不同。 12.B【解析】“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其中“冒死”文中没有依据。 13.(1)到燕国去必须在赵国取道,能抓到我的赵国人,就授予他方圆百里土地的奖赏。 (“径”,取道,1分;“赵人得唐者”,定语后置,1分;“百里”,方圆百里,1分。语意通畅,1分) (2)应侯在秦国掌权的时候,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 (“用”,掌权,执政,1分;“孰与”,与…相比,哪个…?1分;“专”,意译为权势大,1分。语意通畅,1分) 14.①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②有较强的论辩才能。③能抓住对方的弱点,洞悉各种利害关系。(每点1分)【解析】要抓住甘罗毛遂自荐去劝说张唐和赵王的言行,以及在游说中的表现,以此作为概括原因的依据。 【参考译文】 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经过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国成为人质。文信侯又请秦人张唐到燕国作相国,想联合燕国攻伐赵国,来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须在赵国取道,能抓到我的赵国人,就授予他方圆百里土地的奖赏。”文信侯很不高兴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这般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做了几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为质。(一切就绪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为相,他竟推辞不去。”甘罗说:“我有办法让他去。”文信侯厉声斥道:“我亲自出马他尚且不肯前往,你又怎么能让他前往呢?”甘罗辩解说:“古时项橐七岁时就当孔子的老师,我今年已十二岁了!君侯让我去试一试,为何不由分说便呵斥我呢!” 于是甘罗拜见张唐,问他:“您认为您的功勋比武安君如何?”张唐说:“武安君战功赫赫,不可胜数;攻城略地,不可胜数。我张唐的功勋不如武安君。”甘罗问“您果真自知功劳不及武安君吗?”张唐答道:“我确实知道。”甘罗又问:“应侯在秦国掌权的时候,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哪一个权势更大?”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权势大。”甘罗问:“您果真知道应侯不如文信侯吗?”张唐说:“我确实知道。”甘罗说:“当年应侯想攻打赵国,可武安君阻拦他,结果应侯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武安君。现在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您却不肯前往,我不知道您身死何地啊!”张唐沉吟道:“那我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他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起程。甘罗又去跟文信侯说:“请君侯替我备五辆车子,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于是甘罗去见赵王,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罗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入秦为质的事吗?”赵王说“我听说了。”甘罗又问道:“大王听说张唐将到燕国为相的事了吗?”赵王说:“我听说了。”甘罗分析道:“燕太子丹到秦国,燕国就不敢背叛秦。张唐在燕为相,秦国也不会欺辱燕国。秦、燕相亲,就是为了伐赵,赵国就危险了。秦、燕不相互欺侮的原因,别无他故,只是为了攻伐赵国,扩张河间地盘而已。现在大丢若能送铃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间之地,就能使秦国遣还太子丹,并且联令强大的赵国一道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当即割让五座城邑来拓展河间之地,秦国也让太子丹归燕。赵国攻打燕国,得上谷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的土地。 15.C【解析】“舟中的人”理解错误。“天际目归舟”,意思是诗人远望一叶扁舟,用此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 16.①怀人之愁。上片通过不知“当日袜尘何处去”以及面对烟波流泪等内容,写出主人公对故人的怀念。②家国之恨。全词最后一句写宋玉的“悲”和庾信的“愁”,包含了怀念故国、力图早日恢复故国山河的复杂情感。(每点3分)【解析】题目涉及到了作品主题的深层挖掘,这要充分考虑注释的相关信息,除了要分析抒发个人生活方面的情感之外,还要将其忧心国事的情怀考虑进去。 17.(1)以手阖门,持一象笏至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示例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示例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示例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每空1分)【解析】注意“阖”“笏”“衿”等字的书写,第(3)题属于开放性的默写,符合题意即可。 18.①不耻下问②身先士卒③重振旗鼓(每词1分)》【解析】填写成语,要充分考虑前后所处的语境。如第一处,联系前后语境,这里要表现的是张连印作为一名少将,带兵是内行,但在植树方面技术有欠缺他放下特殊身份去虚心学习,就是不耻下问的表现。填写的成语符合语境即可。 19.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他到处奔波,走访部队老战友,到林业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又与金融部门进行接洽。(4分)【解析】长句变短句,大致的思路是先找到主干句,然后理清句中的枝干成分,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提炼成句即可。 20.两组排比句,分别展现了张连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的经历和感受,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两组排比句,句式整齐一致,节奏感强,第(1)组极尽铺陈之势,突出了植树造林的艰辛程度,第(2)组则具体可感,形象地表达了植树造林取得成功的喜悦之情。(4分)》【解析】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考虑排比修辞的效果。 21.D【解析】D项中“我们”与划线句中的“我们”,指具有特殊身份的一个群体。A项中“我们”指“小明和小强”两人。B项中“我们”是“你们”之意,不包含刘老师。C项中“我们”指说话时的双方。 22.①饭后散步也有讲究②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③室内外温差较大【解析】第一处,要考虑后面讲的是饭后散步的做法,作为承前启后的过渡句,故填:饭后散步也有讲究。第二处,要考虑饭后马上散步的后果,最后提到了“消化不良”的疾病问题,源于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故填: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第三处,前面点明是冬季,后面点明是在温暖的餐厅,导致饭后马上散步出现疾病的原因是温差太大。故填:室内外温差较大。 23.【立意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引述了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的一句诗,并介绍了他的相关情况。然后分析了这句诗的内涵和外延,其中核心是对书籍或读书作用的阐释。可见材料意在让考生联系自身实际去感悟读书对自身成长、认识世界的重要意义。材料中提到的读书是认识世界的第二视角,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两方面体验是立意的重心所在。材料所蕴含的内容,既包含了我们亲身经历实践的意义,同时也突出了读书在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此外,从题目要求中“感悟和思考”可知,所写文体应是议论文。在写作中,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读书的作用,也可以从修身延伸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不同的维度阐释读书的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