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宁波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九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7-31 15:08
参考答案:
1.C
2.D
3.A
4.①“理解性视角”强调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或理解,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剩余价值两大规律的思考与揭示,侧重体现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身份;②“超越性视角”主要体现为对美好社会、共产主义等人类社会终极目标的思考,激励着马克思成为革命者,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不懈斗争,如办报、创立工人协会等;③马克思的一生贯穿了两种视角的结合,缺一不可,因而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二重身份也是合二而一、不可分割的。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进而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是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错误,根据材料一“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可知,马克思毕生的使命是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和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D.“意在说明‘超越性观念’对‘理解和科学的视角’具有粘合作用”错误,应当是“理解和科学的视角”对“超越观念”具有粘合作用。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但是理解和科学的视角相对更为重要”错误,原文是说“马克思主义若仅仅包含这些超越性假设,那它仍将是毫无意义的——或至少就作为一种知识建构来说是极其薄弱的”,马克思主义若仅仅包含这些超越性假设是无意义的,意在强调超越性假设和知识建构同样重要,而不是说其超越性假设是无意义的。
C.“就是”错误,“超越性观点的要义”是“激活”了对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及资产阶级社会秩序的批判,不能说“就是”,且“分析”也不属于超越性观点的范畴。
D.“材料一是悼词,带有直接而强烈的感情色彩”错误,材料一并不带有直接而强烈的感情色彩,而是尽量客观、理性地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功绩。
5.A
6.①呼应前文童年时对河岸边风景的描写,使文章在结构上更具整体感;②以乐景衬哀情,烘托人物悲哀的心绪与情感,揭示人物的复杂内心;③此处的风景是一种“光明中的悲哀”,更揭示人生无常之感和人生固有的悲哀,深化主题。
7.①对童年好友去世的哀愁,对纯真童年之逝去的感伤;②成长中遇到且困扰着“我”的各种人生问题、生死问题;③由物是人非引发的人生无常、自然永恒而人生有穷之思。
【解析】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A.“捐弃前嫌”不当,小说未体现志村对“我”有过嫌隙的态度。
8.B
9.C
10.D
11.D
12.(1)这也(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2)把驰骋郊野当做欢乐,(却)不考虑意料之外的变故。(如果)发生了出乎预料的事件,难道还有办法挽救吗?
【解析】
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子的胸怀,在于实践仁义而弘扬崇高的美德;小人的品性,则是进谗言、耍奸巧以谋取个人私利。陛下不审察此中原委,轻率地褒贬人物,这就使卫护仁义之道的君子逐日减少,耍弄手段而追求私利的小人一天天升官被重用。
“君子之怀”与“小人之性”对仗,因此句式字数整齐。“蹈仁义”意思是“实践仁义”,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好谗佞”同理。排除AC。
“陛下”为“审察”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D。
故选B。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因:因为。句意:有时又因为对方有短处。
B.克:能够。句意: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D.见:表被动。句意:被百姓讥讽。
故选C。
1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分别居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两个民族”错误,胡,指古代居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越,指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选项中南北对应错误。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表述错误。后文是这样的。前文是通过类比及和古代帝王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的。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斯”,这;“以”,表目的,来;“塞”,堵塞;“流长”,泉水流得远。
(2)“以……为”,把……当做;“虞”,意料;“事之不测”,定语后置,出乎预料的事件;“其……乎”,反诘语气,难道、岂。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国君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当初取得天下时才能有余,现在守天下就显得才能不足,什么原因呢?因为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会成为不相干的路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材料二:
贞观初年,您求贤如渴,能够很好对待别人所举荐的人,信任他、使用他,尽量采用并发挥他的特长,还恐怕没有完全做到这样。近年以来,全凭自己的好恶,或者大家推举便任用他,或者一人指摘便弃掉他,或者长年任用他,或者偶有怀疑便疏远他。说来(被任用者)默然自安地尽做事,自有他的成绩和贡献,被弃掉者,有人对他的指摘未必可信;多年尽职从事,不应一朝怀疑就被弃掉。君子的胸怀,在于实践仁义而弘扬崇高的美德;小人的品性,则是进谗言、耍奸巧以谋取个人私利。陛下不审察此中原委,轻率地褒贬人物,这就使卫护仁义之道的君子逐日减少,耍弄手段而追求私利的小人一天天升官、被重用,所以人们只想幸免于获罪受惩,不能尽力于工作和贡献。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六。
陛下初登皇位,高瞻远瞩,诸事简约惟求清净,心中并无嗜好和私欲,内除打猎用具,外废打猎之地。数年之后,却不能固守此志,虽然尚未出现太康耽于游猎十旬不返这类事,但有时却超过一年三猎的旧礼,于是使这盘桓游猎的逸乐被百姓讥讽,献鹰献犬之类的事竟至扩及到边远的异族。有时打猎的教练场所遥远,清晨出去入夜才返。以驰骋郊野为欢乐,不考虑意料之外的变故,(如果)发生了出乎预料的凶险事件,难道还有办法挽救吗?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七。
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下,臣下便以忠心事奉君王。”既然如此,那么君王对待臣下,就不能不重仁义。陛下初登皇位,恭敬地对待臣下,皇恩泽及诸多身居下位者,因此臣情能够上达,都想尽心竭力地为您干事,心中无所隐瞒。近年以来,您对此多有忽略。有时朝外地方官员或其使者有事入朝求见,想要看看宫廷、陈述意见,刚要张口您却摆出不想听的脸色,想要请示您又不以恩礼相待。有时又因为对方有短处而责难他的细小过错,因此他虽然有聪明善辩的才略,也不能从容陈述他的忠诚。这样,还希望上下同心、君臣融洽,不是很难吗?这是逐渐不能善始善终的表现之八。
13.C
14.①诗人惆怅源自于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凸显了诗人在历史面前深切的惆怅感和无奈感。(或是“人世易变”、“人物不见、风景依旧”、“历史变迁无常”的感慨,答出相同意思即可)
②全诗寄托感情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对比,将“美丽恒常的景物”与“业已逝去的人事”进行对比。
③举例1: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然而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两相对比,更是凸显出了历史仿佛是过眼云烟的特点。
举例2: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固然是向来如此。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而“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欣赏这一切的人却早已更迭。物是而人非,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
举例3:深秋帘幕、落日楼台、五湖烟树都尚且还在,对比之下但当年徜徉在大自然山水中的范蠡却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更令诗人增添了几分哀伤。
【解析】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C.“同一时空刹那间的两种风景”有误。两种风景,一为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15.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暴霜露     斩荆棘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16.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罪愆”的“愆”应读作qiān;
C.“载体”的“载”应读作zài;
D.“缰化”的“缰”应为“僵”。
故选B。
17.A应为“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都是厄·琼斯的定语,并列定语中间用顿号。
18.D
19.B
20.C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不可避免”强调客观上无法避免而定要发生,“不可回避”强调客观上不能逃避而必须面对,语境中强调冲突是客观上一定会发生的,应用“不可避免”。
第二、三空,“乃至”表示甚至,“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第二空由“受难、失败”到“死亡”是一种递进关系,应用“乃至”;第三空除了“悲痛、怜悯、同情”的感情,还延伸到“崇敬”,应用“以至”。
第四空,“必然性”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必要性”指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因素。“不幸、痛苦和灭亡”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和社会的趋势有关系应用“必然性”。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关联词,整句话的主语是“悲剧主人公”,排除C、D选项。
从递进关系来看,应是先“遭受种种迫害而不屈服”,进而“为了理想而拼搏献身”,所以排除A。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为:
一是结构混乱,关联词前后主语都为“悲剧”,主语应在前一个关联词前面,应改为“悲剧虽然……但是肯定了人的高贵品质”。
二是成分残缺,第一个分句缺少谓语,应把“描写的”中的“的”去掉。
故选C。
21. 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     总会先上网翻看网友的评价     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人的批注
22.(1) 元妃省亲     刘姥姥     稻香村
(2)①《咏白海棠(一)》的作者是薛宝钗,从诗作中可以看出她含蓄端庄,稳重大方,藏愚守拙。如“珍重芳姿昼掩门”表现对自己高贵身份的矜持和对封建妇德的恪守;“胭脂洗出”“冰雪招来”“凭清洁”写出高洁端庄;“淡极始知花更艳”表达罕言寡语、敦厚平和的为人处世原则;“不语婷婷”体现内敛稳重,藏愚守拙。②《咏白海棠(二)》的作者是林黛玉,从诗作中可以看出她风流别致,多愁善感,清高超拔。林黛玉的诗歌巧妙别致,她选择了“冰”“缟袂”“啼痕”“西风”“夜”等意象,营造了清幽孤寂的意境,透露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想象奇特,风流别致,体现其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