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处方遣药精巧出奇的冷香丸到仅有四色如烟如雾的软烟罗,无论是费尽心机详尽叙述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一部《红楼梦》写到的华美精致器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物画卷。曹雪芹对上层社会的奢靡与风雅信手拈来,著作中随处可见其化用。 《红楼梦》一书,食色性俱全,大场面比比皆是。但在这等繁奢中,却往往没有对佳肴进行详细描述。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众人面前是何珍馐不得而知,宵夜之丰盛却通过王熙凤之口一一道来。贾母夜长饥饿,凤姐提出油腻的鸭子肉粥、温甜的红枣米粥均不合老太太口味,最后的杏仁茶中选时,贾府已现衰颓之势,元春省亲时雍容华贵的万千气象已不复存在,但强弩之末的光彩却仍十分炫目,仅是宵夜就如此面面俱到,不能不感慨贾家惊人的奢侈。 大场面如此,温馨的小场景也少不得彰显贾府的富丽。黛玉初进贾府,所提到的药品便是人参养荣丸。人参是贵重药品,也是贾府富贵的象征,与其兴衰密切相关。彼时的贾府视人参为区区小事,然而七十七回中翻遍全府却找不出二两上等人参,也正预示了贾家的衰败。 除了人参养荣丸外,书中最令世人熟知的另一味药便是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冷香丸遍采春夏秋冬四季的白花之蕊,又须尽集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时的雨露霜雪,还要辅以白糖、蜂蜜,黄柏煎汤方能服下。这匪夷所思的配方在极尽雅致的同时,更非人力、财力双全不能做到,薛家殷实的家底也被写到了极致。 自第八回宝钗正面出场以来,其人物形象在细节之中日渐丰满。宝玉初见宝钗之时,宝钗身着“一色半新不旧”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坐在炕上做针线,“看去不觉奢华”。但在中国古代工艺中,二色金需要以不同成色的黄金打成极薄的金箔,再制成金线,最终才能呈现颜色不同的效果。不过一件家常旧衣,便已如此贵重,薛家全盛时期的富贵可想而知。孟晖对曹公此处随手带过并不多提的做法笑言:“曹雪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对这些实在太熟了。” 另外,作为贵族世家,贾府用器数量之巨大、质量之精良自不必多言,但真正能入得了见多识广的贾家主子法眼的,多数并不在这中间。阅尽百样纱罗的凤姐也将其认成普通蝉翼纱的软烟罗便是一处,受了老祖宗贾母的一顿教训才长了见识。贾母教她软烟罗分雨过天晴、秋香色、松绿、银红四色,既有折枝花样,也有百蝶穿花、流云万蝠花样。而康雍乾时期,最为流行的纹样之一便是流云百蝠。 相较于清雅富贵的大观园众人,来自乡下的刘姥姥则是尘俗的代表。二进大观园时,贾母带着刘姥姥前往栊翠庵,又将自己的“老君眉”递给她尝。刘姥姥一口喝干,只说这茶太淡,自己喜欢喝浓茶。茶水无论优劣,在刘姥姥看来只有冷热浓淡之分,再无其他。而这也正是她来自乡村生活感官的粗粝感受。但是,书中的刘姥姥也给了世人一个以粗俗平常的眼光重审豪奢的机会,并创造出了一种错觉。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尽管“秤砣”钟表新奇不已,最终使刘姥姥折服的却是“几十只鸡配它吃不出原味”的家常菜——茄子。 (摘编自曾心仪《从冷香丸到软烟罗——器物之道解读<红楼梦>雅与俗》) 材料二: “晴雯补裘”是《红楼梦》中著名的情节。宝玉第一眼看时只见“金翠辉煌,碧彩闪灼”;接着借贾母、王夫人之口强调“就剩下了这一件”“仔细穿,别糟踏”,突出其独一无二、不可再造;随后,通过外间织补匠人、裁缝绣工都不认得、不敢碰,说明其稀罕难得、人所未见。总之,多方铺垫,把“雀金裘”这件服饰的华美贵重推到了极致。偏偏这样一件人间“尤物”,陡然残缺,后襟上烧了指顶大的一个洞眼。这与其说是宝玉的粗心,不如说是作家的匠心。 再次,雀金裘谁能补、谁肯补成了火烧眉毛的当务之急。“补裘人”的角色谁属?晴雯成为独一无二的人选,具有“唯一性”。晴雯的针线女工素为贾母赏识,丫环虽多,只有晴雯会界线织补之法。偏偏此刻晴雯已卧病数日,脸面烧得飞红,身上热得烫手,鼻塞声重,头痛难忍,加之为坠儿小窃动气受风,病上添病。尽管如此,她还是挣命咬牙,漏夜赶工,硬撑着把这个细巧活计从拆开里子、钉牢竹弓、刮松破口,到分出经纬、界出地子、一针一线地织补完工,再用小刷剔出绒毛。真是何等精细,何等工巧,足可乱真。而此刻晴雯已经力尽神危、颓然倾倒了。 总之,“补裘”犹如一个聚集点,为解宝玉急难,晴雯殚精竭虑、一力承当、肝胆照人。较之全书中刻画晴雯的“撕扇”“拒抄”“诀别”诸节,“补裘”更有特点,更见精采。晴雯个性,犹如这件雀金裘一般高贵、闪灼生辉。可以说,崭新的完好无损的雀金裘固然令人惊艳,自有其审美价值;然而被烧破的、经晴雯织补的雀金裘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因为它对结撰故事情节、深化人物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件服饰,它的文学功能——以物寄情被发挥到了极致。恐怕只有在《红楼梦》里,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人文风景,即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的渗透力和能动性。 类似以服饰写人寄情的,还可以举出“香菱换裙”。香菱此裙叫做“石榴裙”,是条刚上身的新裙子,在大观园中戏耍时拖在一汪积水里污湿了半扇,十分狼狈,恰被宝玉瞧见。宝玉固然可惜这新裙子,却更怜惜香菱其人,于是出主意以袭人同样的裙子替换,帮助香菱排忧解难。在这里,宝玉出于一贯体贴女儿的本性,以尽心服役为乐。 (摘编自吕启祥《江宁云锦映红楼——漫说作为文学元素的红楼服饰》)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参养荣丸的细节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象征;冷香丸的配方令人匪夷所思,写出薛家家底的殷实。 B.虽然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看起来“一色半新不旧”,但二色金的制作工艺显示出贵族生活的奢华。 C.曹雪芹将雀金裘以物寄情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使读者领略到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独有的渗透力和能动性。 D.“石榴裙”结撰起情节以及宝玉、香菱和袭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彰显宝玉体贴女儿的形象特征。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宝玉之口将宝钗的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带过,并不代表此物不值多提,而是显示出作者对贵族生活的熟谙。 B.凤姐将软烟罗误认成蝉翼纱与刘姥姥将钟表误认为作“秤砣”,本质上都显示出人物的粗俗和源自生活的粗粝感受。 C.晴雯作为“补裘人”角色的唯一性,以及雀金裘因晴雯病中之补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均显示了作者巧妙的文学构思。 D.“晴雯撕扇”中扇子这个物件,也和雀金裘一样发挥了用物来写人寄情的作用,多角度刻画出晴雯的人物形象。 18.下列器物中不具有“雀金裘”“石榴裙”写人寄情功能的一项是( ) A.祥林嫂拄着的竹竿 (《祝福》) B.老军给林冲的酒葫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C.华连卡骑的自行车 (《装在套子里的人》) D.村中少年养的“蟹壳青” (《促织》) 19.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写作脉络。 20.有同学想尝试写网络历史小说,请你根据材料一,为该同学的小说中可能涉及的生活器物的选用提三点建议。 八、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姐儿笑道①:“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得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凤姐儿笑道②:“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儿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罢;得闲儿呢,就回,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 平儿回了,凤姐道:“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回;若有很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平儿出去一会,进来说:“我都问了,没有什么紧事,我就叫他们散了。”凤姐儿点头。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刚说到这里,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的小大爷进来了。”凤姐忙止刘姥姥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夭娇,轻裘宝带,美服华冠。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③:“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的。”凤姐儿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说,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下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凤姐笑道④:“也没见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一般你们那里放着那些东西,只是看不见!我的才好罢!”贾蓉笑道:“那里如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确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了!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⑤:“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道:“这姥姥不知可用过饭没有呢?”刘姥姥忙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凤姐说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 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凤姐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方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同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儿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二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抹嘴的道谢。凤姐笑道⑥:“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的。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们不嫌少,就暂且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的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傍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听了,笑而不睬⑦,只命平儿:“把昨日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间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起来了。 (选自《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有删改) 2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姐对刘姥姥说贾府“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显示她对贾府现状的清醒认识。 B.凤姐让周瑞家的去请示太太应如何打发刘姥姥,暗示凤姐在处理家事上缺乏主见。 C.刘姥姥原本不好意思说来意,见凤姐对来借东西的贾蓉的态度,胆子就壮了起来。 D.凤姐、周瑞家的为刘姥姥提供了帮助,表明贾府在对待人情世故上是比较周全的。 22.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周瑞家的两次使眼色提醒刘姥姥,衬托出刘姥姥老实巴交、木讷呆板的乡村老妪形象。 B.选文插入贾蓉求取玻璃炕屏一事,巧妙自然,丰富了凤姐的形象,突出她惯用权术的特点。 C.选文写刘姥姥进府讨钱,情节紧凑,过程曲折,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贾府的富奢和等级森严。 D.选文中凤姐和刘姥姥的话都使用了俗语,既与人物的文化水平相关,也丰富了文章的语言。 23.某导演欲拍摄新版《红楼梦》,凤姐的饰演者对文中七处凤姐“笑”的理解不太有把握,请帮助她揣摩其意蕴。 九、命题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材料,从材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作。 “痴”本是一种生理疾病,意为呆傻之状;魏晋时期,“痴”逐渐由贬义词变成带有智慧色彩的褒义词;到明清时期,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将“痴”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发展…… (1)请以“红楼最痴人”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2)如果把你所在的班级比作大观园,你和你的同学又在书写着怎样的青春故事?请以“痴人×××”为题,写一篇记人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如选后一题,×××应用化名);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