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南新高考2022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4-12 17:28
参考答案
1.B(A.“只要……就“过于绝对。C.“武松成为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紧密相连“对应材料三第一段“拜《水浒传》所赐,武松成了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家创作出的种种传奇也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关”,张冠李戴。之所以武松成为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水浒传》这部作品。D.“打虎文化历来受民间推崇,因为其内核不仅在以猎虎来彰显力量与武德,而且在为民除害、除暴安良”对应材料三第三段“历来受民间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内核并非以猎虎来彰显武德,而在除暴安良”,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认为打虎文化的内核不是彰显武德。)
2.C(对应材料二最后一段“目前国内发现最早……可判断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可知“虎头帽襁褓佣”只是“目前国内发最现早”,而不是C项表述的“最早的”。“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错误,原文是“当时孩童巳有戴虎头帽之俗”。)
3.D(材料二的观点是虎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保护自己的孩子。D 论证了古人很懂得利用虎的形象镇邪纳福。)
4.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①首先总说虎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②然后采用举例论证分别从虎是力量的代表、虎是勇敢的象征两个方面论述了虎的精神内涵③最后结合现实激励读者在虎年勇毅前行,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论证结构1分,①②③梳理文脉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②虎被视为力量的代表。
③虎被赋予果敢、勇毅、智慧等内涵。
④虎为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人们希冀借虎之威势驱灾避瘟,庇佑自己和家人(或:表达长辈对晚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福)。
(每点2分,答三点即可;第①点必答立)②③④点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CA.并没有鄙视之意。B.尼可没吃没喝不仅是因为大饥荒,他的晕倒也不仅仅是因为饥饿,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病了。C.萨哈让“我“隐瞒老郭去世的消息是不想让祖母伤心。)
7.C(并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暗示老郭的命运。)
8.明线是萨哈接“我”穿越萨赫勒大荒原去往中国援非医疗营队地。暗线是老郭的故事。(1分)以老郭为情感纽带,将五个人物串联,小说构思巧妙,多而不乱,繁而不散。(1分)明暗交织,丰富人物性格特点,让一个闪着人性光辉和有巨大威望的“老郭”形象逐渐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也展现了萨哈的善良、坚忍,追求公平等性格。(1分)明暗交织,丰富主题。既歌颂英勇献身的中国好医生,也展现尼日尔人民的性格,更体现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1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情节悲壮动人,具有震撼力。老郭隐瞒病情坚持援非,不顾身体连续工作,最终殉职;萨哈放弃救助尼可后“泪流满面”;祖母徒步穿越荒原只是想为老郭驱魔等,众多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2分)
②人物形象高大,具有震撼力。一方面展现中国援非医疗队医者仁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尼日尔人民的坚韧、善良。他们追寻公平,不谋私利,始终感铭中国医生的付出。(2分)
③主题思想深远,具有震撼力。以医疗救援为题材,中国援非医生以及尼日尔人民,跨越文化,彼此理解与尊重,无不透露着命运与共的情义呈示出对于生命共有的珍惜、护佑与礼赞。(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①“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中“击”的宾语是“刘表”,故“刘表”后必须断句,而“荀彧”是“曰”的主,故语不能断②“宜乘其困遂定之”是一个连贯行为,都受“宜”字统领,故不断开③“余烬”一词比喻战败后残余的兵力,不能断开;④“乘虚以出人后”是独立句子,“则”作上下句连词引出结果,故应该在“则”的前面断句。综合排除,C项正确)
11.A(“最高级别的军官”错误,应该是中级军官。)
12.C(“然后又断其欲借天子以求自保的打算”理解错误,原文中有“先是”一词,是“此前”的意思)
13.Cl)现在留下来辅佐(天子)情势不利,只有移动天子大驾到许地去。(得分点:“匡弼”“不便”“幸”各1分,句意1分)
(2)袁绍只想仿效周公谦恭礼待贤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头绪繁多却缺乏要领;喜欢谋略,但又没有决断。(得分点:“下士”“机”“多端寡要”各1分,句意1分)
14.①评价不同。②杜牧对荀彧持批判否定态度,认为他力助曹操征讨天下时,可将他与汉高祖等皇帝相比,到曹操夺取天下的大势已定时才想起要留得一个尽忠于汉的名声;③司马光则给予荀彧堪比管仲济民之仁的评价,认为关键时刻不求做开国大臣的殊荣而冒着生命危险反对曹操称魏公、加九锡,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尽忠于汉的举动。(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②③点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A(局促傍谁辕: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局促”就是“拘谨、拘束”的意思,“辕下”就是说车下。此句反用其意,谓局促相似,但欲伴车而不可得,表明国势不济,大厦将倾,实在已难有依傍,问中的深忧无奈交织纠缠,可扪可触。)
16.①首句用秋风五丈原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事迹,正可和作者勤王失败,抗元功业不成相比,星陨五丈原,被俘过家乡,一虚一实,憾恨尤深。
②颔联用典,前句中含着泪光北去的王昭君正是作者被押北上、不舍不甘的写照;后句“啼血南飞”,表现作者一路难以排解的悲辛和企望南归的苦愿,从表及里,勾连合辙。
③诸葛亮、昭君、望帝都是人们熟悉的典故,作者不言实事实情,而以之类比于已,时空、人事扩而广之,引人联想而返照彼身,其事不言而自明,其情不语而婉达,确有虚实相映相生之妙。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示例一: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示例二: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示例三: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B(第一空,物阜民丰: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岁稔年丰:年成好,农业丰收。横线前有“生生不息”修饰,加之此句讲的是乡村代代农民的历史,用“岁稔年丰”更合适。第二空,光辉岁月:多指辉煌灿烂、奋发有为的年轻时代。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追忆当年用峥嵘岁月更合适。第三空,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语境中强调迅速变化,所以这里用“日新月异”强调村容的变化快。第四空,久久为功:要持之以恒,银而不舍,驰而不息。计日程功:指可以数着日子来计算功效。形容进展快,不久就可以成功。语境中强调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用“久久为功”合适。)
19.D(A.“寄托”与“历史”搭配不当,且“物质条件”不是“使得”的主语;B.结构混乱,“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其后的表述对象还应该是“物质条件”,而原句却转向了“越来越多的乡村”,中途易辙。语序混乱,介词“在”应置于句首。C.“随着……使得”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使得”;“寄托”与“历史”搭配不当。)
20.(l)“耕耘桑梓”代农事,“烟火百态”代农家生活百态。(2分)
(2)表达效果:“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1分)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1分)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对家乡农家生活的感怀。(1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C(括号前句子强调“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的造型,所以“这一造型”应紧随其后,而B、D两项强调的是“钢结构‘骨架’” ;A、D两项与下文先介绍“索网状屋面”,后介绍“斜拉索”的顺序不一致。)
22.①相较于国家速滑馆的“大名”
②“冰丝带”不仅有颜值而且有内涵
③尽可能最小化室内空间(尽可能满足节能要求)
(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①分析上文知道“国家速滑馆”即“冰丝带”,一个是“大名”,一个是“昵称”;且与下文“‘冰丝带’的昵称似乎更能凸显……”对比呼应。②应填递进关系的过渡句,上文介绍“冰丝带”的外观美,下文进而介绍“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技术工艺等内涵。③与上文“空间越紧凑,能耗就越低”相呼应,“场馆两侧屋顶向下弯曲”就是为了缩小空间达到节能目的。
23.一、题解
作文题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导语,指出离别是人生常态,引用三句诗词说明人们对于离别有不同的态度。用“其实”作转折,引出中心句:“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然后用“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对中心句进行阐释。“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阐释句)暗示考生所写内容不能围于离别的悲伤,而应放眼未来,健康向上。
第二部分是背景语:2021年过去,2022年重启。高三学生即将迎来高考,开启新的人生。意在引导回顾过往、观照现实、畅想未来,激发写作欲望。
第三部分是要求语,明确写作的具体要求。要注意两点,一是“你”当指本届高三考,生二是文体只能是记叙文或议论文。
二、评分标准关于内容:
根据上述题解,写作当紧扣“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展开。
记叙文写考生本人告别与重启的人生经历,写出感悟和改变,视为契合题意。只写离别或只写重启经历,视为偏离题意。
议论文写对告别与重启的思考,既可从大处着眼,写时代与世界的变迁、进化,写国家、民族之间的对抗与和解,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写家乡的发展变化或个人的蜕变新生。注意,要结合命题背景,紧贴现实来谈,不宜抛开现实或个人实际泛泛而论。
关于文体:
题目要求明确,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意即选定一种文体后,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应有鲜明典型的文体特征。若特征不典型,只能视为基本符合文体,若很混乱,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