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D(3分) 解析:以“风”字表述人物人格心理的话语方式,几乎成了文化界的审美偏好,是在魏晋南北朝。 2.A(3分) 解析: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审美与科学没有关系;C.崇高的观念在中国并没有广泛地存在于对无限的自然界的审美反应中;D.科学知识和它对自然的重新描述,为生态学与美学的结合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3.C(3分) 解析:“物阜民丰”只是对社会美好状况的形容,不能体现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 4.先总说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建构了“风”的语义场,(1分)再分说自然层面的“风”、社会层面的“风”、艺术层面的“风”和人格层面的“风”,(2分)最后总说中国古代生态文化精神的有机性和整合性。(1分) [答出总分总关系和大意即可。] 5.第一,西方在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和地理学发展的支持下,对“无限的自然界”产生了审美反应;这与中国古代社会对于自然界的敏感有相通之处。(2分) 第二,西方从达尔文时期开始,人与自然连为一体的观念,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认识;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一体化的认识有相通之处。(2分) 第三,西方的生态学描述发现整体、和谐、相互依赖、稳定性等等,使我们在以前看不见美的地方看见了美;这与中国古代文化把天地自然与世事人生放置在一个有机完整的系统之中有相通之处。(2分) [答出大意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6.C(3分) 解析:A.文中革命者们并未有过希望通过麻雀联通外界获得营救的想法;B.“小麻雀没有食欲,表现出极度的不安”没有暗示它“将死于非命”的意味;D.小柳第二次受到吃冷水饭的惩罚并非出于自愿。 7.D(3分) 解析:狱卒劝小柳不要自杀,并非缘于善良,没有表现人性的复杂。 8.如“他很郑重地从别的牢监里叫了一个懂得外国话的囚人”,用“郑重”这样的反语,明褒暗贬,以造成讽刺效果;如“我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借“我”的口吻插入议论,压抑的愤怒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如“为着‘人道,也许是为要替中国革命‘保存’干部的缘故”,运用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人道”辛辣地讽刺了狱卒打着正义的旗号摧残革命者。(4分) [1点2分,2点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9.写麻雀是为了衬托囚房里的革命者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写狱卒,是以他的冷血和残忍,反衬革命者不屈的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一正一反,塑造了革命者丰满的形象,他们既是普通人,也是反抗者。(6分)[1点2分,3点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3分) 11.C(3分) 解析:“楹”在文中是房屋的计量单位。 12.A(3分) 解析:宋祁认为,“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他的意见与范仲淹是一致的。 14.要突显尊师重教的态度,强调兴办学校的决心。(3分)[答对第1点给1分,第2点给2分。大意正确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3分) 解析:“恐”字,表达了唯恐耽误了赴期而被催促的担心。 16.对朋友远道而来,又匆匆离别的伤感之情;对朋友赴京为官的欣喜、羡慕之情;对自己无法重得起用,又暮年体弱的酸楚之情。(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分)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分) (3)示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2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每小题2分。多、错、漏1字,该小题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C(3分) 19.D(3分) 20.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一…的…”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广文义:由乡村至古亭客厅,再到宜人的心境,从具体景观到抽象的精神感受,句子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而有层次地表现出美丽乡村的怡人之景。(5分) [5分。每个角度分析,2分;表达合理,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21.B 22.喝咖啡可以让人兴奋(保持清醒)会让你睡不着(会影响晚上睡眠)虽然如此 23. 参考立意: 1.实现远大目标,从细微处做起 2.满怀信心,赢取未来。 3.小事不小,成就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