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武汉市2022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2-03-15 09:21
参考答案
1.B
2.B
3.D
4.①主题一致。两则材料都聚焦于中和之美,主题相同。②内容互补。材料一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利弊及对当今的现代意义,材料二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价值和现代转化问题,两者可以互相佐证。
5.①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使之面向21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②要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③要摆脱外在的目的,让中和之美回归审美本位。
6.B
7.C
8.①具有现场效果,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把故事描述得更真实可靠;②具有代入效果,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产生共鸣。
9.①金戒指的得、露、失、找、忘、复得,集中体现了情节的波澜曲折,使主线更明晰、紧凑。②金戒指既是他的新婚礼物,又与张海的侦察斗争有关,凝聚着人情美和英雄美,有利于刻画张海的人物形象。③金戒指贯穿于张海的生活和斗争之中,揭示的是他对爱情的忠贞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10.B
11.D
12.D
13.(1)众人害怕,没有谁前去援助他,只有武帝独自奋勇请求首先进军。于是王广之增加武帝的精兵人数,在夜里口中衔枚,急速前进。
(2)从他在野,到登上帝位,亲自写作的诰、诔、奏等文字,共有一百二十卷。
14.(1)博学多通,精于谋略;(2)为人节俭,以身作则;(3)勤于政务,孜孜不怠
参考译文:
梁高祖武皇帝名叫衍,字叔达,姓萧氏。起初,皇上已故的母亲张氏曾梦见自己怀抱太阳,随后就有了身孕,于是生了高帝。高帝生下来就有一种异常的光,相貌特殊,右手有文为“武”字。长大后,竟陵王萧子良开设了西邸,招揽文学人才,武帝和沈约、谢緿、王融、萧琛、范云、任窻、陆翺等人一起交游,号称“八友”。王融俊爽,见识过人,尤其敬佩和看重武帝,常常对他亲近的人说:“主宰天下,必是此人。”不久武帝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回到了建邺。
建武二年,魏国将领王肃、刘昶进攻司州刺史萧诞十分猛烈,齐明帝派遣左卫将军王广之前往救援,武帝为偏帅隶属于王广之。后来派遣徐玄庆前往占据贤首山,魏军断绝了他的粮道。众人害怕,没有谁前去援助他,只有武帝独自奋勇请求首先进军。于是王广之增加武帝的精兵人数,在夜里口中衔枚,急速前进。后来迷失了道路,远远望见好像有人手持两支火炬,随着前进果然找到了道路,直上贤首山,王广之的军队从而才得以前进。当时王肃独自攻城,第一次击鼓就退了回来,刘昶有了疑心,武帝于是又给他写信,造成他们之间的矛盾。一天,有风从西北刮起,黑云随着压来,走到王肃军营的上空,一会儿又风回云转,返回西北,武帝说:“这就是所谓归气,魏军就要败退了。”便对军中下令说:“看到大旗就前进,听到击鼓声就前进。”王肃把十万军队全部排成人墙,在江北列阵,武帝挥舞旗帜,军士鼓噪,响震山谷,敢死的兵士,拿着短刀首先冲锋,大刀长矛掩护两翼。城中见援兵到来,于是也出兵攻击魏军的栅栏,魏军内外受敌,因而全军崩溃。王肃、刘昶单骑逃走,斩杀、俘虏数以千计,流血染红了田野。在王肃、刘昶的衣箱中找到了魏帝的敕令,其中说:“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与他争锋,等我到达;如果能捉到此人,则江东就归我所有了。”
武帝年轻时爱好学习,凡事能深入研究,虽然事务繁多,还书不离手,点火烛就着光研读,常常到五更。还修整装饰国子学,增加学生名额,建立五馆,设置五经博士。这时四面的郡国,没有不臣服的。从他在野,到登上帝位,亲自写作的诰、诔、奏等文字,共有一百二十卷。六艺齐备娴熟,棋艺方面高人一等,阴阳、纬候、卜筮、占决、隶草书法和书信,骑马射箭,无不奇特精妙。身穿布衣,床上是木绵青帐,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褥用了二年。每到冬月,四更天一过,就下令(宫人)掌火烛查阅奏请事宜,握笔时接触寒气,手因为这而裂口。然而仁爱不断,亲人和所爱的人恣意妄为却常常被原谅,所以政治、刑法松弛紊乱,每每判决死罪,常有因人哭泣说情,之后准奏原谅。
15.C
16.①情境真实。茶叶生长的季节,茶人生活的环境,采茶的场景都符合生活的真实。②情感真实。皮诗流露出采茶劳动的愉悦,陆诗真实地道出了茶民生活的艰辛。
17. 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或者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18.D
19.B
20.构成:连用四个“是……”的句式,构成排比。效果:句式整齐,语调铿锵,具有音乐美;起强调作用,对诸葛亮不同领域的功绩进行评价。
21.D
22.①(而)为了防潮
②它又慢慢释放水分
③木炭是古代最好的自动湿度调节材料
23.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朱光潜先生《谈美》一书的观点,先指出人对事物观察的三个角度,即“实用”“科学”“审美”,接着对这三个角度具体阐释,关键词是“实用”“科学”“美感”“善”“真”“美”。
实用的,以“善”为最高目的,这个“善”,当理解为“好”。世间事物对我最实用,那么,其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个实用可以理解为功利主义,也可理解为务实的选择。
科学的,以“真”为最高目的,这个“真”,当理解为客观,真实、本真,面对实际解决问题、待人真诚不虚伪等。
美感的,以“美”为最高目的,这个“美”,当理解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活的诗意向往,对超越庸碌日常的一种情趣表达,对人性美的一种追求等。
提示语:在你的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或许会用不同态度看待人和事。
这里有三个重要信息:一是成长的不同阶段、不同态度(材料中的“实用的善”“科学的真”“审美的美”);二是“你”,考生要有身份意识;三是“人和事”(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要求考生结合个人生活来理解和表达这三种生活态度的真实体验。
人对事物的观察角度有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区分,而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际遇会有不同理解,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学。三者并不是孤立静止的存在,有时会相互作用和转化。作文中的思辨性体现为:一是写出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态度,其产生的条件、原因、结果;二是写出这些态度之意的内在联系,不可笼统而谈,面面俱到,选取一种,兼顾其它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其他。人是社会的人,个人对人和事的态度总会刻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所以考生写作的时候不仅仅围绕“我”来做文章,还要在“小我”背后引出“大我”,讲明这种生活态度背后的社会属性、时代价值。无论哪一种生活态度,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所需,这样文章思想情感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写成长过程中对实用的、美感事物的追求,再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提高,开始认识到一个人立足于社会,需要求真务实,需要真才实干,这是安身立命之本,(此处可联社会上的人和事,以英雄模范人物为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基础,所以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学业和人生,面对现实,学真知,做真人。
或者写在成长过程中先是以科学求真的态度追求实用的事物,后来发现世间还有超越功用主义的唯美与崇高的存在。这种审美态度是一种思想灵魂的自我觉醒,是一种超越,不为世俗与功名而活,只为追求更高的人格理想与人生目标。陶渊明弃官归隐,鲁迅弃医从文,科技工作者隐姓埋名、战疫中诸多最美逆行者等,都可从中得到启示。考生可跳出自我,放眼时代与国家,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美感中的“大美”更能彰显正能量。
立意:
1.不同的眼睛发现不同的美。
2.美的发现和创造。
3.以主观之心赏客观之美。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