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谢方叔,嘉定十六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疏奏:“秉刚德以回上帝之心,奋威断以回天下之势。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进燕安逸乐之言者,是不忠于上也。凡有水旱盗贼之奏者,必忠臣也。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莩转壑之可矜;闻管弦钟鼓之声,当思西蜀白骨如山之可念。”帝悦。 时刘汉弼、杜范、徐元杰相继死,方叔言:“元杰之死,陛下既为命官鞫狱,立赏捕奸,罪人未得,忠冤未伸。陛下苟不始终主持,将恐纪纲扫地,而国无以为国矣。”请行限田,请录朱熹门人胡安定、吕焘、蔡模,诏皆从之。 十一年,特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寻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惠国公。劝帝以爱身育德。 属监察御史洪天锡论宦者卢允升、董宋臣,疏留中不下,大宗正寺丞赵崇璠移书方叔云:“阉寺骄恣特甚,宰执不闻正救,台谏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侧耳数日,寂无所闻,公议不责备他人,而责备于宰相。不然,仓卒出御笔,某人授少卿,亦必无可遏之理矣,丞相不可谓非我责也。丞相得君最深,名位已极。傥言之胜,宗社赖之;言之不胜,则去。去则诸君必不容不争,是胜亦胜,负亦胜,况未必去耶。”方叔得书,有赧色。 翼日,果得御笔授天锡大理少卿,而天锡去国。而谗者又曰:“天锡之论,方叔意也。”及天锡之去,亦曰:“方叔意也。”方叔上疏自解,于是监察御史朱应元论方叔,罢相。景定二年,请致仕,乃叙复官职。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七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B.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C.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D.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弦,是指管乐器与弦乐器,亦泛指乐器或管弦乐,与钟鼓都指代各种音乐。 B.纪纲,引申为纲领、法度、起重要作用之人物,文中指刘汉弼、杜范等人。 C.门人,唐科举考试考生中进士后,对主考官称门生,文中指学术上的师承关系。 D.御笔,指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借指圣旨,文中指皇帝利用威权对臣子的任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方叔任监察御史时向皇帝上疏,既有对皇帝身边大小官员的要求,也有对皇帝的要求。 B.因刘汉弼、杜范、徐元杰等人死去,谢方叔希望皇帝能一直为国家主持事务、整肃纲纪。 C.虽然当时宦官骄横恣肆,但君主每次都能听得进谢方叔的进言,并很高兴地满足其要求。 D.无论是位居官阶品位较低的监察御史,还是其他较高官职,谢方叔常常心念国家、君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莩转壑之可矜。 (2)台谏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 14.文末“方叔上疏自解”,“自解”的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① 骆宾王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②。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出塞第二年。②漂梗:即泛梗,指生活动荡不定。典出《战国策·赵策》。瓜:指瓜时,即瓜熟之时。典出《左传·庄公八年》,后代称任职期满,等待移交之时为瓜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应该写于作者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登上天山、对京城有所思之时。 B.首联用“忽”写出到达山顶时,见开阔之景而惊异、喜悦、思念,开宗明义,直指题目。 C.第三联写诗人行军途中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长期艰辛行军衣带变得松弛。 D.尾联诗人觉得生活令人伤感,夜闻胡笳之时悲哀之情难抑,泪水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流。 16.典故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可能比原有内涵更丰富,请结合第五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潜《归去来兮辞》写自己回到家后,仆人、孩子无比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中设想今后虽然彼此相爱却难以长相守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没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豁达开朗,却同样感人至深。 (3)诗人常借“山”表达复杂心理,如唐代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电视化、通俗化表达,将遥不可及的古典书籍变得 。高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变得活了起来,成为滋养当代读书人永不枯竭的源泉。节目把图书馆里的典籍搬上电视,采用今人和古人相遇的方式,跨越时空界限,实现舞台对话。在表现形式上,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为受众打造“沉浸式”的视听。在舞台置景方面,节目采用“全包围式”的舞台设计,场景布置和灯光效果 ,产生了一种仿佛 的审美体验。在故事讲述和情景再现方面,节目采用主持人与演员对话的手法,通过实景拍摄表现与情景再现还原,找到联结“过去”与“当下”的情感纽带,为当代人认知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多种可能。节目 的构思,实现了视听语言技术和舞台空间表演艺术的完美结合。节目播出后,收视率高涨,一跃成为现象级传播产品。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唾手可得 相辅相成 设身处地 自出机杼 B.触手可及 相得益彰 身临其境 别具匠心 C.唾手可得 相得益彰 设身处地 别具匠心 D.触手可及 相辅相成 身临其境 自出机杼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语“全包围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为高扬正能量创造了机遇。 B.剧场科技、智能舞台的应用成为一些地方的宣传噱头和引以为豪的“亮点”。 C.《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选择了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 D.节目《世界听我说》,讲述了华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显“神通”的独特经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2分) 21.请简要赏析画横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3题。 在火种欢迎仪式上,现场工作人员 ① ,然后用取得的火点燃北京冬奥会火炬。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被视作“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火种灯造型轻巧华丽,设计巧妙环保。飞舞的红色丝带环绕火种灯的顶部,象征着拼搏的奥运激情;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表达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契合。灯体使用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采用双层玻璃结构。整体打造出既有传统中国韵味, ② 。 长信宫灯出土于本届冬奥会赛区之一的河北,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河北博物院。历经2000多年, ③ ,但仍能体现出汉代鎏金工艺的高超水平。“长信”有永恒信念之意,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以此为创意,意在表达人们对光明和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3.根据文段内容和图片,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为开头写一个单句,简述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组成结构,不超过3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