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主动创新形式,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全程直播了20个入选国家项目的汇报展示、专家提问点评以及最后的荣誉揭晓。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直播的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与“十大考古”相关的网络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1.66亿人次。 通过“云端”文博,公众可以“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轻松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走进考古人的世界。在直播中,针对评审专家提出的近乎刁钻的专业问题,考古领队的学术解答让人深思,他们讲述的考古历程同样极为吸引人。“茫茫沙漠中如何找到玉矿遗址?”面对这一问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了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种种艰辛和孜孜探求未知历史的心路历程,感动了不少网友。许多人这才知道,有些考古领队和自己负责的项目已经一起走过了几十年。 (摘编自闻白《“云考古”带来的文化体验》) 材料二: 考古,一个“冷门”领域,在2020年被频频关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十位发言的专家中就有一位考古学家;科学家座谈会上,七位发言的科家中有一位用古DNA研究探源中华文明的“80后”研究员。 考古为什么被如此关注?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在帮助国家和民族恢复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考古学人在中国版图上追寻中国走过的路,寻找中华民族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探寻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内在机制,为中华振兴寻找历史依据,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犹记得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曾指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从一个更为纵深的视角来看,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因此,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老一辈中国考古学家便提出要建立考古学研究的“中国学派”。前辈学者曾充满信心地比喻:经过几代人的血汗浇灌,终于培育出了“中国学派”这个“新种”;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大量考古实践,是这个“新种”生长的土壤;从实际出发的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则是“中国学派”出现的“催化剂”。 (摘编自杨逸淇《考古,比我们想象的要酷!》) 材料三: 考古学在诞生后的约200年中已经改变了公众对世界的看法,田野考古发掘获得的各类遗物充实了博物馆,成为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公共文化和教育资源。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及受利益驱使的盗掘,令越来越多的考古遗产遭到人为破坏。严峻的形势使很多学者意识到仅仅依靠考古学界的力量难以全面保护分布广泛、数量巨大的考古遗产,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的介入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这就要求考古学界必须向社会阐明考古的意义和考古遗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考古遗产保护中来。出于以上多种原因,国际上开展了许多面向社会和公众的考古活动探讨和实践,欧美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公共考古学这个研究领域。 在与欧美国家愈来愈频繁和深入的学术交流中,一些中国的考古学者看到国际上已经有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开始思考我国应该如何更好地让社会和公众了解考古学,提出中国亟须构建公共考古学,并逐渐开展了相关的理论探讨和社会实践工作。经过近10年的摸索和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者转变了理念,认同并尊重公众拥有了解、接触和利用考古遗产的权利,认同考古研究的成果应该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因为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审视我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一是从偶发性向常态化发展,二是从不固定状态逐渐向制度化发展,三是公共考古活动越来越多样化,四是关注考古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公共考古学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考古学的科学普及,而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所体现的考古学与公众的关系主要是单向度的,公众是受众而不是参与者。事实上,考古学的科学普及只是公共考古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不是全部内容。如果我们把公共考古学仅仅理解为考古学的科学普及或者大众化,实际上就忽视了公共考古学的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但目前我国考古学界在这些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还比较少,今后应该在这些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公共考古学的发展会促进考古学者转换思维,批判性地反思学科伦理,扩展研究视角,关注考古学所处世界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考古学是推动考古学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机制,也是提高全民智识和审美水平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杭侃《公共考古学推动考古学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利用“五一”小长假在网络会议平台上进行了直播,观看人数高达2278万。 B.材料一概述陈国科在“答辩”中回顾自己寻找玉矿遗址的事实,体现了考古工作者工作的艰辛和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 C.材料二第二段写到三次会议,它们或以考古为主题,或有考古专家参与,这都表明我国考古专业正由“冷门”走向“热门”。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使考古遗产遭到破坏,学者们意识到考古遗产的保护需要政府介入其中,还需要社会和公众支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众通过“云端”文博可以进行“云端”漫步、手指触行,能够进入国家级的考古评审现场,这充分体现了“云端”文博的便捷性、共享性。 B.国际上相对成熟的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引发了我国一部分考古学者的思考,让他们意识到了构建中国公共考古学的紧迫性。 C.公众了解、接触、利用考古遗产,考古研究的成果才能尽快转化为社会知识,只有这样,专业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具有社会价值。 D.目前,我国的公共考古学虽然呈现出常态化、制度化等发展趋向,但也存在忽视公共考古学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的问题。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三中阐述的目前我国公共考古学领域发展特点的一项是( ) A.中国考古学会设立了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够长期、固定地开展常态化的活动,并与大众媒体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与合作。 B.公共考古活动重点面向不同人群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一些青年学者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搭建了很有影响力的公共考古传播平台。 C.我国公共考古活动虽然面临缺少资金和人员的困境,但考古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支撑着公共考古活动的正常运行。 D.考古科研机构通过举办创意设计赛、展览、论坛等活动,汇集考古、艺术、设计等多领域的学者,共同探索如何利用其他艺术形式呈现考古遗产的魅力。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5.2020年高考,湖南考生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引发热议,有很多人不赞同她的选择。请根据材料,可从哪些角度向反对者阐述钟芳蓉选择考古学专业的原因。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崇文书店 梁晓声 孙赶超开车来到新区,后备箱装了一个大果篮,说要把周秉昆拉到市立一院去。邵敬文感冒后转成肺炎,住院了。 “你外甥女周玥不知从哪儿听说到的。因为老邵是你朋友,她觉得应该告诉你,特意让我开她这辆宝马车来接你。” 那是周秉昆平生第一次坐上宝马车。 老邵说,他是因为到秉昆家那天出了两次汗,回到家里冲澡时热水器又出了毛病,结果被凉水一激,感冒了。 秉昆说:“老邵,书店的事太对不起你了。” 老邵说:“你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中国都快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哪一个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却非常靠后。” 秉昆说:“所以水自流才希望能为这个时代做件好事。” 老邵叹道:“世负斯人,世负斯人,他死前的愿望是好的。” 赶超也说:“人各有命,许多人一死,连儿女都不念叨。他死了,还有你俩这么念叨,命不错了。” 崇文书店里里外外早在“五一节”前就被改造成肯德基店了。“五一节”却没有什么动作,到了“六一”那天才开张,场面煞是热闹,祝贺的花篮摆满了门两侧的人行道。他们请了几位乐手演奏世界名曲,其中一位吹小号的还是俄罗斯人。两个人穿着儿童剧中公鸡和母鸡的演出服站在门前边舞边唱:“肯德基,美国鸡,小朋友们喜欢的鸡……”肯德基店里的服务员姑娘们一个个头上戴着鸡头帽,短裙后边是彩色鸡尾。 因为是儿童节,店面所处的位置正是到江畔游玩的必经之路,还有买三份送一份并可抽奖的促销,开张当天的营业额就有好几万元。 第二天早上,周秉昆正在洗脸,听到郑娟兴奋地喊他:“秉昆,快来看!” 电视新闻中,唐向阳正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他,公司是怎么决定开肯德基店的? 唐向阳说,正是在他力主之下决定的。 记者问,他在肯德基店中有股份吗? 他说有,公司鼓励员工入股。 记者问,这条街上唯一的一家书店消失了,他是否感到有点儿遗憾? 唐向阳反问:“如果你面临两种投资抉择,一种是月月赔钱,年年赔钱;另一种则月月盈利,年年盈利,你力主选择后者,你会遗憾吗?” 年轻的女记者一时语塞。 他又反问:“像你们这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大学一毕业都不怎么再读书了,还指望谁喜欢读书呢?” 记者终于憋出了一个问题:“照您这么说,书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他说:“什么时候读书人口多了,实体书店当然就会多起来。网上购书只不过是购书,逛书店却会对人有更好的文化熏陶,这种熏陶是网上购书没法比的。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不费什么事,反过来也一样。等中国的读书人口多了,我会力主将肯德基店改成书店,并且还会入股。”郑娟评论说:“向阳真有眼光,没想到他还这么会说。” 秉昆一语未发,转身又去洗脸。 他没想到唐向阳那么会说。因为唐向阳亲口承认,把书店改成肯德基店是其力主的结果,秉昆连续多日心情不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秉昆对邵敬文、水自流心怀愧疚,一是因为老邵为了书店的事奔波而患上肺炎,二是因为没有实现水自流的遗愿。 B.从老邵嘴里道出的“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带有批评口吻与调侃情绪,夹杂着一点点失望,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C.唐向阳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之后,与周秉昆之间的裂痕进一步增大了,他们在价值观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 D.本文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并善于挖掘周秉昆、邵敬文等人身上闪现的情义担当,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平民视角,围绕崇文书店的改造命运展开故事情节,呈现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B.本文主要运用语言等描写方法塑造周秉昆、邵敬文、孙赶超等人物形象,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丰满。 C.本文遵循美丑对照原则,将周秉昆等高尚的读书人与唐向阳、郑娟等利益至上的小市民进行对比,凸显了文章主题。 D.女记者反问唐向阳的那句“照你这么说,书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发人深省,触及了唐向阳看重经济利益的思想。 8.文中描写了崇文书店改造成肯德基店开业时的热闹场景,试分析这一场景的作用。 9.郑娟评价唐向阳将书店改成肯德基店真有眼光,而周秉昆一语未发,且连续多日心情不好。周秉昆为何心情不好?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