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1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调考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3分)(A.因果颠倒。B.“通过探索发现人生的客观真理或意义”错,原文中“所谓的真理或意义本来就是一种幻觉”,不需要探索发现。C.“相信……意义”错,应是“看到……人主观创造出来”。) 2.【答案】B(3分)(A.强加因果。C.绝对化。D.鲁迅肯定炬火对青年有意义,“倘若有了……炬火或太阳”) 3.【答案】D(3分)(D.“中国共产党……人民”是群体形象,与“萤火”这个形象不符) 4.【答案】(4分)首先,列举当时中国缺乏创造、冷嘲多于实干的社会现象,并指出其危害。然后,表明对未来的信心,鼓励青年不受干扰,不白惭微弱,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每点2分,共4分) 5.【答案】(6分)呼唤更完满更理想的新人类的出现;对奋发向上、积极创造的态度的肯定;鼓励青年人勇敢做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每点2分,共6分) 6.【答案】D(3分)(“还有……地方”错,这是说的反话) 7.【答案】C(3分)(没有“嗅觉”) 8.【答案】(4分)(l)第一处寒冷的秋风: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阴冷凄凉的氛围;(1分)烘托情感,冷风吹乱的不仅是纸张,还有国难当头之时,自身漂泊的众人纷乱复杂沉痛的心情。(1分) (2)第二处刚劲的秋风:收束全文,意味深长;(1分)强有力的烘托出师生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坚强不屈的斗争勇气。(1分)(每点2分,共4分) 9.【答案】(6分)(1)参加远征军学生牺牲以及征调学生:反映“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上均告失败,损失惨重”的恶劣战争形势;(2)孟弗之和秦巽衡雨后路遇难民惨况:反映“日寇甚至不放过难民”的战争罪行;(3)学校将被迫搬迁至西康:反映“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从而控诉战争对教育的破坏。(每点2分,共6分。其他情节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0.【答案】D(3分) 11.【答案】B(3分) 【解析】无引申,就是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 12.【答案】D(3分) 【解析】强加因果。晏子言行不一不能成为高士奇认为晏子没有尽到责任的原因。 13.【答案】(8分) (1)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若”1分,“逮”1分,“然”1分,语意通顺1分。) (2)齐景公继位后,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匡扶纠正。(“嗣”1分,“叠”1分,“匡”1分,语意通顺1分。) 14.【答案】(3分)三人崇尚勇力。无视长幼间的礼仪。会因为分桃不均不服对方而相斗杀。(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齐景公拜晏子为相,想要称霸天下。当时有三个人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侍奉齐景公,凭勇力打虎出名。晏子从三人面前经过时小步快走向前,这三个人却不起身答礼。 晏子进宫见景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他们对上应该懂得君臣大义,对下应该懂得长官和下属之间的纲纪;对内可以制止暴乱,对外可以威慑敌人;国君得到他们功业的好处,下面的人佩服他们的勇武,所以才提高他们的职位、增加他们的俸禄。现在国君蓄养有勇力的武士,这些人却成了危害国家的人物,不如除掉他们。”齐景公说:“这三个人,攻击他们恐怕没人能做到,刺杀他们恐怕也刺杀不中。”晏子说:“这些都是仅仅依靠勇力攻伐而互相匹敌的人,不讲长幼的礼让。”于是请齐景公派人赠送给他们两个桃子却故意少送一个,说:“你们三位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功绩来确定谁可以吃桃子呢?”公孙接仰天长叹说:“我打过大野猪又打过小老虎,像我这样的功劳,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就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田开疆说:“我曾埋伏军队两次打退敌人的军队,像我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也伸手拿过桃子站起身来。古冶子说:“我曾经跟随国君横渡黄河,一头大鼋叼走了国君座驾的左骖后潜到了砥柱激流之中。在那个时候,我还年少,不会游泳,于是我只能踏水而行,我逆着水流向上游走了两百步,又顺流而下走了九里,终于找到大鼋并杀了它。我左手握住马的尾巴,右手拎着鼋头,像飞鹤一样腾跃而出水面。像我这样的功劳,是可以单独吃一个桃子而不用和别人共享的,你们两个为什么不交回桃子?”说着抽出剑站起身来。公孙接、田开疆说:“我们的勇力比不上你,功劳也赶不上你,却都拿了桃子毫不谦让,这就是贪婪;这样做了还不去死的话,那就是没有勇气!”二人都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古冶子说:“这两个人死了,就我一人还活着,这是不仁;用话来羞辱别人,却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违背了武士的行为,如果不敢去死,这是没有勇气。即便是这样,他们两位分吃一个桃子是合乎准则的,而我独享一个桃子同样也是应该的。”于是也交回了桃子,自刎而死。使者回复说:“他们都已经死了。”齐景公用丧服收敛他们的尸身,用士人的礼仪安葬了他们。 臣高士奇认为:“晏子使君主名扬诸侯,和管仲前后相互映照,可是《左传》中记载的他的几件事,却没有什么值得赞扬取法的。齐庄公暴虐无德,晏子虽然曾经为君主担忧过,却没听说他能极力进谏规劝齐庄公。齐景公继位后,多次经历过各种动乱,晏子也都没能有所匡扶纠正。齐景公倚仗自己国力强盛,对天下不讲道义,等到孔子用礼来责备齐景公时,齐景公才惭愧后悔到无地自容。我曾经读《晏子春秋》,觉得晏子的言论很多是可以采纳的,那些好多都源自老子的学说。然而他用两个桃子杀死三个勇士,讲求清静无为的道家演变为讲求刑名律法的法家,难到可以这样吗?” 15.【答案】C 【解析】“病多争向倚门亲”中的“病”,意为忧愁苦恼,承接首联“失意”,并非生病。 16.【答案】本诗所写“柳色”,本指高堤上的绿色柳树,(1分)“杏花”本指皇家园林中的杏花(1分) 诗人借“柳色”,劝朋友不要悲伤离别,(1分)诗人借“杏花”,劝朋友莫失意,要心存壮志;(1分) “柳色”、“杏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慰:要保持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答案】(6分)(l)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写: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8.【答案】D(3分) 【解析】叫嚣:大声叫嚷,后文有“声称”,与“叫嚣”有重复,所以排除。狂妄:指极端自高自大,十分嚣张,目中无人,骄傲。昼伏夜行:出自《战国策·秦策》,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昼伏夜出:基本意思为白天潜伏,夜晚出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犹如猛虎下山之势:形容猛虎下山时的威风。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扭转: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目前的状况。 19.【答案】B(3分) 【解析】句中的引号和“冰雕连”均表特定称谓。A表引用;C表强调;D表特殊含义。 20.【答案】B(3分) 【解析】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21.【答案】(6分)少不了一些名人的帮衬而“废话文学”之所以流行我们包容废话(每空2分) 22.【答案】(5分)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1分)。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后园的两株枣树(2分),加强语气,强化情感更能体现鲁迅先生当时孤独苦闷激愤的心情(2分)。 23.(60分) 【审题指导】 (一)材料 材料共两小节。第一小节,叙述了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二男生乘坐公交车从上海到北京的事件,突出此行换乘多、耗时长、行程苦的特点。第二小节,主要是人们对该事件的评价。观点一从效率出发,认为选择公交这种低效的出行方式是一种浪费,这个评价并不正确,背离男生出行认识世界的初衷。观点二认为此行也是研学,肯定“在路上”的意义:感受风土人情、获得教科书上没有的经历。观点三从个体品质人手,肯定其勇气和智慧。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勇气”应指其敢于突破常规选择;“智慧”则表现在有明确的目的,有合理的行程安排。 这是一则极富思辨性的材料,其旨在引导学生去思考在高效快捷的时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快”与“慢”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书本知识与亲身经历的关系、行为和计划的关系…… (二)任务 1.主题:在高效快捷的时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快”与“慢”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书本知识与亲身经历的关系;行为和计划的关系…… 2.体裁:“请给这位同学写一封信”,规定的体裁为书信。写作书信要注意格式要求,除开头有称呼语和问候语,其中称呼语顶格,问候语空两格,结尾应有敬语,其中“此致”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以及落款、日期。行文中,应采用第一、第二人称,体现与收信人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3.要求:“针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不能脱离材料,要针对材料内涵发表白己的看法。“选好角度”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或要求,提醒考生可就材料中某一或某几个评论人手,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考生不限于材料评论,也可有其他看法,但不必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