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2022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下是互联网时代,更是人工智能时代。完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中国从"人口大国”走向"数据大国";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也将从互联网经济的"人口红利"转变为智能产业经济的"数据红利"。用户数据正成为热门的大数据资源,而深度学习算法和计算能力的进步,则为海量用户数据提供完美的商业可能。可以认为,用户数据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将是人工智能产业主体最为关键的市场竞争要素。人工智能产业主体通过数据垄断而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将成为反垄断法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 数据收集是数据使用的前提。在人工智能时代,用户数据产生于互联网平台。数据收集的垄断与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网络效应密切相关。数据收集具有网络正效应。一方面互联网平台自身发展具有网络效应,即平台已有的用户优势会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加入进来,新用户的增加又进一步对已有用户产生锁定效应,而用户的集中也意味着数据的集中;另一方面,平台的数据积累具有网络效应,即平台数据越多,由算法定义的产品就更加智能化,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产生更多的数据,如此循环,将导致数据市场出现严重分化。此外,数据收集不存在金钱交易的价格竞争,因此反垄断法的价格分析工具将无用武之地。 数据使用是数据收集的目的。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的经济价值将被深度挖掘和充分释放。但是,应该看到,数据也可能成为产业主体排斥市场竞争、谋求垄断利益的利器。需要关注的垄断行为主要有三类。一是数据与算法叠加的 AI合谋。媒体报道的网络约车等平台"杀熟"事件,实质上是平台利用用户的消费数据,通过算法生成歧视性价格。二是数据驱动型的经营者集中。以数据整合为目的的企业并购,被称为数据驱动型经管者集中。目前,国际层面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并购反垄断审查案件,如"Facebook/WhatsApp"并购案、"Microsoft/LinkedIn"并购案。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驱动型经管者集中将成为全球并购的新趋势。三是数据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中,具有数据市场支配地位的上游数据控制者,如果不合理的拒绝下游数据使用者获取数据,可能构成对数据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 人工智能的数据垄断为反垄断理论提出了新的实践问题。反垄断法的理论创新需求主要涉及双边市场理论和相关市场理论。前者与单边市场相对应,能够为多边性数据市场的反垄断执法提供有益思路;后者既需要单独界定"数据市场",还需要正视传统相关市场界定工具(如 SSNIP 测试法)在数据市场的无能为力,进而积极探索可替代的分析工具。 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垄断案件急需立法变革。变革可从两方面实施。其一,调整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申报门槛。企业的数据资产,在时间上有延迟收益的特点,在空间上有从其他市场交叉收益的特性。因此,企业并购时的账面营业额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数据资产的真实价值。为了防止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从反垄断审查中"逃逸",有必要调整单一的营业额申报门槛,考虑增加并购交易额作为申报门槛。其二,考虑将消费者隐私保护纳入反垄断法。垄断行为导致平台用户隐私保护水平降低,而用户是整个数据生态的基础,我国反垄断法应该对用户隐私保护给予关注。 (摘编自吴汉东《人工智能的数据垄断与反垄断法的时代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已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数据红利"将替代"人口红利"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B.计算能力的进步,有助于推动用户数据成为人工智能产业主体间竞争的关键要素。 C.教据收集的网络正效应和非金钱交易特征,能促使数据集中,进而形成数据垄断。 D.数据市场具有多边性和不同于传统相关市场的新特征,因此反垄断法需理论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B.文章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为社会背景,指出反垄断法应担负起新的时代使命。 C.文章从互联网平台发展和平台数据积累两方面,深入剖析了数据垄断的形成过程。 D.文章通过网约车平台"杀熟"等事例,分别论证了需要关注的三种数据垄断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数据收集与数据使用的相互关系看,前者比后者对形成数据垄断局面影响更大。 B.深度挖掘数据的经济价值,有助于避免产业主体谋求垄断利益的不良经济行为。 C.“Microsoft/LinkedIn”等并购案表明,意在整合数据的企业并购将成为新的趋势。 D.我国在处理企业并购案时,增加并购交易额作为申报门槛,可更好达成反垄断目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在场所与师资条件上需遵循的基本要求。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了教培机构在师资审查与经营规范等方面的整改标准。2021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将大力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培训行业。综合来看,一方面,政策趋严使机构的现金流压力变大,合规成本与运营成本升高;另一方面,政策趋严推动行业良性有序发展,进校服务有望成为未来新的机会点。 图一:中国家长家庭教育观念 图二:不同阶段的学生课程参与情况 图三:2017--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摘编自腾讯网2021年 11月25 日《2021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趋势洞察报告》) 材料二 据了解,在"双减"政策发布后,郑州市教育局随即出台《关于开展"双减"政策"一告知、一承诺、双签字"的通知》,同时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全面宣传、深入解读"双减"政策。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深入推进,11月初,郑州市教育局部署各区、县(市)教育局向中小学、幼儿园发放《致中小学生家长不安排学生参加"七类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一封信》,同时,在校内建立在职教师违规参与校外培训举报查处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双减"政策要"软着陆",校内保障与校外治理必须两手抓,才能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课堂上,郑州各中小学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课后服务中,各区、县(市)推动"5+2+N"模式,着力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和内容。利用调查问卷、个体访谈、座谈交流等形式,让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都参与评价,做"双减"政策的"主人公"。 (摘编自中国教育在线 2021年11月26日《进学校、下社区!郑州"双减"政策"飞人寻常百姓家"》) 材料三 记者从南宁市召开的"双减"工作推进会上获悉,南宁市"双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全市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284 家,压减数量全区第二,压减率37.42%,学科类培训机构剩余75家。 会议介绍了"双减"工作取得的成效。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双减"工作机制。印发《南宁市"双减"工作政策解读问答50 条》等,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强化减负提质,科学推进"作业革命"。加强统筹管理,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应开课后服务数469所,实际开展课后服务 469 所,实现 100%全覆盖,学生参与率达 88.52%,超频完成85%的目标任务。强化部门联动,加快推进校外培训减负工作。 目前,南宁市"双减"工作仍面临新的挑战,如教育评价体系还未健全,教科研力量不足,减负提质办法不多;课后服务专业老师少,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压减过程中有的培训机构关停面临退租违约纠纷和裁员赔偿纠纷,或无充足资金完成学费全额退款等问题。 (摘编自广西新闻网 2021年11月 23 日《南宁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284家引导机构积极转型转设》)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来国家政策监管趋严,使校外培训机构的合规成本与运营成本提高,但同时也推动了行业良性有序发展。 B.中国家长对孩子人格健全、理性思维、自我管理诸方面的培养较为重视,但对批判质疑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最低。 C.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参与了学科辅导类课程,而幼儿园没有学生参与学科辅导类课程。 D.除了2020年,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有起伏,2021年的增速将最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州市教育局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宜传解读"双减"政策,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 B.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郑州与南宁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于政策宜传解读,后者着力于压减培训机构。 C.南宁市"双减"工作取得诸多成效,其中之一是压减校外培训机构数量位居全区第二,有力推进了校外培训减负工作。 D."双减"工作不仅要减负,还要提质,但可能会受到人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南宁目前就面临这样的挑战。 6.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郑州市与南宁市有哪些相同做法?请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路考 聂鑫森 祖武因公因私到武汉以外的地方去,喜欢坐高铁,又快又稳当。坐高铁又决不买一等座、二等座就蛮好,如果是他一个人可以去办的事,他决不让人陪同。 可这次不由他选择,他只是个客人,邀请方是长沙的潇湘舞剧院。对方说他的地位和名声,应该坐一等座;说他年届花甲,右腿又有旧伤,必须由办公室的小青年陪护。东道主在网上把来去的高铁一等座票都订好了,而且是双份。 祖武穿着薄棉袄,头戴绒线老人帽,手提一个小布袋,里面放着三条准备送给朋友的“黄鹤楼”香烟。 他和办公室的小杨站在站台上。 小杨说:“这个袋子也让我提着吧。” 祖武摇摇头,说:“这东西轻。你已经给我提着行李箱了,压手哩。” 这趟车是从郑州开往长沙的,武汉虽是大站,也只停车五分钟。 列车进站停稳后,车门开了。小杨和祖武随着队伍,急急地进入已亮起灯的车厢。 祖武的座号是B5,小杨的座号是C5,中间隔着过道。小杨把祖武的行李,放在自己座位这边的行李架上。祖武也举起那个装香烟的小袋子,往座位上边的行李架上放去。就在这时候,列车开动了,还没放稳的小袋子,从祖武的手上忽地脱开,掉下来,再从前排一个旅客的右肩边擦过,落到地上。 祖武赶忙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受惊了。” 一个蓄长发的二十岁出头的小女孩抬起头来,眼一横,说:“你怎么搞的?这么重的东西砸下来,砸得我右手都麻了。” 祖武说:“只是三条香烟。对不起,对不起!”边说边拾起小袋子让小女孩看。 小女孩脸一别,站起来,快步离开了座位,朝一车厢前面走去。 小杨伸手接过小袋子,放到行李架上去。说:“一个老人说了这么多‘对不起’,她理也不理,还要怎么样?” 祖武摆摆手,示意小杨不要多说话,然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列车跑得风驰电掣。 过了好一阵,那个小女孩没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列车长和本车厢的列车员,突然出现在祖武面前。 “老同志,我是列车长,刚才你放东西,是不是掉下来砸在前排旅客的右肩上?” 祖武说:“是的。我已经道歉了。” “她说她的右手发麻,很疼,可能骨折了,因为右手对于她非常重要,担心影响她未来的事业,请你去协商一下,好吗?” 祖武说:“我去。” 小杨站起来,大声说:“我是老人的陪护人,他上年纪了,耳朵不好,我去谈。” 小杨跟着列车长走了。 列车员也是个小女孩,她向祖武细问了当时的情况,又打开小袋子看了看,再掂了掂整个袋子的重量。接着,又向周围几个目击者进行咨询。 “列车员同志,人在旅途,难免发生这样的小事。几条香烟会砸伤人,这不是‘碰瓷’吗?” “年纪小,就这么刁钻古怪,让人生厌。” 列车到了赤壁站。 小杨满脸愤懑地回到车厢。 “祖老,谈了这么久,她不肯谅解。列车长说派车上医务人员给她验伤,她坚决不同意。她坚持要由当事人、受伤人及调解人——列车长,共同签订一个《调解书》,说明小行李袋砸伤了她的右臂,她于明日去医院检查、诊断、用药,所有费用由当事人负责。” 祖武说:“这小女孩太精明了。我作为一个有儿有女的老人,也不安呵,我同意。” “当事人一栏由我去签字吧,并留下我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祖老的名字不能留在这份《调解书》上,让人憋屈。” “好吧。” 车过岳阳站后,小杨把三方签了字的《调解书》复印件拿回来,交给了祖武。祖武戴上老花眼镜看了看,知道这个小女孩叫汪小秀,到达站也是长沙。他折叠好《调解书》,小心地放入内衣的口袋里。 长沙潇湘舞剧院招聘舞蹈演员的终评,进行了三天。作为终评总监的祖武,一直坐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他看得很认真,听得很仔细。令他惊诧的是,那个同车厢的汪小秀,竟是此中的一个考生,简历上写着她是某个县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汪小秀基本功不错,临场发挥也好,人还长得有模有样。前九名依分数多少排出,汪小秀与另一个分数相等,并列第十名。 在院领导、评委和总监参加的会上,为两个并列十名的考生谁上谁下,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由总监祖武来拍板。 祖武平静地讲述了列车上发生的这件事,然后掏出《调解书》让大家一一过目。其中有一条说:“受伤人如果在专业上因右手伤残,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祖武说:“我在列车上目睹她的表演,可谓之路考。她的素养就这个样子,小市民的精明与刁滑,都学到骨了,她能和同事们和睦相处吗?难!” 大家一致同意把汪小秀拉下来。 有人问:“万一她恼羞成怒,用《调解书》上的条款,来找祖老的麻烦呢?” 祖武冷冷一笑,说:“在座的都看了她表演的舞蹈,右手伤残了吗?一旦诉诸法律,各位都是证人。何况,她其意不在要找我赔偿什么钱,她坐一等座来应考,就说明她家境不错。她的刁滑,可想见她与周围的人不可能很宽容地相处。她之所以借这件事发飙,并一定要签署《调解书》,是自命不凡,为了争一个面子,万一落榜,她回去后可以体面地说出原由,并有纸写笔载的证据。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多的心眼,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人说:“祖老,你回去时,假如和汪小秀同坐一趟车一个车厢呢?” 祖武说:“作为长辈,如果她愿意,我一定会和她好好谈一谈,她要走的路还长哩。”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高铁在武汉只停五分钟的细节交代,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草厅倒后林冲探身摸火盆的细节描写异曲同工,都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在塑造主要人物祖武的形象时,不仅对其语言、行为、外貌等进行直接描写,而且通过小杨、汪小秀等次要人物对其进行侧面的对比反衬。 C.小说语言凝练传神。"列车跑得风驰电掣""列车到了赤壁站"等交代时间推移,言简意赅;"眼一横""脸一别""满脸愤懑"等描写凸显人物形象。 D.小说情节构思精妙,以乘坐高铁开端,以香烟砸着人发展,看似以签署《调解书》结/局,却又进一步写终评面试,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8.谈到小说创作时,聂鑫森说"我希望写出我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更希望通过强化其文化品格,倡导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小说中,主人公身上体现了哪些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9."巧合"是文学创作中较为普遍的艺术手法,往往会对作品产生特殊的作用。请指出本文设置的巧合并分别概括其作用。(6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