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1-04 10:1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军食绝四十六日。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资治通鉴•周纪五》)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 拔:攻克
B.母置之,吾已决矣! 置:放下不管
C.悉更约束 更:改变
D.赵括乘胜追造秦壁 造:攻破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B.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C.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D.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国的蔺相如、赵奢以及赵括的母亲都向赵王提出过赵括不适合担任赵国的将军的意见,但赵王固执己见,坚持任用赵括为将军。
B.赵括被任命为将军后,把赵王赏赐给他的金帛运回家中收藏,并忙于购置田宅,与他父亲当年接受任命后一心奉公、不问家事的表现截然不同。
C.秦王听说赵括已经当了将军,便对秦军的主帅作了调整,以应对变化了的形势,并将这一调整作为国家的重要机密,命令军中任何人不得泄露。
D.武安君认为赵国的士卒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他们,这些人会成为后患,所以,秦军只将赵国降兵中少数年纪小的人放回赵国,其余的全部活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4分)
(2)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4分)
14.本文所反映赵国大败损失数十万大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指诗人郑谷在扬子江北岸淮上(瓜洲渡)留别友人,点明事件。
B.一二句诗人既用淡墨点染景色,又用重笔抒写愁绪,但景与情并无冲突。
C.一二句一处“扬”、两处“杨”同音重复,使得声情宛转,情意低回。
D.末句“君”“我”对举,“向”字重迭,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16.明代谢榛改此诗为:“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长笛离亭晚,落日空江不见春。”你认为改得好吗?试简述意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从侧面烘托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2)李白《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山寺高耸云霄,他的《蜀道难》中“ , ”两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3)“酒”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其他运用“酒”的意象的古诗词名句还有“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红岩》,是革命历史小说中影响最广的一部。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传播,形成了___的红岩文化。
长篇小说《红岩》在1961年正式出版后___。小说一出,___,出版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多次重印。北京所有的宣传机构几乎___地行动起来,纷纷著文介绍。书店门前,人们排着长队争买《红岩》。有读者说道:“我不只一次地在大街上、公园里、电车上听到朋友们在谈论着《红岩》,他们时而谈到威武不屈的许云峰,时而谈到坚韧倔强的江姐,时而谈到勇敢沉着的成岗,也时而谈到为了党的事业而长期装疯的华子良……”“红岩热”还带来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热潮,长期以来,红岩故事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红岩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人们精神力量的源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久负盛名 赞不绝口 千金难买 不约而同
B.赫赫有名 赞不绝口 洛阳纸贵 殊途同归
C.久负盛名 好评如潮 洛阳纸贵 不约而同
D.赫赫有名 好评如潮 千金难买 殊途同归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彰显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B.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
C.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得以彰显。
D.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彰显了广大中华儿女对红岩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齐白石学手艺不仅勤动手,__①__。他发现师父雕的花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固定的样式,什么“麒麟送子”“状元及第”,没什么新意,于是就搞了些创新,( )。起初只是试探,没想到雕出来的新品颇受大家欢迎。
这种经历让他对国画有了强烈的兴趣,但没有人教他画,而他能看到的国画画册也是比较初级的,所以一直无法真正入门学画。
直到20岁的一天,齐白石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国画教科书。一个想学画的人看到一套画谱,就如同一个想学武的人看到了一套武功秘籍。__②__,在当时又很稀少珍贵,他只能向书主借来,用薄竹纸覆在书页上,描红一般照着原画一笔一笔勾描。他就这样勾画了足有半年,画了16册,才悉数描完。
接下来的5年,齐白石靠这套勾描出来的《芥子园画谱》做木雕,闲时也反反复复临摹,勤学苦练,他画画的底子就这么打了下来。后来齐白石的画在当地出了名,__③__。接受了专业指导后,齐白石画技更上一层楼,终成一代国画大家。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把国画里的一些如虫草、花鸟等的元素,迁移到木雕里。
B.把国画里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迁移到木雕里。
C.国画里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被迁移到木雕里。
D.国画里的一些如虫草、花鸟等的元素,被迁移到木雕里。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7月30日晚,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马龙以4:2战胜樊振东夺得冠军,樊振东获得亚军。
2021年9月21日,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樊振东以3:2战胜马龙,帮助广东队夺得男团冠军。
班上同学就马龙、樊振东谁实力上更胜一筹的问题展开议论。你觉得根据他们这两次交手的成绩能够就这个问题作出判断吗?请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