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A 2.B 3.C 4.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统组织”,然后举例的方式解释读书确立中心后怎样形成系统,然后阐明读书可以有多个系统,并采用比喻论证解释怎样将零星片断的归到每个系统里去,最后强调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络贯串的意义。 5.(1)薛宝钗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从中看出薛宝钗对贾宝玉关心、关爱而又自持,希望宝玉成为她希望的人。(2)林黛玉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表现林黛玉对贾宝玉挨打的心痛,希望宝玉不要再受笞打。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凡是读书至少需要读两遍”错误,选项偏离原文意思,原文“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并非指全部的书都要至少读两遍。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辨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人类的所有成就……如果要书籍记载……”错误,原文是“学问”需要书籍记载才可以流传,不是“所有成就”。 C.“因不会选择,所读的书远超学段常识课程和要籍数量,终难得实益”错误,原文说的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而阅读时又只潦草滑过”使有些读者“不能得实益”,选项忽略了“阅读时又只潦草滑过”这一内容。 D.“这种编排方式和语文课程目标产生了巨大矛盾”错误,原文说的是“期望达成的课程目标和目前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产生了巨大矛盾”,不是“编排方式”。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荷花淀》是短篇小说,不能形成整本书,所以无法支持“整本书更像‘画卷’”这一观点。 6.A 7.C 8.第①处:“笑着”体现新媳妇对通讯员冒冒失失的行为感到可笑;“赶忙找针拿线”表现她对通讯员的关心。第②处:“没看见”“没听到”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牺牲的无限悲痛;“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为之前没有给通讯员补上破洞感到遗憾、愧疚和对通讯员的崇敬。 9.①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②百合花白净纯洁,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朴实美丽、纯洁无瑕的心灵。③表现军民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④歌颂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解析】 6.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表达通讯员因没借到被子而看不起新媳妇,也为他得知真相后自责埋下伏笔”理解有误。阅读文本,从 “我”和通讯员借被子的过程中可知,并没有表现通讯员看不起新媳妇,“老百姓死封建”是通讯员对借不到被子的不满;从文中“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走出门不远,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分析,在得知不借被子真相后,文本中没有写通讯员的自责。 故选A。 7.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项,“这篇小说人物刻画都从外貌描写开始”错误,由“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可知,先写的是通讯员的动作,后写的外貌。 10.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夹生饭(jiá)”中的“夹(jiá)”读音错误,应读“夹(jiā)”。 C.“撇嘴(piē)”中的“撇(piē)”读音错误,应读“撇(piě)”;“憾天动地”中的“憾”书写错误,应该为“撼”。 D.“契阔(qiè)”中的“契(qiè)”读音错误,应读“契阔(qì)” 。 故选B。 11.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霞蔚云蒸:像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此处形容春景美丽,运用正确。 B.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此处写诗抒情,运用正确。 C.瞻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语境中指向左右两边看,应用“左顾右盼”。 D.侧耳倾听:侧转头部,使一耳略前略高,形容认真地听。此处形容听的状态,运用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落入”的宾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虚伪矫情”后加“俗套之中”。 B.句式杂糅,“围绕……为中心”杂糅,要么是“围绕……的中心”,要么是“以……为中心”,可将“为”改为“的”或将“围绕”改为“以”。 D.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一个省的文化系统”之前。 故选C。 13.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C.“因”,依据;“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句子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故选C。 1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折腰”意为“倾倒”,是引申义。 故选B。 15.B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律诗的一般常识。这是一首律诗,熟悉律诗的一般常识才能正确排序。中间两联“薄云岩际宿”和“孤月浪中翻”要对仗,中间两联最后一字“翻”“喧”要押an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首联对起,颔联承接首联,写当时所见。颈联转入写诗人深夜无眠时所见所闻。尾联对结,才点出“不眠”的原委。综合起来看,B项最恰当。故选B。 16.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当以”解释为“应当可以”错误,“当以”在此处没有实义。此句大意: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C.“存”解释为“礼遇”错误,此处正确解释为:问候,探望。此句大意: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 D.“繁”理解为“形容词,繁多”错误,此处正确解释为动词,使……增多。此句大意: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 故选B。 17.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名词做状语,向南。 B.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雪。 C.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 D.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故选A。 18.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意思:在南野际开荒。状语后置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B.意思:在堂前罗列着桃树、李树。状语后置句,介词省略,桃李罗(于)堂前。 C.意思:狗在深巷中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省略,狗(于)深巷中吠。 D.意思:用什么消除忧愁。宾语前置句,以何解忧。 故选D。 19.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错误。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故选A。 20.B 21.图景: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 感情基调: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分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错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没有“人生无常”的感慨。 故选B。 22.C 23.①穷困潦倒、全家生计无依之悲。“悲生事”“因人”,点明家境困苦,要投靠他人而生活。②投靠亲友,飘泊不定之悲。诗人居无定所,只得携家到秦州投奔从侄、朋友而远游。③途中山川险恶,举步维艰之悲。过陇山与险关,涉鱼龙河,渡鸟鼠山,一路艰险万分。④战事不断,家国不宁之悲。一路西征,不停的战火,让诗人担心秦州也不是安宁之所。 【解析】 2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宁静”不准确,应为“寂寥”;“因远游而生难以言状的悲苦情”以偏概全,不止远游。 24.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韵、哺、悸、嗟、事”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25.B 26.C 27.D 【分析】 25.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发生。“激发”,刺激使奋发。 根据横线后“朦胧的少女情愫”应用“萌发”。 ②“支支吾吾”,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磨磨蹭蹭”,形容行动迟缓,做事拖拉。 横线后面写了凤娇把鸡蛋塞给乘务员,所以此处是凤娇的动作,应用“磨磨蹭蹭”。 ③“出人意料”,(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料到(就采取行动)。 本处由前面“但是”以及后文“细节”可知,这里强调出乎人们的意料,用“出人意料”。 ④“委曲”,(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勉强服从。“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很难过。 由“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得到幸福”可知,表现的是香雪“委屈”的心理。 故选B。 26.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横线的句子语病有: 一是语义重复,“杰出”与“后起之秀”语义重复,“后起之秀”指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删掉“杰出”; 二是成分残缺,“展现”后面缺少了宾语,应为“展现……的心灵”。 故选C。 2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划波浪线中“北京话”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A.“正心诚意”,表示引用原文。 B.“招牌”,表示特殊含义。 C.“聪明人”,表示反语、讽刺。 D.“世界屋脊”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D。 28.D 29.①就越注重阅读②这跟城市的创新能力有关③差距就会迅速拉大 【分析】 2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的句子,把“阅读”比作“土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比喻,“羁鸟”“池鱼”比喻官场中的自己,“旧林”“故渊”比喻自然。 B.比喻,“尘网”比喻官场。 C.比喻,“樊笼”比喻官场。 D.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除D项外,其他各项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2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下文“阅读,不仅是市民文化生活的必需,也与城市竞争力息息相关……越是高层次人才”“这与个人生活习惯有关,闲暇时看看书,能愉悦身心,增加新知”,推断①处可以填入“就越注重阅读”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下文“……指出阅读数量与城市的创新能力呈‘正相关’”,推断②处应该填入“这跟城市的创新能力有关”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但到了科技创新驱动阶段”说明语意与上文形成转折,结合上文“一座城市爱不爱阅读,在制造业为主的阶段,差别或许不太明显,推断③处应该填入“差距就会迅速拉大”之类的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