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邯郸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10-12 08:49
参考答案
1.D
2.D
3.A
4.答案示例:(1)自觉要求 (2)独立指向
5.①首先明确“慎独”的内涵;②然后将“群居”与“闲处”进行对比,阐述慎独的意义;③接着更进一层,把“闲处”拓展到“独知”,论证“独知”之境中慎独的价值。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材料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不再依靠外在的约束”说法过于绝对。由材料二“当道德规范和要求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变成内化于心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自觉,即道德行为的实践源于内心的真诚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力量,才能够达到相对的道德自由”可知,原文说的是“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约束,而不是“不再依靠”。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D.“两者的本质是不同的”有误。由原文“主体性道德人格与‘慎独’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可知,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说明两者本质应该是相同的。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中“慎独”思想也蕴含着自觉性的要求;“慎独”思想无论是“独处”,还是“独知”,都强调了道德个体独立观察、独立审思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要求;“慎独”思想强调“已之所不闻不睹”以及“人之所不闻不睹”两种情况,我们都要谨慎对待;“慎独”思想要求人既要在独处时“慎其闲居之所为”,又要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
A.“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符合对“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谨慎对待,时刻戒慎恐惧,以防止违道的意念和行为出现的观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B.谈的是用人失误。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C.是总体介绍。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D.说的是鲁迅接受老师批评,坚决改正缺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中关于“慎独”论述。
6.B
7.D
8.①关汉卿与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②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③还有主人公面对名利诱惑及生死抉择的内在矛盾冲突。
9.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也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

10.A
11.A
12.D
13.(1)他们受到惨酷的拷打,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的情况。他们濒临死亡,但终无一语。
(2)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章纶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
14.目的: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
结果:皇上大怒,逮入诏狱,受到惨酷的拷打,皇上令禁锢他,第二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封杖到狱中杖打章纶一百下,章纶被长期关押。


15.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分析理解的能力。
A.“春雨连绵不断”分析错误,开头两句中的“青春”即春季,“阕”是终止的意思,表明春雨停止,而不是连绵不断。
故选A。
16.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及思想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
D.“对朝廷的讽刺与担忧;今日的唐王朝如同昔日的西汉王朝,国家光复中兴遥遥无期”赏析错误,末联“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意思是:如今大唐国家社稷,一定振兴有望。结合“新数中兴年”可知末联表达的是对朝廷的赞美,国家光复中兴指日可待。
故选D。
17.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犹、清、旦暮、鹃、啼。
18.D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不经之谈: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符合语境中“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当作新闻来”。使用正确,排除A、B项。②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得很重。句中“遍体”与“浑身”重复,使用错误。③“筚路蓝缕”的意思是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语境说的是“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在航空领域创业艰苦,合乎语境,使用正确,排除C项。④青出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后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符合语境中“这小子”学南海一派武功会超过“我”。⑤同日而语:把相同的人或事物放在同一时间比较,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句,用在此处的肯定句,不恰当。⑥沸反盈天: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望文生义,不能用于“双十一网购狂欢”的情景。故选D。
19.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A.搭配不当,“拓宽……机制”搭配不当,可删掉“和机制”;
B.偷换主语,“差不多孕育了人类的全部文化”的主语应是“乡村”,前一句主语是“人们”。在“差不多”前加上“乡村”;
D.语序不当,前后两分句主语一致时,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要放在主语之后,把关联词“虽然”放在“各国”之后。
故选C。
20.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达得体的一句”,A项,“舍侄”,谦辞,称自己的晚辈亲属;用语不得体。B项,“雅量”,敬辞,指宽宏的气量;用语不得体。C项,“海涵”,敬辞,如海一样的包容;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用语得体。D项,“刍议”,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用语不得体。故选C。
点睛: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一注意场合,审时度势;二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掌握谦敬,注意礼貌。
21.C
22.C
23.D

24.(1)称呼里的“您好”去掉;
(2)将“告罄”改为“售完”;
(3)“由于该站扩建”的“该”改为“本”;
(4)将“封锁”改为“封闭”;
(5)署名和日期位置互换一下。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