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湘潭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9-29 09:17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段一: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遺、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日:“《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含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百四十》)
文段二: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
(节选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B.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C.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D.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擢第,科举考试及第。文中指王维参加科举殿试并及第。
B.服阕,古人守丧期间穿孝服,丧期满后脱下孝服。也称除服。
C.昆仲,指称呼他人为兄弟的敬词。年长日昆,次之日仲。
D.豪右,有钱有势的家族和大户。一般家住右边,故称豪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禄山攻陷京城,王维没追上朝廷出逃的队伍被俘虏,叛军逼迫他接受伪官,王维服药诈称哑疾躲避。
B.王维以诗名著称,书画更是极其神妙,非--般画手所能及;在音律上的造诣,也令人佩服他的精思。
C.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吃蔬菜不吃荤,到晚年不穿有花纹的衣服;退朝焚香独坐、专心诵经,妻死三十年后不再娶。
D.唐代宗仰慕王维诗文,让王缙进献。于是王缙在内外亲朋好友间相互搜集,汇编了王维诗文四百多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4分)
(2)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4分)
14.文段二主要总结了王维诗歌的什么特色?赵殿成认为王维诗歌这种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裴迪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辋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
B.首联中的“灞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
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县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
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
16.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以这两例论证这就是活得短的、不长寿的。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秋月来写演奏结束后的效果。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最终可能出现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阴历七月十五为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我们在这一天祭奠先祖,缅怀先人。
古代中元节是“孝老节”,源自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孟兰盆节”。
不管是中元节祭祖,还是孟兰盆节的救母脱离苦海的 ,都是劝人向善,劝子行孝。七月半祭祖习俗 ,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农历七月也称之为报恩月。
在传说中,这一天地府之门会打开,已故的先祖可以回家接受后人的祭奠。由于地府会在这天晚上开放,_____传统习俗中,人们应该早早回家,一方面回家祭奠祖先;另一方面肃清街道,为魂灵让路,避免冲撞。传统民俗中,还会晚上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盞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 。放河灯给亡灵照亮道路,也为了普渡水中的亡灵。
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初衷 古已有之 所以 漂泛
B.初心 古記有之 所以 漂泊
C.初衷 由来已久 于是 漂泛
D.初心 由来已久 于是 漂泊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B.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C.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D.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伴随着“西北暖湿化”等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关于气候变化“利大于弊”,西北地区“大漠变良田”,气候变化让“西北地区再回大唐盛世”话题也一度火热。气候变化真的能为西北地区带来更多益处么?
实际上,以“暖湿化”为基础理解西北地区现在和未来生态的变化远远不够。在看似“繁荣兴盛”的表象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除“暖湿化”以外,冰川融化也是导致西北一些地区水资源增多、湖泊“复活”、绿洲面积扩大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冰川融水量会① 。覆盖率低、以小冰川为主的流域,冰川融水量的拐点已经出现。当冰川消融越过拐点,将不再具备水资源调节的功能,② ,西北千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加剧主要依赖冰川融水供水地区的干旱风险,甚至引发生态乃至社会经济危机。
由此可见,仅用“暖湿化”这一简化的概念无法全面地描述西北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气候风险和潜在危机。③ ,不能只一心期待“西北暖湿化,荒漠变良田”,理性、科学地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当前危机,积极为下一次极端事件做好准备,才更为紧迫。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些现象值得深人探讨
B.需要更理性地看待“西北暖湿化”的概念
C.西北暖湿化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D.冰川融化的问题不可小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娘炮形象”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所谓“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一些举止忸怩作态、喜欢撒娇卖萌的“小鲜肉”,经由影视制作机构和经纪公司商业包装与市场运作,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偶像。而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有些偶像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他们是没有心的。”
在全国各族人民为“两个一百年”而努力奋斗的今天,青少年到底应该追寻什么样的偶像来自我塑造?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