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苏省如皋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8月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9-13 09:17
参考答案
1.A
2.B
3.D
4.①“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②读者或观众、听众按照自己的方式,③对“第一文本”进行再创造的结果,④是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体现。
5.①首先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提出“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这一观点,②然后从“艺术文本对于接受者的意义”和“接受者对艺术文本的理解”两个方面谈了接受者和文本的关系,③最后总结接受者的理解对于艺术品的意义。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理解不受文本意义的影响”,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三段“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理解受文本的影响。
C.逻辑推断错误,材料一第三段“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由此不能推断出“所有的接受者对这一艺术作品都持不同的理解,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创作本旨不一致”就是成功的作品。
D.“是孤立的‘自为’存在状态”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经由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自在’存在状态,成为‘自为’的存在,即作为审美对象‘第二文本’而存在”,可见选项偷换概念张冠李戴,应将“自为”改为“自在”。
故选A。
2.
本题考查筛选提取信息并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
B.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可知“无关其个人的生活经验”的说法错误,表述绝对。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相关内容并确定论据的能力。
根据文意来判断其他三个选项都是读者对艺术文本的个体想象或理解,超越了原著,更丰富更具体,属于再创造。D项是改写,根据原著进行改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一个新的艺术文本的创作,一般仅是形式的变化,内容上还是原著的特色,所以不是再创造。
故选D。
6.A
7.B
8.①借助细节描写和比喻修辞,形象写出男孩的矛盾心理,他因饥饿难耐宁愿被打也要吃苹果,但又因被卡住脖子不得不吐出。②与前文孙福的“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相呼应,借助男孩痛苦的表现衬托出孙福的凶狠残暴。
9.①“黄昏”实指时间,交代故事发生的自然背景。②在黄昏中,男孩被暴打,众人围观,却无人真正出手相助,凸显了男孩的孤立无援和孙福的凶狠残暴。③以此为标题,意在折射人们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对看客现象的抨击。
【解析】
6.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却无人出来帮忙”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有一个人对孙福说:‘孙福,你看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会把他卡死的’”,可见还是有一个人出声劝说的,并不是“无人出来帮忙”。
C项,“辅以抒情和议论”说法错误。文章记叙了孙福逼迫一个偷了自己苹果的小男孩将吃进去的苹果吐出来的故事,描写了这个过程中孙福和小男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但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
D项,“已经表现出了偷盗心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小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时,孙福让他走开;走开后不久,“男孩回来了。这一次男孩没有站在孙福的对面,而是站在一旁,他黑亮的眼睛注视着孙福的苹果和香蕉”,这次男孩对孙福说自己饿了,含有乞求的意味。可见在“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的时候,小男孩没有表现出偷盗心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偷的。
故选A。
7.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这些描写都直接表现了孙福的凶恶”说法错误。文章描写了小男孩被孙福第一次驱赶后,“缩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身体摇晃了一下后,走开了”;被第二次驱赶后,“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被第三次驱赶后,“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捏紧小男孩的衣领后,“他瞪圆了眼睛,嘴里的苹果在两腮鼓了出来”;孙福卡住他的脖子,“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男孩继续往外吐,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没有了”。这些描写,都是通过小男孩受到惊吓不得不屈服的心理,间接地表现了孙福的凶恶。
10.D
11.B
12.C
13.(1)这之前,考功员外郎举用人才,以私事相托之风盛行,选取士人过多,每年达数百人。
(2)不久,王丘又分管吏部选拔人才之事,入朝担任尚书左丞,遭遇父亲丧事离职。
14.反衬或对比,将崔沔等人的政绩平平与王丘的政绩优异进行对比,起到突出后者的作用。
【解析】
10.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童子举擢第”指应童子科考试登第,至此语意已完整,“时”是下一句的状语,指当时,所以应在“时”前断开,排除BC;
“以属文”是“见擢”的状语,指凭借撰写文章受到拔擢,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划线句子的意思是:父亲王同晊,官至左庶子。王丘十一岁时,应童子科考试登第,当时大多数人以背诵经书为业,唯独王丘凭撰写文章受到提拔,因此知名。二十岁时,他又参加制举科考试,授官奉礼郎。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B项,“尚书,该句中指官名”错误。根据语境,“尚书”应指尚书省,不指官名。“尚书左丞”才是官名,是尚书令及仆射的属官,隋、唐时秩正四品。本题中A项“长安”为年号,选项中特地指出它“在本文中不指地名”,这其实已对B项需结合语境来判断正误作了一定暗示。
故选B。
12.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C项,“向皇帝推荐他任宰相”理解错误。原文是“将荐丘知政事”,可见尚未予以推荐,而“向皇帝推荐他任宰相”变未然为已然。
故选C。


15.B
16.①陈兵守险,比不上以节俭之德治理百姓;②安危之际,诗人渴盼朝廷能任贤用能;③切勿轻易用兵,而应加恩于百姓。
【解析】
15.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B项,“而从修辞上看又运用了比喻、设问等手法”理解有误,“设问”不对,应为反问。设问是有问有答,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在问中。“何如”在这里指“何似,比……怎么样”,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17.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18.C
19.①作者要强调的不是蔡先生的“做人”与“做事”,而是他“做人”与“做事”的态度,原文“一辈子那样认真”重复出现,就是对他这种一以贯之、自始至终的“认真”态度的强调,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②改写后的文字看似简洁,其实句子的重心就转移到“做人”与“做事”上去了,对该强调的内容反而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20. 只记得他是蔡思果 没有受过正规教育
【分析】
18.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
C项中的引号与“濯堂”的引号都是表示引用。
A项,表示特殊含义,这里的“招牌”当然不是挂在商店门前标明名号与经营内容等的牌子;
B项,表示讽刺;
D项,表示强调。
故选C。
21.示例:“惊闻”修改为“欣闻”;“你校”修改为“贵校”;“痛击对手”修改为“战胜对手”;“务必”修改为“希望”;“添砖加瓦”修改为“再谱新篇”(“添砖加瓦”是谦词)。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题考查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本次材料为县科教体局向某校获奖学生拟发送的贺信的片段。其中,“惊闻你校在全市第四首届汉字书写大赛中痛击对手”中“惊闻” “你校”和“痛击对手”用语不得体。“惊闻”是吃惊地听说。这是县局向得奖的学生所发的贺信,不应用“惊闻”,应用“欣闻”,很欣喜的听说。“你校”不够尊重,可以改为“贵校”。“贵校”是你们学校的意思,贵是敬辞。“痛击对手”,同学比赛不是敌我斗争,不能用“痛击”,应改为只表达胜利的词“战胜”。“同时务必以这次比赛作为新的起点”中“务必”用语不得体,“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语境是表达祝贺之意,因此可改为带有勉励和期望的词“希望”。“为我县素质教育发展添砖加瓦”中“添砖加瓦”用语不得体,原来指建房屋时给不断地添砖块加瓦片。后比喻做一些工作,尽一点力量。该词是谦词,不能用于说别人,因此可以改为带有勉励意义的“再谱新篇”。
22.示例:拍客是一群互联网时代利用数码设备拍摄图像或视频,上传到网络,进行分享、传播的人。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