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2.B 3.暗示性是诗歌意象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对于这种诗意的领会肯定需要联想,林庚先生是从理解方面说的,说得不错。朱光潜先生反对遣词造句使用套语滥调,没有创意和情趣,朱光潜先生是从表达方面说的,也是对的。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所以作者在遣词造句上要避免使用联想意义”错误。作者反对的是对联想意义的误用,即套语滥调的习惯联想——“套板反应”,而不是全盘否定联想意义。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幽深的样子,此句意为从高大茂盛的夏树中传来婉转的鸟鸣声,这里的“木”并没有林庚先生说的带有枯黄干燥的落叶形象。 4.A 5.C 6.反转新闻是在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以事件的戏剧性反转和公众态度的反转吸引舆论眼球的新闻现象。符合规范即可。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题干要求分析“‘反转新闻’的原因分析”,选项说的是“反转新闻”的特点,而非产生原因,选项内容答非所问。 故选A。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所以应该减少新媒体传播,恢复传统纸媒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无中生有。原文论述了“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情绪化特点导致真相被淡化”的特点,但并没有说“应该减少新媒体传播,恢复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主渠道”。 7.D 8.A 9.①说明雪随着风势,下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急。②“紧”字不仅表现出当时气候环境的恶劣,还渲染出事发之前的紧张气氛,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效果。③这又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字,写景的同时又暗示了形势和林冲当时的心境。④因为风大雪紧,才推动了下文一系列情节的发展,并导致了林冲杀人,丰富并升华了人物的性格。 10.参考示例: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祝福”场景,展现了鲁镇社会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②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如对“荣禧堂”的描写突出贾府的富丽华贵及显赫的社会地位。③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对别里科夫卧室的描写,体现了他封闭守旧、胆小多疑的性格特点。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如对“风雪”的描写渲染了紧张悲壮的气氛,也烘托了林冲孤独沉郁的心情。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风大雪紧推动一系列故事发生。⑥深化主题思想。如家家户户准备祝福的场景反衬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深化了主题。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D.“完全在于表现林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有误,对荣禧堂的环境描写意在表现主人的富贵荣华,突出贾府显赫的社会地位。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和理解断句的能力。 A.一般而言,上联的最后一字为仄声,据此排除B;且上下联词性相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都是动宾结构,据此排除CD。 “同乡”籍贯;“世教弟”点明关系;“勋袭东安郡王”点明身份;“穆莳”点明人物;“拜手”代表敬意;“书”代表方式。也有“拜手书”不停顿的。 11.C 12.D 13.李斯照顾到秦王的面子,将其下令逐客的责任归于秦国的臣子,论证上时时考虑到嬴政有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齐孝公以“孝”为谥号,说明他生前很孝顺,正是抓住这一特点,从遵守祖先盟约、继承其父职责的角度展开劝谏。 14.(1)百姓因此殷实富裕,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被国家所用,诸侯亲附归服。 (2)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丢弃王命,废掉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代(拿先王的盟约怎么办)? 【分析】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治:社会安定。 B.包:囊括、吞并。 C.散:使……分散,拆散;股肱:此处用作动词,做得力的助手,辅佐。 D.全对。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由“未入竟”可知,齐国军队尚未攻入鲁国,称不上兵临城下; B.文中只是说驱逐客卿会削减自己的实力,增强别国的实力,但并不是秦负客,已经导致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的局面;“转述了鲁国百姓相信齐孝公不会背弃盟约的言论”也不准确,这只是展喜编来说服齐孝公退兵的,并不真有其言。 C.第一段主要用“四君”的历史,并非五帝三王;鲁人不怕齐军进攻、不做防备仅仅是说辞,而不是事实。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李斯为文和展喜进言都抓住了对方的心理”的具体表现,需要结合文中具体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出对方的心理何二人如何抓住对方心理的。 由“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可知,李斯照顾到秦王的面子,将其下令逐客的责任归于秦国的臣子;由“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可知,李斯论证上时时考虑到嬴政有一统天下的政治理想,因此他成功说服了嬴政。 由“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央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可知,展喜抓住了齐孝公的性格特征,从遵守祖先盟约、继承其父职责的角度展开劝谏。 14.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以”,因此;“用”,表示被动,被任用;亲服,亲附归服。 (2)“嗣”,即位;“岂”,表示反问;和“若……何”,把……怎么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臣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但秦穆公重用他们,兼并了二十个诸侯国,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富裕殷实,国家因此富足强盛,百姓乐于效力,诸侯亲近顺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谋,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迫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绩延续到今天。秦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放逐华阳君,加强国家权力,堵绝权豪之门,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材料二: 夏,齐孝公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僖公派展喜去慰劳齐军,并叫他到展禽那里接受犒劳齐军的外交辞令。 齐孝公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出境迎上去进见他,说:“我们的国君听说您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光临敝邑,派遣下臣来犒劳您的左右侍从。”齐孝公说:“鲁国人害怕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齐孝公说:“你们的府库空虛得就像悬挂起来的磬,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仗着什么而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依仗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室,在左右协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害。’这个盟约藏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桓公因此联合诸侯,解决他们之间的不和谐,弥补他们的缺失,救援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过去的职责啊。等到君侯登上君位,诸侯都寄予厚望,说:‘他会继承桓公的功业吧。’我敝邑因此不敢聚众保城,说:‘难道他即位九年,就丢弃王命,废掉职责?他怎么向先君交代!他一定不会这样的。’依仗这个才不害怕。”齐孝公于是收兵回国。 15.D 16.A 17.岑参诗中的劝饮,体现的是欢会大笑的乐观豪迈之情;他们在欢饮中言说“岂能贫贱相看老”,又体现出一种珍惜时光,赶快建功立业的对前途、对生活的信心;欧阳词中的劝饮,则是想到白发天涯、再会难期,而劝慰友人撇开往事开怀畅饮,更体现出离别和人生迟暮的感伤。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的能力。 D.“不觉已是一年”,有误,应该是许多年了,其中三个朋友都已过世。“一事无成”的说法有误,“愁”字隐含的是对己是白发之年,还要作“天涯”之别,再见不知何时的离别之愁,虽也有人生迟暮的伤感,却与“一事无成”无涉。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艺术特点的能力。 A.“每两句一换韵”有误,后四句未换韵。 故选A。 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两句重复“故人”二字,见出情谊深厚。“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二句接“故人别来三五春”,意思是说:时光迅速,又到了秋天草黄的季节了;岁月催人,不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老下去。言下之意是要赶快建立功业。“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一个“笑”字,写出岑参和他朋友的本色。宴会中不时地爆发出大笑声,这样的欢会,这样的大笑,一生中也难得有几回,老朋友们端着酒杯相遇在一起,能不为之醉倒。由此可以看出,岑参诗中的劝饮,体现的是欢会大笑的乐观豪迈之情,要珍惜光阴,建功立业。 “今日相逢情愈重”三句叙写词人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感受,沧桑的经历使二人更觉相互间情谊的厚重。一个“愁”字隐蕴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无限惆怅伤感。“愁闻唱、画楼钟动”,此一可理解为与老友畅谈之时,画楼钟声响起,警醒词人相聚之时在不断的流逝,故尔令闻者愁。末二句写词人面对又将到来的离别而劝饮的情景。老友见面,总是意味着许多的沧桑回忆,许多的酸甜苦辣,这些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的,眼下又要分别了,此地一别,此生还能否相见尚不得而知,因此还是撇开往事开怀畅饮,往事已够让人遗憾的了,千万不要再给此次相逢留下什么遗憾。由此可以看出,欧阳词中的劝饮,是劝慰友人撇开往事开怀畅饮,更体现出离别和人生迟暮的感伤。 18.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中需注意“馑”“覆”“涡”“矗”“殆”“嫣”“颓垣”的书写。 19.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 A.“水蒸汽”中的“汽”应为“气”; C.“应(yīng)验”的“yīng”应读“yìng”,“悲衰”中的“衰”应为“哀”; D.“烟蔼”中的“蔼”应为“烟霭”。 故选B。 20.互动交流还远远不够; 强化政务新媒体的服务功能; 有效提升政务新媒体运营效率 21.示例:战无不胜的投资大师,为什么要苦口婆心地帮助非亲非故的你?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首先分析所给第一个事例,民警抓人却电话通知,漏洞百出,因此“抓人还要提前通知,警察是不是怕坏人跑路跑得不够快”是针对事件漏洞提出的疑问。然后分析第二个事例,点赞刷单,被骗9万多元,点赞就能挣钱,可以说是天上掉馅饼,因此发出疑问“为啥能轮到你”。最后分析第三个事例,“免费指导炒股赚大钱”,被骗6万元,因此可以据此发出疑问:为何免费帮忙,是否沾亲带故,据此写出疑问句:战无不胜的投资大师,为什么要苦口婆心地帮助非亲非故的你? 22.正规医院医药费过高。 23.①延误病情,危害健康;②扰乱医疗行业秩序;③引发民众不满,危害社会稳定。 24.答案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