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怅寥廓 蒹葭采采 秦风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2.B 3.D 4.《七月》 5.D 6.C 7.内容上,引用恩格斯的话,告诫人们不要企图战胜自然,从而扣住本段主题:人要善待自然。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诗经》中“告诫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内容的论述。 效果上:引用名人的话语,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反思。 8.不同意:“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更有感染力。 内容表达:“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明面对“疫情”这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中日两国同仇敌忾,同舟共济,契合中日一衣带水的地缘文化联系。 表达方式:“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达含蓄势水,引发读者思考、回味,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中日携手战胜疫情更加耐人寻味。 中心思想:这里两句话充满了慷慨激昂、豪迈乐观以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这种精神和勇气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值得永久发扬和继承。 同意:“武汉加油”更有感染力。理由: (1)言简意赅,通过精炼的语言传递了坚定的支持和必胜的信念。而“岂日无衣,与子同裳”则因为语意的含蓄和解读的多样性,削弱了战斗力。 (2)“武汉加油”,用拟人手法,形象传递祖国大家庭对武汉人民的坚定不移支持,可谓言浅意深,而诗歌则会因为阅读者的文化修养和身处疫情中的紧张情绪,未必带来较好的稳定人心效果。 9.铁凝 10.写“风也柔和、月亮明净”、树叶在“歌唱”,烘托出香雪得到铅笔盒后喜悦的心情及她美好纯净的心灵,心境的转变带来了视角的变化,三个“原来是这样”的句子表现出香雪对于台儿沟的新认同,表达出她对故乡的深情热爱。 11.否。插叙,是香雪在回台儿庄途中思考如何向娘解释为什么用40个鸡蛋换铅笔盒时的自然联想,想到小时候没有拿汗衫换芝麻糖的事,表达出铅笔盒对于香雪的意义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突出香雪诚实质朴的性格。 12.结构上:照应标题,使得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运用反复(或呼号、咏叹)的手法,借姑娘们的呐喊强烈地表达了对香雪的理解、肯定、赞叹、期待,赞颂了香雪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 效果上: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效果。 13.语言质朴流畅。 (1)写“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纺织娘油葫芦“鸣叫着提醒她”、大山的“严峻而又温厚”,把物当作人来写,增强了文章的诗情。 (2)写“群山被月光笼單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柔和、树叶作响,富有诗情画意。 (3)语言诗意、语言质朴,使得山水万物都充满了感情。 (4)写香雪坚守善良、淳朴的人生底色,始终如一地看待世界,是作者笔下的理想人格,富有诗意。 (5)文章使用大量意象,如火车、铅笔盒等,类似诗歌的表达技巧。 14.赋 15.B 16.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 方法:①直接描写,“静女其妹”“静女其变”运用“赋”,直接表现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通过动作行为表现了女子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②间接描写:通过男主人公“搔首踟蹰”侧面烘托其美丽、可爱的形象。 17. 哪里/怎么 耻辱 假使,如果 发动 18.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19.C 20.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 21.子贡认为天下难容夫子,他想着改变自己去适应天下,说明他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出使并不是逞口舌之快,而是要能够审时度势。 子路的想法是改变别人适应自己,这实在是无法实现的理想主义。颜回认为过不在夫子,不要因为不容而感到困苦。 总结:三个人中,只有子贡最了解那些王侯的想法,懂得变通,能言善辩,因此是出使的最佳人选。 22.D 23.C 24.A 25.作者首先指出,学诗的途径首先是按照风、雅、颂的不同体制分别“求其端”“尽其变”“大其规”“要其止”,也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基本精神;然后“章句以纲之,训沽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即通过“章句”“训诂”“讽咏”“涵濡”,来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最后,“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诗的教化作用就能落实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之中。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论证严密。 26.本文采用问答方式,通过两问两答,自然地转移论题,使得论题醒目、条理井然。加之论说透辟、浅显,语言整饬、精炼,清晰交代了诗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阅读《诗经》,对读者更容易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