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B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 2.C(C项“有相似之处”“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 3.D(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4.(1)引证法,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2)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3)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4)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本题4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5.两者都很少写景(1分),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1分);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2分),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2分)。(本题6分,其他答案能够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6、D【解析】主旨错解,“揭示了寒门出英才的普遍规律”错,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父母的深沉的爱。 7、A【解析】感情基调错解,“涂上悲凉的色彩”错,猪婆是老死的,不能说以“ 猪婆坟 ”为题为文章涂上了悲凉的色彩。 8、用孩子、父亲、母亲等代替名字,突出了人物之间的家庭关系,凸显了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孩子、父亲、母亲成为一类人的代表,增强了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使作品更有普遍意义。(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9、猪婆生崽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文的主要情节围绕猪婆展开,一家人的经济状况借猪婆得以展现;以猪婆对小猪的爱和亲密关系烘托母亲、父亲对孩子的爱,表现出孩子沐浴在父母之爱中的幸福;为作品表现的艰辛故事增添亮色,使作品语言更加幽默风趣。(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10.B 11.C(“中郎将”非专职使臣。西汉时,宿卫宫中的中郎分属五官、左、右三署,各设中郎将统率之。) 12.D(“吕蒙早晚慰问、抚恤老人”错,是吕蒙让亲近的人早晚慰问) 13.(1)鲁肃心里还轻视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益显赫,可不能用旧眼光看待他啊,您应当去拜访他。”(“轻”译为“轻视”,“故”译为“过去或者旧的”,“顾”译为“拜访,看望”,句意1分) (2)吕蒙问鲁肃说:“您接受重任,与关羽防区相邻,打算用什么策略,防备意料不到情况发生呢?” 鲁肃很仓促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不虞”译为“意料不到,没想到”,“造次”译为“仓促、随便”,“施宜”译为“采取适当的措施”,句意1分) 14.怜悯三将的子弟;吕蒙待人仁爱宽厚;对三将心存敬佩。 15、C;解析:“秋景中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诗人愁绪更加浓厚”错。诗人并无愁绪。 16.比喻写景,新奇贴切。林间的佛寺如同褪了颜色的画;水面上漂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棋盘。远近结合,营造氛围。颔联先写近处的佛寺处于阴沉的天色中,再写远处的架田稀稀落落。颔联整体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意境,映衬出诗人的恬淡心境和闲情逸致。 解析:(1).“秋景中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诗人愁绪更加浓厚”错。诗人并无愁绪, 17.(每空1分,共6分) (1)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2)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3)如,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国殇》) 18.D(3分)银色代表冰雪,红色象征着火与温暖。接前文总括意,应包含“冰火”两个元素,所以排除A、B两项;C项“温暖世界”一句,只写了“火”,与前文“冰火”句前后不能对应。故选D。 19.A(3分)A项和画线句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20.修改示例:火炬图案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对“双奥之城”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还体现了中国“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共3分,得分点:“不仅”“还”为递进关系,前后分句语序颠倒过来,1分;“体现了……继承与发扬”,1分;“双奥之城”后加上“精神”,1分。改对一处给1分。答案形式不唯一,可修改错误,也可写正确的句子。) 21.但相比较而言(但与精神财富相比)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同时也能实现自身幸福”等均可) 只有这样(“只有守住底线”“只有操守坚正”“惟其如此”等均可)(共6分,一句2分。答案不唯一,答题方向正确,语意通达即可。) 22. (1)求幸福不只在物质享受 (完全否定物质财富的意义是不对的)(2)求幸福不要自私自利 (3)求幸福不要丧失操守(见利忘义) (共5分,一句2分,两句4分,三句5分。意思对即可。双重否定句不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