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2021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3)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7-29 15:42
参考答案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辟、簪、螺髻、跬。

2.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此处指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历史,使用正确。
B.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时的傲慢神气。此处形容某些大国傲慢的姿态,使用正确。
C.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此处指请假不回,望文生义
D.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此处指国际社会同心协力,使用正确。
故选C。

3.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选文围绕古代文艺中的“浪漫主义”来阐述。横线前面是“在建筑中”,那么后面要出现主语,因此④应排在最前面;而由①中的“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与④中的“平面铺展”能够衔接,因此①排在④后;而②③的句式是“是……而不是……”,因此排序为②③。整个排序为④①②③。
故选D。
 
4.因卷入消费浪潮而失去理性,导致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而变穷的人。
5.作者通过对一个典型的稳态图书馆的描述(藏书总量控制,藏书质量不断提高),以图书馆建设中的避免虚假繁荣之下的毫无意义的重复建设,来类比当下消费社会中个人和国家应该杜绝过度消费,应当追求高质量发展,内容上承接上文分析,回答了“怎么做”,又照应了文章第一段的内容,使论述思路和结构完整;类比说理增加了说理的形象性。
6.D
7.B
8.电影《天生购物狂》这句话表达的观点是,要通过消费来解决精神困境,文中认为过度消费会给我们带来种种可能的危机,比如,在物的包围之中,人们丧失了品鉴能力;借助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贫瘠,只能是黔驴技穷。作者认为消费模式的剧烈变迁也日渐催生与之关联的精神紊乱,人自身被转变为整个机器的一部分,它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因此,需要追求一种适度规模,甚至减量化的生存境遇,追求一种高质量的发展才能消解内心的贫瘠。
 
9.示例:不冲突。“奢侈”是指生活在纽约却长久地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的艰难、不易,“节省”则是指保持上海人生活习惯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有限的食材,突显的仍旧是保持习惯的艰难和不易;而尽管如此艰难,年事已高的姑姑仍旧没有选择妥协,体现出姑姑的故乡情结;同时也为下文拜托张先生弄食材、重返上海做铺垫。
10.示例:本段综合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主要记叙了我和姑姑之间的通话内容,主要提及姑姑吃到称心如意的中国菜的艰难,以及对于精致生活的坚持,体现了姑姑对坚持精致生活的自豪。后文主要借助周阿姨的语言描写侧面烘托姑姑的形象,周阿姨的话还原了姑姑对于风度的执着追求,其对姑姑讲求礼数的肯定。本段从多方面表现了姑姑的内在修养,使姑姑的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感,表达了作者对姑姑内在修养的赞美。
11.示例: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姑父”:第一次交代姑姑和我恢复联系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姑姑回国做铺垫;第二次回忆了姑父的生平作为,提及他的贡献,突显姑父对故乡的热爱,丰富了姑姑的形象;并与文章结尾“触摸到老辈人的脉搏”照应。第三次交代姑姑离开故乡久居美国的原因,含蓄地表现了姑姑对姑父的思念以及远离故土的怅惘之情,体现了姑姑对故乡的依恋。三次提及,表现了夫妻感情深厚,交代了姑姑的家庭背景,丰富了姑姑的形象,使读者对姑姑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2.示例:本文主要通过写身居国外的姑姑,七十年一贯地保持上海人的生活习惯、追求优雅风度,不仅表现了姑姑的优雅、坚韧,还表现了她对故土和丈夫怀有深深眷恋之情。现代生活中,人们的节奏越来越快,慢慢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甚至轻易地就抛弃了自身的文化基因。因此,姑姑的形象有助于启发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某些表面上的坚持,其内里实际体现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追求。
【详解】

 
13.C
14.B
15.作品刻画了一位懒散、任性而又清高淡泊的文人形象。他风雅脱俗,诗酒、放歌、弹琴、读书构成了他的日常生活;他不求功名,远离仕途,尽享清闲快活,逍遥自由;他豁达自信,看透尘世富贵,自尊自信;他放纵任性,不拘礼俗,珍惜时光,沉醉于自己想要的生活。
【详解】

 
16.    多次升迁或多次升官    轻视,傲视    
17.(1)B
(2)C
18.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
19.卢杞罪当万死,陛下赦免他不死,只贬到新州,不久又向内调动,现在又授予饶州刺史,确实让天下人失望。
20.①朝廷要起用卢杞为饶州刺史,袁高在宰相面前痛斥卢杞。②袁高阻止诏书下达,批评皇帝不依法严惩他,反而赦免、重用他,替他开脱,并据理力争,直言强谏。③太子少保韦伦赞扬他是良臣。④体恤穷苦百姓,献策帮助百姓。
21.忠君,爱民(注意对称,内容相关,词性相同)
【解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累迁:多次升迁或多次升官。句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
(2)傲:轻视,傲视。句意:轻视光明磊落的人。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当:主持。句意:卢杞主持国家(事务)或掌握国家大权。
故选B。
(2)课:督促。句意:委托京兆府勉励督促这件事。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朝廷不依法处置他,刚刚贬黜,现在又授予大州刺史,天下人会议论什么呢?
“才”是副词,“刚刚”之意,与“今”呼应,领起两个分句,构成对比,“才”“今”前分别断开;
“天下”作句子的主语,“谓”是谓语,“何”是宾语,主谓宾齐全,“天下”前断开。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被)诛,(被)除死;止,只;俄,不久;内移,向内调动;拜,授予;诚,确实;失……望,使……失望。

2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①。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可知,朝廷要起用卢杞为饶州刺史,袁高在宰相面前痛斥卢杞;
结合“诏出,高执不下,奏曰:‘陛下用杞为相……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可知,袁高阻止诏书下达,批评皇帝不依法严惩他,反而赦免、重用他,替他开脱,并据理力争,直言强谏;
结合“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可知,太子少保韦伦赞扬他是良臣;
结合“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可知,体恤穷苦百姓,献策帮助百姓。

21.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本题要求根据②③段内容,将为袁高写的一副对联的内容补充完整,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品质的能力。同时作为对联,要考虑前后的对称性。
结合段②可知,主要围绕朝廷要起用卢杞为饶州刺史一事,先是袁高在宰相面前痛斥卢杞,后袁高阻止诏书下达,批评皇帝不依法严惩他,反而赦免、重用他,替他开脱,并据理力争,直言强谏。据此概括出“忠君”
结合段③可知, 主要写皇帝下诏各个行政区征用耕牛,袁高体恤穷苦百姓,献策帮助百姓。据此概括出“爱民”。

参考译文:
袁高字公颐。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考中进士。代宗时,多次升迁至给事中。德宗中期,授予京畿观察使。因为受牵累被贬韶州长史,又复官授予给事中。
德宗将要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袁高主持拟写诏书。他拜见宰相卢翰、刘从一说:“卢杞主持国家(事务)或掌握国家大权,假托君命诬陷无辜,暗中残害。他排斥忠义人士,轻视光明磊落的人,颠倒自然常规,使宗庙失守,天下疮痍。朝廷不依法处置他,刚刚贬黜,现在又授予大州刺史,天下人会议论什么呢?”卢翰等人不高兴,命令门客拟写诏书。诏书拟好后,袁高扣下不下达,上奏说:“陛下用卢杞担任宰相,出入朝廷主政三年,他附和偏袒下官,蒙蔽陛下,让陛下在民间流亡,群臣想要吃他的肉都不满足。依据汉法,日月星三光不亮,雨旱不适时,都是宰相需要请罪的,罪责小的被免官,罪责大的被杀戮。卢杞罪当万死,陛下赦免他不死,只贬到新州,不久又向内调动,现在又授予饶州刺史,确实让天下人失望。”皇帝说:“卢杞的过失没有到那种程度,是我的过错。我已经两次赦免他了。”袁高回答说:“卢杞天性诡诈奸险,不是不到那种程度,他的过失本来就超过那种程度。赦免,也只是赦免他的罪,不应该授予他刺史这个官。希望你问问朝臣,并下令宦官传达给百姓。如果百姓同我说的不一样,我请求上前受死。”谏官也在皇帝面前力争。皇帝说:“授予卢杞上佐可以吗?”群臣接受诏令。第二天,皇帝派遣使臣慰问袁高说:“我认为只有你的话切直尽理,已经按你上奏的做了。”太子少保韦伦说:“袁高的话刚直,自然是陛下的一个好臣子,应该给予优待。”

贞元二年,皇帝因为国乱之后,关中和三辅地区百姓贫穷,田地多荒芜,下诏各个行政区征用耕牛,委托京兆府勉励督促这件事。关中和三辅地区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地不给牛。袁高认为皇帝所担心的是穷苦的老百姓。现在田不足五十亩的就是穷人,他请求两户穷人给一头牛,皇帝听从了他。袁高去世的时候,六十岁,朝廷内外深感惋惜。宪宗时,李吉甫称赞袁高忠心正直,朝廷特别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22.A
23.C
24.第②段记叙了环翠亭在战乱中被毁,后来国家太平,许仲孚又重建环翠亭。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环翠亭的兴建及命名,引出下文由环翠亭的兴、废到再兴而引发的议论。
25.本文记叙了环翠亭的兴建及命名,描写了环翠亭周围优美的景观,并由亭子的兴、废到再兴赞美了许氏高雅的生活情致,文章最后阐发主旨,亭子的兴衰可以推测时代的盛衰,而时代盛衰关系到普通百姓生活的安乐与忧患。进而赞美了当朝统治者拨乱反正让百姓安乐生活的丰功伟绩,也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盛世长在的期待。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