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2.B 3.C 4.首先指出理性对小说的重要性,接着强调小说的理性需要形象思维来传递,最后举例论证形象思维对传递理性的意义。 5.①小说家要肩负时代使命,提升自身理性能力水平,成为时代的思想者;②要运用形象思维承载理性思考;③如果跨界交融、写法翻新,要守住文学的边界。 6.B 7.D 8.从容;智慧;果断;勇敢(自我牺牲)等。 9.①眉间尺和黑色人的复仇崇高正义,但复仇的结局却是玉石俱焚;②眉间尺和黑色人的复仇,在老百姓眼里,却是一场闹剧;③表现鲁迅对当时社会革命道路痛苦而理性的思考。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作者借助这个情节告诉读者反抗暴力需要同仇敌忾”错误。从文中看不出“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来,王是眉间尺的仇人,黑色人只是出于侠义之心帮助眉间尺复仇成功。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从而否定了传统文化中侠义道的精神意义”错误。反而是精神意义得到了彰显,结局复仇者与仇敌合葬应该是仇敌的不幸和痛苦,复仇者的快意。 10.D 11.A 12.C 13.(1)韩信攻克魏,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2)假使韩信学会道家的谦虚忍让(译成“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亦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14.(1)对韩信不得善终的惋惜; (2)对刘邦杀戳功臣的不满; (3)对后世能臣名将的告诫。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魏王豹谒归视亲疾”是说“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视亲疾”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B; “即绝河关反汉”是说“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反汉”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C。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六月,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 故选D。 11. 本题考核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命令韩信防守赵地,并派张耳攻打齐国”错误。从“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可知,应该是命令张耳防守赵地,并派韩信攻打齐国。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下,攻克;破,“使……破”,摧毁;辄,于是,就;诣,去,开往;距通“拒”, 抵御。 第二句中,假令,假使;伐,夸耀;矜,夸耀;庶几,表示希望或推测,或许可以,差不多。 1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的思想观点的能力。 从前文“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可知,作者是说如果韩信谦恭退让,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一样,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表达了对韩信不得善终的惋惜; 从“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谍畔逆,夷灭宗族”可知,作者是说韩信不知谦虚忍让,最终导致被诛灭宗族,表达了作者对后世能臣名将的告诫; 而从作者阐述韩信屡立大功,最终却被诛灭宗族的结局,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刘邦杀戳功臣的不满。 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 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于是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听到他的话很惊奇,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向汉王谈到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汉王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出奇超众之处。 汉二年,出兵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汉王又联合齐王、赵王共同攻击楚军。四月,到彭城,汉军兵败,溃散而回。六月,魏王豹以探望亲人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设立为河东郡。韩信攻克魏,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 楚军正把汉王紧紧地围困在荥阳,汉王从南面突围,到宛县、叶县一带,接纳了黥布,奔入成皋,楚军又急忙包围了成皋。六月,汉王逃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只有滕公相随,去张耳军队在修武的驻地。一到,就住进客馆里。第二天早晨,他自称是汉王的使臣,骑马奔入赵军的营垒。张耳、韩信还没有起床,汉王就在他们的卧室里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和兵符,用军旗召集众将,更换了他们的职务。韩信、张耳起床后,才知道汉王来了,大为震惊。汉王夺取了他二人统率的军队,命令张耳防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让他收集赵国还没有发往荥阳的部队,去攻打齐国。 正当这时,楚军在荥阳紧紧地围困着汉王,韩信的使者到了,汉王打开书信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在这儿被围困,日夜盼着你来帮助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朵说:“目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册立他为王,很好地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然可能发生变乱。”汉王也醒悟了,又故意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就派遣张良前往,册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军队攻打楚军。 太史公说:假使韩信学会道家的谦虚忍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那就差不多了。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一样,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竟然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15.D 16.①功劳之高和命运之惨;②“增虎翼”的尽忠之心和“犯龙鳞”的无礼之行;③贱时的谦卑和贵时的狂傲;④“千金酬一饭”的明智和“不知明哲”的愚昧;⑤“千金”和“一饭”。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表达了对韩信的景仰之情”错误,从“不知明哲重防身”可知,作者表达了对韩信的批评。 17.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里俱澄澈 肝肺皆冰雪 18.C 19.B 20.他反复推敲,以极简洁的语言对一篇短小的故事进行修改,使其既凝练又精当。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是对前文“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的解释说明。 A.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解释前文“睡着了”是“永远睡着了”。 B.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解释前文“怎么死的?”。 C.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是对前文“惊堂木”名称的解释说明,“又叫做醒木”。 D.破折号表示话语的停顿或中断。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修辞”比作“蓝色火花”。 A.用典,“鸿雁”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B.比喻,诗人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C.夸张,表现黄河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雄壮景象。 D.借代,用“烟尘”借代战争。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题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把……进行修改”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对……进行修改”; 第二处,偷换主语,“既凝练又精当”的主语是“故事”,而前一句的主语是“他”,前后主语不一致,可以改为“使其既凝练又精当”,也可改成“他的文章既凝练又精当”。 21.①这就是所谓的“行话”;②意义可以完全不同;③虽帮助了人和人之间的了解。 22.特殊语言是发生在关系亲密的少数人之间、常常与动作表情配合使用的、准确表达个体情感的一种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