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百校联盟2021届普通高中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5-23 10:25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兴旺,不详所始,为威武卫指挥佥事,进同知。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自河南至陕西,请益兵守潼关。以兴旺副郭兴守之,进指挥使。明年攻临洮,移兴旺守凤翔,转军饷。未几,贺宗哲攻凤翔,兴旺与知府周焕婴城守。敌编荆为大箕,形如半舫。每箕五人,负之攻城,关石不能入。投最焚之,辄扬起。乃置钩藁中,掷着其隙,火遂炽,敌弃箕走。复为地道薄城。城中以矛迎刺,敌死甚众,而攻不已。兴旺与焕谋曰:“彼谓我援师不至,必不敢出。乘其不意击之,可败也。”港出西北门,奋战,敌少却。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遗骑侦之。至五里坡,伏果发。还师复围城。众议欲走,兴旺叱曰:“天子以城畀我,宁可去耶!”以辂所将皆新附,虑生变,乃括城中贤畜积庭中,令曰:“敌少缓,当大犒新兵。”新兵喜,协力固守。相持十五日,敌闲庆阳下,乃引去。帝遭使以金绮劳兴旺等。明年,达入沔州,遣兴旺与张龙由凤翔入连云栈,合攻兴元。守将降,以兴旺守之。擢大都督府佥事。蜀将吴友仁帅众三万寇兴元,兴旺悉城中兵三千御敌。面中流失,拔矢复战,斩数百人。敌益众,乃敛兵入城。友仁决濠填堑,为必克计。达闻之,令傅友德夜袭木槽关,攻斗山寨。人持十炬,连亘山上。友仁惊遁。兴旺出兵蹑之,坠崖石死者无算。友仁自是气夺。时兴旺威镇陇蜀,国初诸都督中城守功,以兴旺为首。
(节选自《明史·金兴旺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
B. 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
C. 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
D. 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种纪年的方式,由汉武帝首创。
B. 潼关,是守护关中的军事要塞,贾谊《过秦论》中“叩关而攻秦”的“关”就指这里。
C. 百户,官名,隶属于千户,明清时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一般负责日常管理和军事训练。
D. 陇蜀,地名。陇,指甘肃;蜀,指四川。后用“得陇望蜀”比喻人心不足,所求无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兴旺善于守御,深受信任。他多次转调守护重要关隘,徐达对他信任有加,坚守凤翔十五天,多次化解敌人进攻,受到皇帝嘉奖。
B. 金兴旺治军有方,安抚人心。在坚守风翔时,金兴旺收集城中的钱物,激励刚刚收编的士兵,调动士气,让其齐心协力,最终守住了城池。
C. 金兴旺作战勇猛,不畏强敌。面对十倍于已的敌人,金兴旺全力迎敌。即使脸被乱箭射中,仍然杀敌数百,震慑敌军,击退了吴友仁的进攻。
D. 金兴旺守城功大,声威赫赫。金兴旺守卫城池时全力御敌,坚守到底,绝不弃城,威力震慑院、蜀地区,在建国初各位都督中,功劳显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议欲走,兴旺叱曰:“天子以城畀我,宁可去耶!”
(2)故益众,乃敛兵入城。友仁决濠填堑,为必克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十日

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注]贫家:诗人自指。“腐草”句:参见《逸周书·时训》“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说自己幽居于深山之中,独白一人,在这美好的夜晚,步出山寺,赏月闲行。
B. 诗人因为颔联的“微行”,才发现首联所说的美景,但两联换位,却是匠心独运。
C. 薰风吹鬓而加一“ 老”字,表现作者感收没法与自然景观共存、壮志未酬的心情。
D. 本诗抒发诗人夏日山居情怀,前四句即景抒情,后四句寄情于景,全诗情景交融。
15. 本诗语言清新淡雅,看似不甚雕琢,细品实则有味。请以首联为例,赏析诗人用语的精妙。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比较的方式,告诉了我们看得广的方法。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______,_________”,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3)马,是最早登上中国古代文坛的动物之一,有关马的诗词数最众多。宋代词人辛弃疾就与过许多这样的词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万物___________,皆清洁而明净,大地呈现____________之象,故谓之清明。此时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扫墓祭祖的好时节,故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__________至今不辍。
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清明节________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是最隆重盛大的中华民族的祭祖大节,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抒发了人们内心的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
17.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吐故纳新           春嗳花开          传承         融汇
B. 吐故纳新           春和景明          传承         融会
C. 新陈代谢           春和景明          继承         融汇
D. 新陈代谢           春暖花开          继承        融会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是天下华人归乡祭祖的日子,更是传承中华孝道和美德、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B. 天下华人归乡祭祖,中华孝道和美德得以传承,家族成员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亦得以促进
C. 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使得家族成员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亦得以促进
D. 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问记忆。还有利于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19.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清明节是最隆重盛大的中华民族的祭祖大节,它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文明,抒发了人们内心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的情怀。
B. 清明节是最隆重盛大的中华民族的祭祖大节,它是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的凝聚抒发了人们内心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的情怀。
C.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它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文明,抒发了人们内心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的情怀。
D.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它传承着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明,抒发了人们内心的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运动会消耗一定的能量,长时间剧烈运动时,_________,糖在体内主要以血糖、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形式储存。体内的肌糖原和肝糖原非常有限,_______。一般说来,全身肌糖原约350~400克,肝糖原约75~100克,血糖仅5~6克。在长时间剧烈运动中,人体内原有的糖原可能很快就耗尽,____________,可以增加肌肉对糖的摄取利用,减少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4月13日,在江苏苏州奥体中心,超过1.3万名球迷见证了中国女足身处逆境顽强拼搏的努力。东京奥运会女足预选赛亚洲区附加赛第二回合,中国女足在主场对阵韩国女足,场上的比分从0:2到2:2,最终,中国女足两回合比赛以4:3战胜对手,晋级东京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女足姑娘拼尽全力,让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中国队主帅贾秀全红了眼眶。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两张对比图片在网络上爆火。一张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一张是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会议现场。在现今国际形势的大背景下,这两张图片的对比,引发了各种声音。愤青偏激者有之;冷静理性者有之……
作为已经迈入成年的你,国事家事天下事,理当事事关心。复兴中学学生会以“又逢辛丑”为主题举办演讲比赛。请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观察与思考,使命与担当。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格式正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