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起,异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城守,为王莽拒汉。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车乡。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得召见。异曰:“有老母在城中,愿归据五城,以效功报德。”光武曰:“善”。异归,谓苗萌曰:“今诸将多暴横,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可以归身。”苗萌曰:“死生同命,敬从子计。”即开门奉牛酒迎。光武署异为主簿,苗萌为光武自蓟东南驰,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及至南宫,遇大风雨,入道傍空舍,异复进麦饭。因复度呼沱河,从破王郎,封应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从平河北,诸将并劝光武即帝位,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寻亏。时赤眉暴乱三辅,乃遣异讨之。微信超然客拜为征西大将军,与邓禹共攻赤眉。异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帝使以章示异。异上书谢曰:“臣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诏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赐以珍宝衣帛。异稽首谢曰: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明年夏,与诸将攻落门,未拔,病发,薨于军,谥曰节侯。 (节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B.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C.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D.臣今愿国家无忘河北之难小/臣不敢忘巾车之恩/后数引宴见/定议图蜀/留十余日/令异妻子随异还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 B.从事,文中指官职,亦称”从事掾”,为汉刺史的佐吏;现代指干某项事业。 C.尊号,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文中指刘秀登上帝位之后自封的名号。 D.稽首,古代跪拜礼,头触碰在地上且停留片刻,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礼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异慧眼独具,投身明主。他赞赏刘秀不虏掠的行为,为其风采气度所折服,认定此人值得托付,苗萌深表认同,和他一起归顺了刘秀。 B.冯异领兵有方,鞠躬尽瘁。他带领的队伍,进退有度,军容严整;他为刘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在攻打落门时,出师未捷便病死军中。 C.冯异为人谦让,不矜己功。路上遇到其他将领,他主动避让;诸将聚在一起评议功劳,他没有参与而选择独处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 D.冯异忠心为主,获得信任。有人构陷冯异,冯异得知此事后,上书向皇上表明忠心并且主动认罪,最终刘秀顾念旧日的恩情而宽恕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异间出行属县,为汉兵所执,时从兄孝从光武,因荐异。 (2)异久在外,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威权至重,百姓归心。 14.冯异是如何打败赤眉军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故武卫将军挽词三首(其一)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敢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注]①落大星:史书记载,有大星在诸葛亮的军营上空划落,不久诸葛亮去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寒夜”渲染气氛,再引“落大星”的典故,将武卫将军与诸葛亮并论。 B.颔联写将军生前英勇果决,死后魂魄犹存,生与死相互映照,情感格外深沉。(微信超然客) C.颈联点明如今天下太平无事,自有文人为将军撰写碑铭,以此告慰逝者之灵。 D.诗人感慨,将军封侯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其生前事迹恐怕也不会被史书记载。 16.作为挽词,这首诗围绕武卫将军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 , 。” (2) “比”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氓》中“ , ”两句就使用这种手法,以桑叶的润泽有光来表现女子的容颜亮丽。 (3)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 ”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晏殊《浣溪沙》中“ ”则由花谢之景触发伤春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充分 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 展品中有数十件珍品,例如《中兴四将图》,便是宋代肖像画中 的佳作。画中四将身着圆领袍服,皆为文人装束;四武官作为待从,皆身着便装。 ,但均身形矫健,表情机敏,颇有军士风范。 本次展览绘制了许多线图:西汉深衣展开示意,唐代女子妆容详解,明代巾帽的“流行款”……此外,本次展览还制作了 服饰复原人像,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完整地呈现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总的来说,通过精心的谋划、巧妙的布置,本次展览向人们展示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史》。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文字,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展示 不可多得 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 15尊不同时代的 B.展现 不可多得 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 15尊不同时代的 C.展现 屈指可数 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 不同时代的15尊 D.展示 屈指可数 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 不同时代的15尊 19.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冒号 B. 引号 C.省略号 D.书名号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B.以便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C.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 D.以便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得以完整地呈现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12月20曰至12月30日,“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微信超然客) 这次展览视野广阔,触角细腻,从纪实的视角出发,真实再现这场聚焦武汉、辐射全国的战“疫”的景象。影像题材从病区到社区,从医疗工作者到志愿者,从封闭管控到复工复产,从严冬寒雪到春意盎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很有代表性。其中特别设置的“为天使造像”单元,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带领观众走近那些白衣为曱、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去看,去听,去感受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力量。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大战中,摄影人没有缺席。他们不惧风险,深入一线,用无数细节还原出一段不可磨灭的中国战“疫”记忆。 21.请对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5分) 22.右图是“为天使造像”单元中的一张照片。请为这张照片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要求:紧扣照片内容,使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6分) 两名白衣天使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背靠 背稍作休整。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号召青年做“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青年。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如今,中央领导人寄语新时代的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伟人的话语激励不同时代的青年,要大胆打破陋习,摆脱束缚,勇敢更新自我,张扬个性,成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新青年”。 校团委举行“新青年,敢不同”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