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登进士第。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置幕中。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庭芝制置淮东,擢参议官。德佑元年,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旋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至元十六年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B. 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C. 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D. 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幕,“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的府署,这里指陆秀夫被李庭芝聘用为幕府僚属。 B. 枢密院,古代中央官署。五代至元代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宋设枢密院主掌军政大权。 C. 台谏,指台官与谏官。唐宋时期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D. 《大学章句》是朱熹运用理学思想对《大学》加以诠释与补充之作,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秀夫才思清丽,性格沉静,不苟求被别人了解,在官署时宾主共欢同乐,只有陆秀夫独自沉默不发一言。 B. 陆秀夫不畏时艰,边境战事危急,他也没有避难离开李庭芝幕府,李庭芝录上他的名字,任命他为司农寺丞。 C. 陆秀夫尽职敢言。他参与议事与陈宜中意见不合,陈宜中指派言官弹劾他,他被罢官后因张世杰之言被召还。 D. 陆秀夫勤于政学。共立卫王后,他与张世杰一同掌管政事,朝廷述作都出自他手,每天写《大学章句》劝勉他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 (2)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 14. 选文哪些地方体现了陆秀夫忠贞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注】酽:液汁很浓,味道醇厚。《招魂》: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诗人却未感觉到春天的到来,于是决定骑马到去年所游之地寻春。 B. 三、四句没有写寻春所获,却宕开一笔,运用比喻,通过物象与事象结合比照,抒发自己寻春的感叹。 C. 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乐趣。 D. 诗人和朋友约定每年来此地寻春,并对未来起复还朝感到乐观,因此劝老友不必再为自己赋《招魂》 16. 诗歌的三、四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认为其妙在“虚实离即之间”,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之志,也难免会“______________。” (3)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而成为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的自问自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法是精神的外化。甲 。所谓正,反映在书法上是法度正、气韵正、思想正;所谓大,反映在书法上是气象宏阔、书风( )。正大气象的生成,首先在于书法家思想人格正大。这不仅仅意味着书法创作要彰显书写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襟和责任,还是挥洒笔墨之趣,由此成就书法的风骨。安史之乱平定后,颜真卿怀着对叛军的无比义愤、对为国献身的侄儿的无比悲痛,情不自禁、( ),终写就( )的《祭侄文稿》。 正大气象的生成,还在于书法家创作格局正大。作为中国精神的承载体,中国书法不只是技术,( )文化。像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书等,都在严守法度的基础上,于大疏大密、变化统一、平正险绝的节奏中创造大境界,给人积极向上的审美熏陶。随着书写群体不断扩大,书法展览层出不穷,书法的时代责任更加凸显,更需要倡导正大气象,并使之成为主导社会文化的精神力量,使人们感奋时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乙 。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雄壮 一气呵成 气吞山河 还是 B. 雄浑 一气呵成 气势磅礴 还是 C. 雄壮 行云流水 气吞山河 而是 D. 雄浑 行云流水 气势磅礴 而是 19. 下面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 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 B. 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 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 C. 甲:好的书法作品,必定有正大气象 乙:这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也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 D. 甲:有正大气象的书法作品,才能称得上好作品 乙:这是书法家应肩负的时代使命,也是书法应延续的传统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它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诸矛盾间的对立统一,使我国古代文化形成多元的统一体。在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过程中,这种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产生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形态。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审美观念,也就不是清一色的。多种审美观念之间, ,有些甚至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是,他们又并存而为人们所接受。这正是我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以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文艺学理论家, 。有的以入世的功利主义为主,但也不排斥忘世、出世的审美情趣;有的比较重视忘我忘物之境和禅理禅趣,但他们并不排斥现实性和功利性的审美观念。在这一点上,理论家如刘勰,文学家如苏轼,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就我国文学艺术历史整体而言,由于前面我们谈到的多元性的文化背景,所以才形成千姿百态、风格流派多样的光辉灿烂的文艺百花园。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请把上文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改为以“多元性的文化背景”为主语的单句。 四、作文(60分) 23. 观察下面这组漫画,按要求作文。 请在仔细观察上面这组漫画的基础上,理解漫画的寓意,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