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阳泉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21-03-14 17:36
阳泉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接受和认可。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文学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有力反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文学自当成为这一宏观战略的排头兵,在整个文化战线打头阵。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浓郁的天下情怀和大同理念,先贤早就提出“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主张。让文学“走出去”,把《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发扬光大,能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知中国,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源流,尽可能减少对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
当然,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向世界介绍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当前,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解。文学就应该挺身而出,着力于消弭这些误解和问题,讲好中国共产党如何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雄伟征程,讲好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拳拳心路,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以文学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内容要从具体领域入手,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比方说,近年来中国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塞罕坝不再是“飞鸟无栖树”,九曲黄河也不再是“万里沙”……与此相应,文学的眼光也转向生态,聚焦生态建设的中国经验。中国生态文学尽管初期不可避免地受到《瓦尔登湖》《沙乡年鉴》等国外作品的影响,但短短数年时间,就已展现出蓬勃生机,创作出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就应当率先“走出去”,让世人看到中国的大国担当与治理智慧。
在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历史也赋予当代文学一个宝贵的契机,即能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观察和审视文学创作,进而重新挖掘、梳理文学的精神内核,提升文学创作的思想价值和人性光环。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文学的反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我们的作家讲好伟大时代的伟大故事,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注重角度的多元化,既要有宏大叙事,也可以用微观视角,进行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全景式传播。
文学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是可以实现有效沟通的共同语言,文学也是人学,是可以承担和表现人类共同情感的艺术形式,理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期待我们的作家行动起来,期待更多更好的作品给我们以惊喜。
(摘编自罗铮《壮大文学表现人类共同情感的力量》,《光明日报》2020年11月1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各国逐渐认可,中华文化因此得到广泛传播。
B.中国最早提出天下大同理念,中华文学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源流。
C.中国生态文学在初期深受外国经典影响,目前已率先“走出去”并取得优秀成果。
D.文学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能够表现人类共同的思想情感,可以实现人类的有效沟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中国文学要率先“走出去”的观点。
B.文章采用递进结构,先提出“是什么”,接着阐述“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C.文章以中国生态文学发展为例,论述了近年中国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
D.文章既肯定文学有反映时代的作用,又指出时代对文学的反哺,具有辩证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中国文学理应担负起向世界介绍中国经验的任务。
B.通过阅读《诗经》、唐诗、宋词等古典作品,我们就能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脉络。
C.中国文学如果能够“走出去”,讲好当今的中国故事,可以减少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误解。
D.中国作家应该把握时代精神,从多元化角度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表现人类的共同情感。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向国内外展示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目标:今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我国将用不到10年的时间碳排达峰,不到30年的时间碳中和,“两步走”的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也透露出“绿色低碳”将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事实上,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更艰辛:全国人均收入水平远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不稳定性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实现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目标,需要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卓绝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碳达峰由“2030年左右”调整为到“2030年前”,说明减排任务分解速度加快,相关行业及地区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达峰。中国在2060年前碳中和,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
(摘自鞠立新《“脱碳”倒逼绿色转型》,《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11月24日)
材料二: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碳中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而我国雄心勃勃的碳中和计划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哪些具体影响还有待专家学者们进一步的评估。根据英国相关学者的估算,碳中和对于英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总体发展态势并没有受到影响。因此,碳中和目标同样难以动摇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具有后发优势,能够少走许多弯路,从而减轻碳中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自腾讯网《南财快评: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有机遇,也有挑战》2020年9月24日)
材料三:
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敢于站出来,承诺提前达到碳排放峰值,进行碳中和,无疑给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打了一剂强心针。据了解,继中国提出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目标后,欧盟又把气候目标从与1990年相比减少55%碳排放,提高至减排60%,日本、韩国、英国等一些国家也相继提出了本国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减排新目标对国内经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专家认为,实现达峰乃至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必须大幅下降,将有力倒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带动绿色产业强劲增长,最终高碳将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凤昇、张悦《减碳按下快进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24日)
材料四:
减少碳排放不仅需要技术,还要改变观念。如何告诉人们气候变化与他们息息相关呢?可以用身边的例子。比如,科学家告诉美国消费者,如果再不控制碳排放,廉价啤酒的价格可能会翻倍,为了“钱袋子”,人们可能会好好反思他们的行为。同时还要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数据显示,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消费8条牛仔裤,一个汉堡会排放4.6升碳,有人买很多衣服放在家里,这些都是不环保的做法,因此要建立可持续消费观念,践行节约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沈湫莎《减少碳排放需要技术还需要观念改变》,《文汇报》2020年9月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政府在联大会议承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引发广泛关注。
B.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分两步走:先用不到10年时间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用不到30年时间在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C.尽管受到美国贸易保护和新冠病毒全球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但我国经济并未受到冲击和影响,这也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D.据了解,在中国承诺实现碳中和后,欧盟也提出在2060年前把气候目标从与1990年相比减少55%碳排放,再减少5%,提高至减排60%。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绿色经济成为我国“十四五”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这对控制全球变暖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将产生积极影响。
B.据估算,实现碳中和对英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由此可见,实现碳中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值一提。
C.中国在联大的承诺不仅展示了大国的勇气与胆当,对全球气候治理也起到激励作用,日、韩、英等国承诺要比中国早1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D.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革新技术,还要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改变人们铺张浪费消费态度,逐步树立起勤俭节约观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6.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火烈鸟
钱湘燕
因为疫情,小区里的便利店关了2个月,有的货都快卖断了,等不及再进货,老板就迫不及待开始营业。
还未等消毒水的味儿完全散尽,一个戴了口罩的中年女人急匆匆进来,她要买一支眉笔。
疫情发生后的第一单生意,老板显得格外热情,连忙从玻璃柜里取出一个长条形精巧漂亮的小纸盒,放在中年女人面前。女人小心翼翼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有一根细长的铝制管,拉开管帽,露出一支铅笔式双头眉笔,笔身上3个烫金字“火烈鸟”熠熠生辉。女人拿眉笔往自己手腕处轻轻划了一下,眼里露出满意的神情。老板见状不失时机说:“这个牌子卖得很好,就剩这一支了。”女人眼里满含笑意:“是吗?我运气好。”见顾客愿意搭话,健谈的老板打开了话匣子:“这款眉笔防水不掉色,您以前用过吧?”女人摇摇头,老板又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开始追求……”女人打断了他的话:“给别人的。”似乎感觉不言不快,又道:“算是恩人吧,就住在你们小区,我刚才见到他,他……”
就在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女孩,细眉杏眼短头发,她径直走到玻璃柜前问有没有眉笔卖。老板朝中年女人手上指了指:“呶,最后一支她买了。”女孩扭头看见中年女人手上的眉笔,惊喜地喊道:“咦!这么巧,这个牌子正是我想要的。”中年女人听到这话,以为遇到了知音,侧过身与女孩攀谈起来:“好用吗?你用过这个牌子?”女孩却摇摇头,眼里满溢柔情和羞涩:“我男朋友的微信名叫‘火烈鸟’。”她还说,男友的工作属服务性质,那天下夜班,恰巧遇见他在工作,她没有打扰他,远远地站了揪着心陪他一直到结束。经历了这一次,她执意要男友把微信名换成“火烈鸟”,并与他确定了恋爱关系。
中年女人听完心里嗤嗤发笑: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浪漫!起个“火烈鸟”当微信名。女人觉得很无趣,顾自收拾好眉笔准备付款买下。
女孩的眼神里写满令人心疼的失望。老板打圆场,以商量的口吻对女孩说:“可不可以过两天来拿?今天真的没货。”女孩摇头:“不行,我好不容易说服他,答应今天见面。”老板盯着她精心修饰过的弯弯细眉,女孩轻轻说:“给我男朋友买的。”老板和中年女人听了面面相觑。女孩又说:“我得赶快去别处找找。”
天上下起了细面小雨。
中年女人拿着眉笔走出便利店,她拉了拉紧戴着的口罩,一眼看见女孩正从电动车杂物箱里取雨衣,出门时丈夫的叮嘱忽地在她耳边响起:疫情还没有结束,尽量避免上街逛超市。眼前这个女孩认定一个牌子眉笔买,看样子她是要冒着风险去寻找,万一……
想到这儿,中年女人走到女孩面前,毫不犹豫地递上“火烈鸟”。女孩惊喜得有点不知所措,愣怔了好一会儿,听见女人催才接过眉笔。女人好奇地问:“你男朋友还化妆?”女孩的神情一瞬间兴奋起来,双眼里闪着星星自豪地说:“我男朋友是一名消防员。”
原来,女孩的男友在一场灭火战斗时,因为火势太猛,防护面罩被熔化,眉毛没了。“他拒绝视频,更不肯见面,说是要等到眉毛重新长出来。”
听到这里,突然大滴大滴的眼泪从中年女人眼里滑落。
3天前,女人的家突发大火,一名消防员破门冲进去救出了她生病卧床的丈夫。人生无常,充满了奇遇,也充满了奇迹。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5月16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小区便利店“因为疫情关了两个月,有的货都快卖断了”等叙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社会背景。
B.女孩执意要把男朋友的微信名换成“火烈鸟”,是因为她认为“火烈鸟”象征热烈忠贞的爱情,这表现出少女的浪漫情怀。
C.“天上下起了细面小雨”这句简短的环境描写,最终引发中年女人把唯一的眉笔让给了女孩,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作者谋篇布局善于设置悬念,如中年妇女买眉笔闪烁其辞,女孩也迟迟不肯交代为何给男友买眉笔,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8.小说以“火烈鸟”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9.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对将要描写的人物、叙述的事件预先作出某种提示或暗示,以达到前后呼应、结构谨严的效果。本小说在结尾部分才揭出“为烧掉眉毛的消防员买眉笔”的真相,作者在前文为此设置了哪些伏笔?请简要回答。(6分)




------分隔线----------------------------